|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左图:刘大同书法扇面。右图:1940年出版的刘大同著作《古玉辩》一书。 |
|

|
|
1933年,日本以两千万元借款许他,要求承认满洲国,被刘大同拒绝。各路军阀竞相聘请当时威望高的人为自己说话,由于刘大同的影响力很大,除了日本人想让刘大同出山,张作霖、吴佩孚等人也都派人带着重金厚礼到刘家,请刘大同当他们的顾问,但是都被刘大同一一回绝了。 各方收买,毫不动心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刘大同怒不可遏。诗云:“笑他三岛一弹丸,敢与中华起战端。”日军占领东北后,魔爪又伸到华北,在各地拼凑日伪政权。一些卖国求荣的汉奸做了日本鬼子的走狗,欺压百姓,打击抗日力量,为所欲为。刘大同在《葵花》诗中写道:“闲花野草亦多情,写得秋葵有数茎。恨尔一心偏向日,不知日落又谁倾。”影射那些死心投靠日本的民族败类,不会有好下场。 在诗文中,抗日救国始终与老爷爷的心紧紧相连,正如诗云:“将军几度雁门关,不斩倭奴誓不还。好是大刀挥舞处,红艺山作血艺山。” 1931年,东三省不战而亡于日,他在诗中云:“烈风阵阵不胜寒,和泪图成笔未干。大好国花将折净,故留片幅与人看。” 1933年,日本以两千万元借款许他,要求其承认满洲国,被刘大同拒绝,刘作诗以表其志,其诗云:“冰魂真果本天赋,玉骨从来喜雪培。秘语群芳花姊妹,人无气节是凡才。” 当时,军阀割据,各路军阀竞相聘请当时威望高的人为自己说话,由于刘大同的影响力很大,除了日本人想让刘大同出山,张作霖、吴佩孚等人也都派人带着重金厚礼到刘家,请刘大同当他们的顾问。一时间,门前车水马龙、说客不断,但是都被刘大同一一回绝了。朋友们见状说:“您为什么不答应呢?这么高的薪水,车接车送,有事就去一趟,没事在家中照样写字画画,何乐而不为呢!何必过得这么清苦。”刘大同笑道:“你们哪里知道这里面的事呀,我如果答应了他们,拿了他们两千大洋,就得替他们说两千大洋的昧心话,三千大洋呢?就得为他们办三千大洋的违心事,我一向视金钱为身外之物,宁受清苦,也决不干昧心事,我是只讲——说着一手拿起桌子上的石印,另一手拿起刚画好的梅花——石画(实话)的。” 办报讽蒋,前线慰军 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刘大同正在天津英租界办《渤海日报》,写讽刺蒋介石对日不抵抗的文章和诗歌。蒋介石很恼火,但又没办法。于是,蒋介石派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唐园村人。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登门捎话:“如能封报并停止写攻击性的文章和诗歌,作为交换条件,可以公费派你一个孙子出国留学。”但事后被刘大同一口回绝了。 当初张自忠接到封报密令后,左右为难。一方是上司蒋介石的命令不能违抗,一方是极有影响的民国革命的元老、前辈刘大同。《渤海日报》宣传抗日反对蒋的不抵抗政策无可非议,但不执行命令又无法向蒋交代。于是,张自忠就亲自登门拜访刘大同,诉其苦衷,与其商量,希望停刊几日,让他对上好有个交代,然后再接着出版就不碍事了。刘大同看在张自忠亲自上门的面子上,将《渤海日报》暂停发行两日,然后照常出版。 1937年,刘大同不顾自己腰症方愈,亲赴抗日前线采访,并赠联予血战数月的抗战将士。联曰:“褒扬无敌靖边主义,补戚武庄纪效新书。”他记道:“癸酉春,赤峰一役,四十一军血战数月而名驰中外。复与十九路军和二十九军齐名,令人钦佩。余自去秋患腰症,至今半年有余,尚未痊愈。是以未能前往,同仇敌忾,每一念及,引以为憾。今病渐可复员,犹愿亲赴战场,详记战绩,以作抗倭后史。” 日军侵占华北后,满蒙自制、华北自治的宣传甚嚣尘上。日军驻屯军司令几次派人到家中敦促刘大同出山,委任他为华北自治伪政府主席职,并带来了委任状。 刘大同断然拒绝,并当着日本人的面撕毁了委任状,使日酋气急败坏。 ◎相关链接 金石考古著书立说 刘大同在安图任上时,常感左臂发麻,为使左臂康复,毅然改用左手写字。不久左臂痊愈,左右开弓的书法也练成了。刘大同的书法功力过人、苍劲有力,连章太炎先生都赞不绝口:“诸城有三刘,明末刘子羽、清朝刘墉、民国刘大同!” 民国时刘大同久居天津,是他著书立说的又一高潮。1935年,出版了《梅花吟》《百花吟》两本诗集;1940年,出版了《古玉辩》,此书已一版再版,近年来在北京、吉林、台湾、香港等地多次印刷,可见其现实的研究价值之高。《百梅诗画》画册也曾由北平出版,当时写好未能付梓的如《砚乘》《吁集》《芝城百二钵精庐所存西泠八家印章》《古今名泉影》《异泉索》《百花洲吟》《历下吟》《芝城诗草》等等,均是在津完成的,其中有的部分已收入《刘大同集》出版。 刘大同一生的诗作很多,已出版的有《白山纪咏》《梅花吟》《百花吟》《岭南吟》《吁集》(出版了一部分)《咏百花洲》《砚乘》《百梅诗画》。未出版的有《历下吟》《芝城诗草》《赘行吟草》等,还有一些曾出版过但现在已经找不到原稿的,如《平民诗集》等(1915年在日本京都出版)。手写的诗稿亦多不胜数,至于在乱世中散失的诗稿更是不计其数。 从刘大同的诗歌来看,他多“以诗代叙”,所以留下的叙述文章并不是很多,对所有重大事件的看法,几乎也都是用诗来表述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