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现象仍然存在。近日,潍坊市教育局出台《潍坊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市成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项目研究团队,对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我市入选教育质量改革试验区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中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星际学校评估等一系列评价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力地助推了中小学育人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评价方式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改革实验区,我省潍坊和青岛入选。为扎实做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我市制定了《潍坊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成立专家团队综合评价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简称:框架)的要求,对照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专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项关键指标,紧密结合我市中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血液质量监测、课业负担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已有的体制机制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经验和做法,按照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基于学校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 框架要求成立由国内、省内教育测量与评价专家、心理学专家及中小学校长组成的专家团队,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组织实施及结果的呈现与使用等进行专业指导、监督执行、跟踪评价,确保实验工作的专业性、规范化运作。 据悉,潍坊市教科院具体负责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评价工具,并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教科院要科学设计评价流程,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课业负担监测等信息。测试和调查都要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实施。另外,不得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统考统测,加重学校和学生的负担。 成立小、初、高项目研究团队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要求,由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研制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学段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开发基于网络和大数据的评价工具。定期对县市区、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形成县域、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根据《潍坊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市成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项目研究团队,确立43处学校为项目研究学校。项目研究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按照“一校一方案”原则,研究制定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开展基于学校自评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工作;评价结果用于对本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改革,在高新区和潍城区分别开展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试点工作。 记者获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周期为3年。实验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4月)、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7月)、深化阶段(2015年8月—2016年7月)、总结迎评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2月)。 本报记者 王叶妮 张身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