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晚报记者百家行·变形计(五)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乡下娃很想家,城里娃没待够
2014年05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下娃很想家,城里娃没待够
  高培钧将衣服拧成绳拽着张超慧爬山。
  见张超慧哭了,同学高洪浩忙递上纸巾。
  张超慧一脚踩进水里,同学急忙上前拉她。
  张超慧和高培钧在山上开心地干吃方便面,两人都表示舍不得离开寺头镇。
  孔繁术因为想家心情低落睡不着觉,偷偷抹了一会儿眼泪后,趴着不说话。



城乡互换体验交流活动接近尾声,四个孩子情绪差别大
第五天
  5月8日,城乡娃“互换天地”进行到了第五天,到临朐县城体验生活和学习的孔繁术想家想得偷偷抹泪,听说第二天上午就能回到寺头,她才露出了笑容。与此相反,到寺头镇的两名城里娃都表示没待够,倒是高培钧的家人忍不住对孩子的挂念,偷偷跑到寺头镇打听到了高培钧的住处,给他带去一堆零食和衣服。此外,当日上午,张超慧和高培钧还和同学们一起爬了学校后面的七宝山,收获不少。
乡下篇
爬山喊累 同学来帮
  5月8日上午10时许,张超慧、高培钧和同学们从学校出发,准备去爬位于学校旁边、海拔500多米的七宝山,感受一下爬山的乐趣。
  浩浩荡荡的队伍向七宝山进发,张超慧的同桌刘家琪手里拿着一个购物袋,里面鼓鼓的。记者询问后得知,原来这里面都是张超慧托同学买的方便面,一共8包,刘家琪为了不让同桌受累,主动承担了拿方便面的任务,俨然成了张超慧的“后勤部长”。
  七宝山地势陡峭,坡度很大,并不是特别利于攀登。这让张超慧和高培钧很头疼。尤其是张超慧,每到一个落脚点都要坐下休息一会儿,每次同学们招呼着向上爬她就喊“还要往上爬啊”。高培钧倒是一直走在队伍的前列,丝毫看不出累的样子。看到张超慧累得不行,高培钧还脱下衣服来拧成绳拽着张超慧爬山。同学崔建丽、刘家琪也时不时伸手帮着张超慧爬山。
攀爬石屋 恐惧放弃
  经过一个小时的攀爬,上午11时多,全班同学抵达山顶。从山顶上往下看,整个寺头镇一览无余。
  在山顶有一个石屋,据寺头小学冯坤老师介绍,这是抗战时期日伪军在山顶建造的瞭望哨。一些早爬到山顶的同学又爬到了石屋顶上。高培钧和张超慧也都跃跃欲试。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高培钧虽然在最后时刻卡在了屋顶边缘,但他很聪明地“滚”了上去,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张超慧也尝试着往屋顶上爬,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然后一个人躲到一旁悄悄抹眼泪。她告诉记者,看着同学们往上爬都很简单,但当自己往上爬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脚下有一次踩空了,那种感觉让她很害怕,尽管上面的同学都在帮她,但她自己用不上劲,就只好放弃了。高培钧也过来安慰她,同学高洪浩还急忙递上纸巾,张超慧很快就不哭了,大喊一声:“我要方便面。”
去小石河,张超慧一脚踩进水里
  下午4时许,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学校前的小石河进行课外实践,就是去河里捉鱼摸虾。高培钧很高兴地跟着老师这里走走那里瞧瞧,但张超慧有些心不在焉,常常落在队伍后面。张超慧告诉记者,她对捉鱼摸虾并不是特别“感冒”。
  冯坤老师总能捉到一些小蟹子、小鱼等,甚至还有青蛙,这让高培钧看得异常兴奋。他把小蟹子装进瓶子里,而把小青蛙都放了,“青蛙是益虫,能吃很多害虫,所以要把它们放归自然。”高培钧的做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而擅长学习的张超慧对室外活动明显不怎么在行。上山时累得不行的她,下山时又摔倒两次。但张超慧的“霉运”显然没有结束,去小石河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能顺利通过的地方,她竟然一脚踩进水里,鞋子都湿透了。回去的路上,高培钧折了几根柳枝为张超慧编了一个“草帽”,希望让她变得幸运一些。
  尽管如此,张超慧仍对当天的行程很满意,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爬山能够锻炼耐力,爬那个石头房子能让自己更加大胆一些,其实收获还是蛮多的。另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打乒乓球,这在我们学校是学不到的。”张超慧说。
城里娃 没待够舍不得走
  7日晚6时许,三位神秘客人来到寺头镇蒋白村——高培钧的爸爸、姑姑和姨。高培钧告诉记者,当时他正跟焦玉鑫在玩,看到爸爸走过来,令他很吃惊,“他们来根本没啥事,给我带了几件衣服、几本课外书,还有一大包薯片等零食,但都不是我喜欢的口味。”
  8日,记者联系到高培钧的爸爸高鹏,他是“偷偷”去看儿子的。“主要是孩子的姑姑和姨想去看看孩子,我和高培钧的妈妈倒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高培钧的情况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只要看到孩子很好,别调皮捣蛋就行。”对此,高培钧表示,在寺头镇的生活挺好的,真有些舍不得走。
  7日晚,张超慧的妈妈刘美芹也要了接收女儿的窦锦科的电话。在电话里,刘美芹只是向窦锦科表达谢意,没有跟张超慧通话。而张超慧对此次寺头之行也用“没待够”来形容。对于原因,她告诉记者:“就是觉得这边压力没有那么大,班上的男同学很好,总会很维护你,而不像我们班的那些男孩子总是损你。”对于妈妈没有跟她讲电话的事情,她也显得很大度,几乎都没有问妈妈为什么没有跟她讲电话。
乡村娃 因想家偷偷抹泪
  5月8日中午,记者跟随孔繁术前往她所在的新家庭。乍见孔繁术,便感觉当天的她格外沉默,不像平时那样叽叽喳喳爱说话,问及缘由,孔繁术告诉记者她想回家了。
  在新家,孔繁术的“新父母”为她煮了热气腾腾的馄饨,还炒了几个精致的小菜。但是,整顿饭孔繁术都很沉闷,简单吃了点便回房间准备午睡。
  孔繁术的“新妈妈”姜会荣悄悄告诉记者:“孔繁术没睡着,而是在偷偷抹眼泪,估计是想家了。也难怪,这孩子从来没出门待过这么长时间,想家是难免的。”
  记者推门进去后看到,孔繁术两只眼睛都红红的,脑袋靠在膝盖上不说话。在记者的安抚下,她低声说:“我从来没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孔繁术告诉记者,虽然城区的新家庭对她非常好,学校条件也很好,同学们对她也很友善,但她就是忍不住想家人,想自己学校和自己温暖的小家。
  当记者告诉孔繁术第二天上午就可以回寺头时,原本闷闷不乐的她一下子抬起头,追问:“真的吗?真的吗?”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文/图 本报记者 范国强 李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