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月15日,对于潍城区的杨延训和于莹真夫妻来说是一个格外“严寒”的冬日,他们唯一的儿子因白血病去世,老两口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然而在失去一个儿子的同时,他们也有了8个“儿子”。儿子的8名初中同学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担子,日常生活中忙里忙外,细心地照料着老人,每年大年初一,都会陪老人吃团圆饭。如今,这个家庭已经成了一个27人的大家庭。5月15日,记者来到这个特殊的家庭,感受他们11年的真情相守。 现场探访 “儿子”来家伺候老人,说说笑笑忙个不停 5月15日,记者来到潍城区北宫北街附近的潍坊钢管厂宿舍,见到了今年65岁的杨延训和63岁的于莹真。两位老人的三个“儿子”齐伟、刘雷和殷博正在老人家中,不停地忙里忙外。记者看到,三个“儿子”对老人的照顾格外细心,每当老人准备冲茶倒水或洗水果的时候,三人都会抢在老人的前面,把老人想干的活都干了。 记者注意到,三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一边忙活,一边跟两位老人拉呱聊天。“你们快歇歇吧,上班就够累了,来这里还帮着我们老两口忙里忙外的。”于莹真一边说,一边想把活抢过来,但其中一位“儿子”刘雷却把老人扶到沙发上说:“我们一点也不累,正好干点活活动一下。”随后三人便又有说有笑地忙活着,两位老人不时也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 忙完了手头的活,齐伟并没有停下来,他走到杨延训跟前,给老人按摩起了肩膀,还不时为老人捶捶背。“老人平时活动很少,给他疏松一下筋骨,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齐伟笑着说。 记者发现,于莹真整洁利索,面色也不错,而杨延训由于多年前得了中风,行动有一些迟缓。“这是我其中三个‘儿子’,还有五个‘儿子’没来。”于莹真说,这八个“儿子”都是他的儿子杨林峰的初中同学,自从自己唯一的儿子杨林峰患白血病去世后,这八人便主动来到他们家,11年来一直坚持照顾他们老两口。 往事回顾 儿子突发白血病,打破一家人平静生活 提起儿子杨林峰,于莹真难抑泪水。她告诉记者,儿子生前一直在一家企业里干司机,工作比较稳定,一家三口也过得其乐融融,本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幸福平淡而温馨地过下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成了一家人永远都抹不去的痛。 “平时孩子身体非常好,也很少得病,谁知……”于莹真话未说完便哽咽了。回忆起当时的经过,杨延训说,2002年的一天,儿子突然发烧,当时他们都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打针退烧后就好了。但没几天又发烧了,一直反反复复,这让他们意识到儿子可能得了严重的疾病,随后便到济南一家大医院去检查,最终确诊为白血病。 在济南治疗了半个月后,杨林峰随父母回到了潍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患病期间,杨林峰得到了八名初中同学的照顾。他们是1991年秋进入一个班级的,由于性格相投,渐渐成了关系亲密的小伙伴。正如齐伟所说,当时除了在家睡觉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在一起,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最值得他们留念的是,当时不管谁过生日,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好好庆祝一下。齐伟说,几个人除了一起学习玩闹外,还干过一些“坏事”,至今记忆犹新。“记得1992年圣诞节,潍坊城区一些公共场所有很多节目。为了看热闹,我们几个人一起翻墙逃学。”齐伟对记者说,当时老师没在课堂上,他们偷偷跑了出去。虽然第二天挨了老师的批评,但想想大家一起看节目,心里仍美滋滋的。 儿子病情越发严重,八名同学轮流陪床 2002年上半年,杨林峰的病情愈加严重。“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杨林峰病情的严重性,后来听说他到济南一家医院治疗,顿时感觉心里有些不安。”齐伟对记者说,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给杨林峰打了电话,问他想吃什么,“杨林峰说想吃螃蟹,我立即到超市里买了400元钱的螃蟹,匆匆地赶往了济南。” 齐伟赶到济南后,其他七人也得知了消息,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赶了过去。“当时医院里只让一个人陪床,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让老人先休息,我们轮流陪杨林峰。”齐伟说,其实当时大家已经知道杨林峰患上了白血病,只是没有告诉他而已。 “杨林峰没有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仍然很乐观。”齐伟告诉记者,他们都非常焦急,盼望杨林峰的病情能够好转,“为此,我们几人到医院申请给杨林峰进行骨髓配型,但是医生表示,即使配型成功了,也救不了杨林峰了,因为他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 2003年1月15日,年仅26岁的杨林峰还是因为病情恶化而去世。“其实儿子走了以后,我们也翻出了孩子生前的一些相片,这些照片大多都是他和同学的合影。”于莹真说,尽管儿子已经去世了十多年,但他们至今仍很少拿出照片来看,生怕勾起回忆而伤心。
◎记者手记 真情点亮失独老人世界 八个人,职业不一,也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却一直在用真情坚守。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 在采访中,老人提起自己唯一的儿子还是会泪流满面,采访也一度停滞。可是,每当他们看到八个“儿子”回来,就会立马露出微笑,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老人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儿子刚离去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是这八个“儿子”的出现点亮了两位老人的世界。 在老人面前,八个“儿子”互相开玩笑,互相打闹……在生活中,他们会向老人倾诉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点点滴滴,老人也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向他们发发牢骚,仿佛自己的儿子就在身边。但是在关注这种别样亲情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现在越来越多的失独家庭,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于莹真和杨延训两位老人失去一个儿子是不幸的,但是又来了八个“儿子”,他们又是幸运的。“老有所养”对于失独家庭来说,不该成为一种奢侈。 尽孝点滴 八个“儿”陪老人过年 “2003年春节是儿子去世的第一个春节,这个年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过,那时我们老两口已经没有生活目标了。”于莹真说,就在他们沉浸在悲痛中时,八个“儿子”来到了他们身边。 “我还记得过年前几天齐伟给我打电话说要一起过年,我们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陪我们。大年初一中午,他们送来了很多东西,我们也准备了不少菜,但那顿饭大家都是以泪洗面……”说到这,于莹真再次流下了眼泪。 齐伟说,杨林峰去世后,他们八人商量了多次,对于是否到老人家过年也十分纠结,既怕老人伤心,又怕老人孤独。最终他们还是决定陪老人一起过年。那天中午,老人收获了感动,最重要的是两位老人那天拥有了八个“儿子”。“大姨、大叔,以后我们就是您的儿子!”这话让老人印象深刻,而他们的八个“儿子”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经常去老人家聚会 “我们老两口确实挺孤独的,只有他们来了家里才热闹一点。”于莹真坦言。和普通老人一样,杨延训夫妇很喜欢“儿子们”回家吃自己做的饭,他们最拿手的便是包三鲜包子。 2006年春季的一天,杨延训给齐伟打电话,让他们一起回家吃包子。八人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到家一看,饭桌上不仅有香喷喷的三鲜包子,还有丰盛的酒菜,大家都放开吃,有的一下吃了十几个包子。看大家吃得有滋有味,杨延训露出了笑容。“后来才知道,为了准备这顿饭,两位老人整整忙活了三天。”刘雷说,吃完饭后,他们明显能感觉到老人有些恋恋不舍,但却叮嘱他们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用常来看望。 此后,齐伟等人经常买好饭菜,去老人家里聚会,唠唠家常,帮着干一些体力活。“老人非常开心,常叮嘱回家不用买东西,带着嘴来就行了。”齐伟说。 有事总有“儿子”能来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齐伟给老人准备了一份“儿子们”的通讯录,自己还当上了“通讯员”。一般情况下,老人有事会通知齐伟,齐伟问问大家谁有时间,就让谁去帮着解决。“其实老人只是有急事时才会找我们。”齐伟说。 去年年底,杨延训和于莹真打算回寿光老家探亲。齐伟得知此事后,因为当时自己实在离不开,于是就转告了刘雷。“当时我和老人另一个‘儿子’杨磊一起开车将老人送回老家忙了一天。”刘雷说,老人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有一次,齐伟拨打杨延训的手机,接电话的却是于莹真。“当时我觉得奇怪,因为她说话有些含糊,于是就说‘我想大叔了,让大叔接个电话吧!’她停顿了一会儿,才说大叔患脑血栓住院了。”齐伟说,他赶紧通知了其他几人,然后赶到了医院。在得知杨延训的病情不是很严重后,悬着的心才放下。 给老人运煤闪了腰 2011年冬,杨延训所居住的宿舍不再集体供暖,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如何取暖成了摆在老人面前的难题。经过和邻居们商量,准备到昌乐县一家煤炭场买煤。“那里价格低一些,并且质量还不错。不过得自己运输。”杨延训说,他正为拉煤犯愁时,恰好齐伟来看望,便把这件事告诉了齐伟。 “当时我就和大叔说,只要看好了煤炭,别的就不用管了,我来想办法运输。”齐伟说,一共买了1.5吨煤,他和两名朋友将煤炭一点点装运到车上。不过,在搬运煤炭过程中,由于用力过猛,他把腰给闪了。 “大叔得知我因搬运煤炭闪了腰,连续两次打电话,问我伤得怎么样。”齐伟说,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让老人担心了,他很是过意不去。而平时,老人家里缺什么东西,或者需要干的体力活,他们也都会挤出时间去做。 找对象让老人过目 “就算是找了对象也会领到老人家过过目,老人有什么意见都会和我们说。”刘雷说,他是八人中最早结婚的,结婚前的中秋节,他带着女朋友去看望老人,让老人给“把把关”。女朋友和老人聊得十分投机,结婚时还接老人去喝喜酒。除了他,其他七个人找对象时也都带到老人家征求意见,并且八个人的婚礼两位老人一场没落。 于莹真说,她的八个“儿子”找的对象都非常贤惠,后来又都有了孩子,现在,他们成了一个27人的大家庭。每年大年初一的全家宴,刚开始一桌就够了,后来成了两桌,现在成了三桌。11年来,大年初一的家宴从没人缺席。 刘雷说,对老人来说,拥有了这么一个大家庭,会欣慰许多。 “其实,老人也经常默默流泪,想念儿子。我们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在精神上只能多来陪陪他们。”刘雷说。 团圆饭会一直坚持 采访中,齐伟告诉记者,两位老人没有多少积蓄,但是过年的时候,总会给孩子买礼物或者给压岁钱。“一个红包就要一二百元,九个孩子也不是小数目。”齐伟说,他们跟老人说过,不要再给孩子压岁钱了,但是老人不同意。老人总是“生气”地说,给自己的孙女和孙子钱是一份心意,非要他们收下。 刘雷表示,现在他们的孩子也都成了习惯,每年过年都会吵着到老人那过年,孩子们也把老人家当成自己家了。“他们看着我们从男孩变成男人、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样的团圆饭,我们肯定会一直吃下去。”刘雷坚定地说。 记者看到,在老人家的电话本上记着他们八个“儿子”的名字:刘雷、齐伟、杨磊、武宝胜、宋国峰、殷博、裴强、魏宇东。于莹真对记者说:“我们比家人还要亲。” A4-A5版 文/图本报记者 王路欣 邓永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