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2版:安丘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潍坊新闻·关注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爱 让残缺的人生充满阳光
2014年05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 让残缺的人生充满阳光



安丘市开展一 系列扶残助残活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5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连日来,安丘市开展了一系列助残活动,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一个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安丘市残联
  5月16日,安丘市残联举行了“心手相牵,与爱同行”助残公益演出活动,让残疾人通过才艺展示等形式展现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代表一同观看了演出,并进行了现场捐赠。演出结束后,安丘市残联还向部分残疾人捐赠轮椅和收音机等物品。
心手相牵,与爱同行
残疾人文艺表演迎接全国助残日
  5月16日上午8时,为了迎接全国第24个助残日,市残联举办了以“心手相牵,与爱同行”为主题的助残公益演出活动。虽然烈日高照,但公益演出的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附近的市民纷纷前来观看。
  文艺演出在合唱《爱的奉献》中开场,盲人曹贵以一首《最美的歌献给妈妈》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但能够感觉世界。”曹贵的话和歌声引来观众的阵阵赞叹。
  在现场,安丘市爱伦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合唱了《感恩的心》和《手拉手,心连心》,节目让人们看到了残疾儿童学习时的顽强毅力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观众们都被深深打动。而坐在轮椅上演唱的王杰龙凭借《兄弟干杯》,以堪称专业的唱功和真挚的感情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原本打算捐款后便离开,没想到节目深深吸引住了他,残疾人的出色表演出乎他的意料,让他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大受鼓舞。“残疾人也都是很有才的,现场一阵阵的掌声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王先生感慨地对记者说。
  据悉,本次助残公益活动现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解囊,为残疾人进行现场捐赠,甚至许多没能到场的爱心人士也委托朋友进行了捐赠。家住新安街道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的同事无法到现场,就委托自己捐款600元。
感恩之情随处见,天天都是助残日
  据了解,本次助残公益活动不仅为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提供了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也让许多残疾人用他们的歌声和表演表达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最真挚地感恩之情。
  残疾人王杰龙告诉记者,他的动作和歌声虽然不够专业,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却怀着感恩的心进行表演,对爱心人士的感恩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多亏了市残联和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帮助,从跑三轮到开淘宝店,我现在跟正常人其实没什么区别,这次在公益演出上一展歌喉我感到非常高兴。”王杰龙对记者说。
  家住兴安街道的李女士介绍,她女儿今年已经14岁了,一直在爱伦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公益表演,算是残联助残公益活动的“常客”了。因为女儿平时就爱唱爱听,这次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她和女儿的心情都非常高兴,希望残联年年都能举办这样的公益表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残疾人及其家人向残联表达了感恩之情,部分身体健康的爱心人士也在活动中收获不少。“感觉看了演出后,身上有股劲儿,他们这么困难都能坚持下来,我们更不能放弃了。说到感恩,我也应该向这群残疾人表示感谢,感谢他们激励了我。”爱心企业家李松梅告诉记者,她每年都来残联进行捐助,因为残疾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那种力量让她敢于面对生活的磨难。作为一名企业家,能为残疾人做些事情,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尽管这些孩子有着听力、视力、智力等方面的障碍,但他们通过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文艺表演,展现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鼓舞和力量。”在演出现场,家住银杏小区的周女士充满感慨地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很多残疾人在本次助残活动中大受感动,也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残疾人孙先生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经历过那种孤独无助的感觉,所以在助残日来临之际,捐出一点钱,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帮助残疾朋友走出困境,同时希望其他残疾人一定要有成功的信念,生活中的困难都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克服,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安丘市残联理事长李世坤告诉记者,组织这次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下一步,市残联将收到的捐助交由慈善总会管理,全部用于扶残助残,同时也会向社会公开。“市残联还会继续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希望借助这次活动,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爱心团体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共赴小康,共同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衷心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李世坤对记者说。
  据悉,本次演出活动结束后,安丘市残联还向各镇街区的肢体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分别免费配发了350辆轮椅和150台收音机。
安丘市开展一系列扶残助残活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5月15日、16日,安丘市的义工志愿者们来到安丘市的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举办了爱心捐助活动,并看望了在这里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们,演绎爱的真谛。

潍电义工志愿者爱洒爱伦
  为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实现“善小·圆梦”活动的宗旨,引起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团体对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的关注。5月15日,潍电义工安丘分会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了安丘市爱伦特殊教育学校。
义工志愿者助残日送爱心
  5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安丘市爱伦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的活动室今天格外热闹,在远处就能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走进一看,很多孩子正好奇地摆弄着一件件崭新的训练器材,原来这是潍电义工安丘分会的青年志愿者为学校的孩子送来了一批新的跳床、益智玩具、平衡球、跳球和羊角球等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还为爱伦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电路检修,并为这群特殊的孩子洗衣服、与孩子们做游戏进行互动交流。
  在爱伦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朱淑莲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参观了孩子们的起居室、手工坊、文化课教室、活动室等教室,看到这群不同年龄的孩子们脸上洋溢微笑,他们也深受感染,不自觉地微笑着。
  来自国网山东安丘市供电公司的青年志愿者们很快与孩子打成了一片,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嬉戏,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知心朋友。有的志愿者走进孩子堆里,拉着他们的小手亲昵地逗着,一个小男孩摘下了志愿者的眼镜自己戴上,然后笑盈盈地看着青年志愿者,调皮地吐着舌头;有的志愿者走进活动室,蹲下身子与残障的小女孩玩起了羊角球和跳床,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一下子扑到了志愿者的怀中。记者看到,当志愿者们走出教室时,有的孩子还会拉着她们的手不愿放开,有的孩子甚至眼中闪烁着泪花。
  志愿者孟昕告诉记者,她觉得经常参加这种活动挺好,通过与孩子们互动,让她瞬间有种责任感和被需要的感觉。“我觉得这次活动不仅是向孩子献出了爱心,还是一种净化心灵的仪式,与孩子进行游戏的过程,让我整个人感到有一种出奇的满足感。”孟昕对记者说。
孩子们训练能“私人定制”
  据了解,安丘市爱伦特殊教育学校里很多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都是孤独症与多动症的患者,由于身体各部分的感觉无法统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组织能力差的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上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跳床、跳球等感统器材能够帮助他们改善自身情况。
  “感统器材不仅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学校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将促进这群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沟通、交往、语言等能力的发展。”爱伦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对记者说,因为孤独症孩子的自闭,他们甚至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其实他们很聪明,缺少的只是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及社会的关心。
  这批捐赠的感统器材能够加快孩子的康复,跳球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跳床则能帮助解决孩子精细动作发展不良和前庭功能失调的情况;羊角球、刺球等感统器材还能帮助训练孩子的触觉。其中大部分自闭症孩子,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他们的行为意识和个体能力部分将得到缓解,以后生活也可以自理,轻度的患儿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参加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感统器材是必要训练科目所需的器材,但是爱伦仍面临感统训练器材不足的情况。因为这群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在学习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校必须为他们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同的感统器材进行训练,所以需要更多的感统器材,潍电义工这次献爱心捐赠活动,帮了他们的大忙,希望社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团体能够多多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
捐赠献爱心活动不会停止
  潍电义工安丘分会的负责人表示,在助残日前夕,能在安丘市残联的牵头下与这群特殊的孩子进行互动,不仅践行了潍电义工的“善小”理念,还凝聚员工正能量,传播了国网价值,增强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潍电义工安丘分会的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此次捐赠只是第一拨,潍电义工先解决学校急需的感统器材。今后,潍电义工将为这群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提供益智玩具等方面的捐助,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启动“善小·圆梦”结对助学行动。“今后爱伦特殊教育学校将会作为我们潍电义工的一个帮扶点,作为长期的活动进行下去。除了经常帮助检修线路,还会组织各种捐助活动。”潍电义工安丘分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了解,潍电义工是潍坊供电公司团委创办的善小志愿者组织。2013年,“潍电义工”建全了组织架构,建立了潍电义工委员会,设置了各县公司分支机构,会员人数由268人迅速增加到1200余人,活动覆盖面由城区扩大至潍坊全境,2013年募集爱心资金已经超过30余万,组织各类公益活动360余次,成为潍坊区域内知名的公益组织之一。  
安丘义工志愿者传递爱心
  5月16日下午,安丘义工的志愿者们来到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前几天收到的社会爱心人和义工捐赠的物品送给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歌唱,演绎爱的真谛。
义工献爱心,孩子竖大拇指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安丘义工志愿者一行15人带着乒乓球台、书包、文具等生活学习用品来到了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给孩子们带来了浓浓的关爱。义工们的到来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虽然义工们刚走到学校培智楼门口,就已经有十分热情的孩子从四楼的窗户跟义工们亲切地打招呼,还有一些孩子在培智楼门口好奇地看着正忙着从车上搬下乒乓球台的义工们,其中一名孩子还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脸上开心幸福的笑容,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义工。
  在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守泉的带领下,义工们参观了孩子们的教室。17岁的李骅在知道义工们要来学校看望他们的时候,专门为义工们准备了一首歌曲。“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一首《水手》不仅唱出了李骅的心声,更是唱出了在场的每一位义工和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克服,决不放弃。
残疾孩子需要全社会关注
  安丘义工志愿者王增涛告诉记者,在助残日到来前夕,安丘义工发起了一次倡议,组织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义工,为残疾孩子购置了很多学习、生活用品和体育用品,这次活动唤起了更多爱心人士对残疾孩子的关心和关注。今天,带着这些慰问品来看望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注着他们。从5月10日开始接受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到5月15日,短短6天的时间里,收到的捐赠物品价值达3000元,捐赠物品里除了笔、本子、书包等学习用品以及被子、杯子、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外,还有乒乓球台等大型体育器材。
  安丘义工志愿者李女士为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了一张价值1000多元乒乓球台。“捐赠的东西,孩子们能够真正用得到,就心满意足了。用自己的一份爱心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看着这些残疾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李女士高兴地说。
  据了解,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6年,是一所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免收学费包括食宿费在内的全部费用,是不收费单位。学校现设启聪部、培智部、康复部三个教学部,12个教学班,招收聋哑、智障、语障、自闭症四类残疾儿童少年。
  李守泉校长告诉记者:“义工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望孩子们,我们非常感动,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促进,一种激励,社会上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这个群体。我们作为特教工作者,更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帮助孩子们恢复正常的生活,让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在这个充满爱心的沃土上快乐地成长。”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国敏 实习生王鹏程 宋树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