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使用催眠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不超过十人 部分人借助催眠获得新生 日前,由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师》在潍坊各大影院热映,这令许多潍坊市民对“催眠师”这一神秘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月21日,记者对我市一名“催眠大师”进行了采访。从2004年接触心理学开始,潍坊天源心理研究所所长张艳青便开始接触催眠,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她在潍坊地区算是一名比较厉害的“催眠大师”。她坦言,催眠并没有电影中表现得那么神奇,但在一些心理咨询的案例中确实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活中到处都是催眠。”张艳青这样告诉记者。
现状 潍坊鲜见专业做催眠治疗的 21日下午,记者来到潍坊天源心理研究所,刚进门就看到张艳青正在办公室内给一名前来接受治疗的女子进行催眠治疗。大概过了20分钟时间,张艳青才出来。据了解,这名女子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整夜失眠,当天特意找张艳青进行催眠放松。 做完催眠治疗后,这名女子显得精神了几分,她说虽然催眠治疗仅仅做了20分钟,但20分钟过后她觉得自己变得轻松多了,不再那么疲惫了。 张艳青告诉记者,潍坊专业做催眠治疗的几乎没有,她只是在做心理咨询时穿插使用催眠疗法,以达到疏导心理咨询者的目的。像她这样在心理咨询时使用催眠疗法的人,在潍坊不超过10个。 “‘催眠师’只是行业内的一种叫法,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部门承认有这样一个职业,也不像心理咨询师那样有证书。催眠治疗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让心理咨询者进入一种潜意识状态,从而更好地对咨询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达到心理咨询的目的。”张艳青对记者说。 张艳青表示,虽然“催眠师”没有得到官方承认,但在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过程中,会出现利用催眠原理的一些培训,但在现实生活中专门利用催眠进行治疗的并不多见,催眠治疗只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手段。
讲述 “生活中的催眠到处都是” 据统计,成年男性受暗示程度是最低的,而女性和孩子受暗示程度则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催眠治疗对于受暗示程度较高的女性和孩子更容易。虽然有一定的群体规律性,但张艳青表示,生活中的催眠到处都是,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群体。 催眠到底有没有影视剧中说得那么神乎其神,张艳青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没有”。 张艳青说:“我们每天看电视时就会被催眠,比如看到‘王老吉’人们会想到喝凉茶会败火,看到‘红牛’会感觉有能量,看到红与黄就会想到‘麦当劳’……这些不断重复播放的广告就是一种催眠。重复和强化,这是催眠中最关键的手段。” 张艳青表示,催眠治疗并不是简单地让人睡觉,催眠师进行暗示和指导,可以对心理咨询者进行催眠治疗,主要适用于某些精神障碍,如癔病、恐怖症等。当然催眠并不能让人把很多痛苦的记忆忘掉,催眠治疗只是抑制那些过度兴奋的记忆,让他们慢慢淡忘,再通过适当引导,帮他们走出那片心理阴影。 在《催眠大师》中,徐峥饰演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第一次将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催眠使用的是怀表模式,他将一块怀表放在病人眼前摇晃,并数三声,便将对方带入催眠世界中,在催眠结束的时候又用打响指的方法将其叫醒。 张艳青说:“现实生活中,催眠的道具并不局限于某一件物品,任何物品在一定情况下都可以用来作为催眠的道具。电影里的怀表主要起到一种放松心态的作用,如果拿一支笔在对方面前不断地晃动,让对方产生视觉疲劳,也更容易达到一种潜意识状态,甚至一些语言和动作,只要善于引导,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不易 实践经验逾五年勉强入门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催眠师职业资格认证,更多的催眠师通过参加催眠师培训来考取培训结业证件。其实很多催眠师在早期只是单纯的心理咨询师,期间通过催眠师的培训才接触到催眠治疗。 张艳青的学生、潍坊雅潍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韩莉告诉记者,目前潍坊考取催眠师培训结业证件的人或许有不少,但真正掌握催眠疗法的人只有个位数,而所谓的“催眠师”其实就是掌握了催眠手段的心理咨询师。 韩莉对记者说,考取“催眠师”培训结业证件并不困难,如果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很容易就能通过,但是要想真的在实践当中把催眠应用到心理治疗当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韩莉表示,每一名合格的“催眠师”都需要经过5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勉强说是一个入门的催眠师,这也决定了这个职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干。 “像我们这种专业做心理咨询的机构非常少,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或催眠师都是兼职,或者是大学教授,或者从事着其他相关的职业。”韩莉说。 不过,催眠治疗能够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韩莉对此充满信心,认为催眠治疗在以后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目前,催眠助益的目标主要包括戒烟、节食、改善自我形象、克服恐惧、提高记忆力、唤醒记忆、控制疼痛、帮助睡眠等。”韩莉对记者说,这些功能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代社会有很大必要。此外,催眠还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减轻焦虑、调整状态、提高工作效率等。 负向幻觉 深度催眠状态 产生深度梦游;出现负向幻觉,即不会看到或不会听到实际存在的事物或声音。这个阶段相对来说较难达到。 正向幻觉 深度催眠状态 开始有梦游现象产生;痛觉完全消失;产生正向幻觉,即看到或听到实际不存在的事物或声音。 遗忘姓名 中度催眠状态 进一步出现意识活动消失,记忆明显增强或缺失,如遗忘姓名等;痛觉阻断明显。 遗忘数字 中度催眠状态 感到自己的肌肉已完全被控制,如无法站立等;也会出现记忆增强或缺失,如遗忘数字;痛感降低。 手臂僵直 浅度催眠状态 感到身体大范围肌肉被控制,手臂无法动弹。意识活动降低,潜意识活动出现。 眼皮胶着 浅度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感到自己的意识完全清醒。 催眠深度判断 误区一 所有人都可催眠 “催眠师”通常根据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催眠方式。而引导对象进入催眠状态的快慢,也因人而异,有时可以在几秒内。 每一名被催眠的人,都是在信任心理咨询师的基础上愿意接受这样治疗的人。假如一名咨询者首次来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不会马上使用催眠治疗,因为心理咨询师需要首先对前来咨询的人员进行了解。“催眠师”不是随意向一个人“施术”都能灵验,需要来访者的意愿和配合,才能把治疗进行下去。电影中说的“无法治疗不愿意被治疗的人”,张艳青对此表示赞同,如果两个人没有任何交集,要实现催眠治疗几乎是不可能的。 误区二 一次催眠可以完成治疗 在催眠行业曾经有人做过专业统计,大约15%的人群能很快进入催眠状态,有15%的人群很难被催眠,而剩下70%的人需要一定条件和训练才能完成催眠过程。 张艳青对记者说,她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一些人有难言之隐如果得不到正规科学的治疗,破坏力比身体的疾病还要大,“来找我的人大都是患有强迫症、抑郁症、失眠症的人群,我的主要职责是治好他们,帮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电影《催眠大师》整部戏都是安排在一次治疗当中,对此,张艳青摇摇头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催眠需要训练,不仅指“催眠师”自身需要训练,被催眠者同样也需要训练,这种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张艳青表示,她治疗过很多情况比较特殊的心理咨询者,这些人并不是每次都能被成功催眠,更不是一次催眠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症状。每次催眠前,她都会跟这些人进行沟通交流、配合着其他心理疗法对他们进行训练,让他们配合和适应催眠过程,有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可能需要多次催眠治疗才能康复。
案例 男孩借助催眠 走出心理阴影 几天前,张艳青接待了一名特殊的咨客,是一名年仅14岁、正读初一的男孩。刚刚接触这个男孩,张艳青心里就一惊,男孩的言行让她意识到,自己又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案子。 “男孩第一次跟我见面的时候,嘴里就嘟囔着,老师经常找他的麻烦,他对老师非常不满。”张艳青说,男孩第一次来的时候,由他的爸爸陪着,对于她,男孩有着莫名的敌意。经过检测,发现男孩心理确实存在问题。 第一次跟这个男孩见面的时候,张艳青并没有立即对男孩实施催眠,而是选择跟男孩聊天,通过聊天来建立跟男孩之间的信任,逐步减轻直至消除男孩对她的敌意。见了两次面,聊了两个多小时后,张艳青终于取得了男孩的信任,同时也在聊天当中找到了男孩心里的症结所在。 张艳青跟男孩的第三次见面是在晚上,这次她决定对男孩实施催眠治疗。在对男孩催眠的过程中,她将一些正确的处事方法和观念植入到了男孩的脑海里,治疗结束后,男孩神采奕奕,对老师的敌意也基本上没有了。 “男孩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重,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老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张艳青说。 花费大半年时间 让抑郁咨客重生 在张艳青十年的从业生涯当中,让她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一名患有抑郁性神经症的咨客,为了治好这名咨客,她前后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 回忆起与这名咨客初次见面的场景,张艳青记忆犹新。那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男子,长得非常壮,但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非常颓废,身上非常脏,对她也是爱搭不理。 第一次跟男子聊天,男子没有说一句话,张艳青无奈之下,让男子画一张自画像。这幅自画像泄露了男子的内心世界,“他画的自己的头是一个电脑显示屏,自己的手是鼠标,这证明他的世界里只有电脑。”张艳青说。据她了解,这名男子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踏出家门,整天就是自己在家里玩电脑,不愿与任何人交流。 “我跟他聊了几次天,慢慢地他开始说话了,有一次聊天结束的时候,我跟他说,非常想看看他洗完澡、洗完头发,换了新衣服以后是什么样子,肯定特别帅。”张艳青说,男子下一次来的时候,居然真的洗了澡、洗了头发、换了衣服。 张艳青说,在给这名男子治疗的过程中,她多次使用催眠疗法,效果越来越好,这名男子越来越开朗。经过大半年的治疗之后,这名男子终于恢复了正常。 28岁垫尿布姑娘 经治疗恢复正常 跟记者聊天的过程中,张艳青还跟记者讲述了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她也是用催眠术将这个咨客带出了深渊。这个咨客是一个姑娘,28岁,已经结婚,但一直没有生育孩子。 张艳青跟记者说,第一次见这个姑娘的时候,她就震惊了。28岁的姑娘,在家里的时候,一直都是穿着开裆裤、垫着尿布,而且都是用奶瓶喝水,平时嘴里一直叼着奶嘴。女孩没有丝毫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连尿布都是妹妹帮着洗,家人带她去看过很多医生和专家,但一直没治好,姑娘的智商仿佛停留在了三岁这个年纪上。 来到这里以后,张艳青照例跟这个姑娘聊天,同时也跟其家人聊天,通过细致的交流来探寻这个姑娘的内心世界。 了解了一段时间后,时机逐渐成熟,张艳青对这个姑娘实施了催眠治疗。“在姑娘的潜意识当中,我不断地强化她的意念,告诉她她已经不再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了,其实她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正常人该做的事,过正常人该过的生活。我也一点一点地告诉她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她终于恢复了正常,现在已经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张艳青告诉记者。
体验 脑海“过电影”,感觉如同飞上天 在聊天过程中,看出记者对于催眠术存在很多疑问,张艳青决定让记者体验一下。 催眠于当天下午2时52分开始,按照张艳青的指示,记者躺到床上,慢慢闭上眼睛。“你现在正舒服地躺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然后按照我的要求吸气,把气息凝聚到丹田,凝聚一会然后慢慢吐气,再吸气、吐气。你想象着,吸入的是最纯净的氧气,吐出的是二氧化碳,你不断汲取着正能量……”在张艳青温柔的语音中,记者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慢慢地从头顶、到脖子一直到脚尖都处于酥麻状态中,整个身体都进入了一种潜意识状态。 记者接受催眠的过程中,隐约听到电话响了一次,但放松的身心让记者什么都不愿意理。到了最后,张艳青的声音在记者的耳边响起,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此时记者的头脑还隐约有些意识,对于张艳青说的话,记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相关画面,就像“过电影”一样,那种感觉如同飞上了天,用言语根本无法描述。 在逐步唤醒记者的过程中,张艳青将一些暗示性的正能量词语“植入”记者脑海中,仿佛所有能量慢慢汇集到了记者身体里。与此同时,张艳青开始跟记者对话,记者能感到自己处在睡眠状态中,但对于周遭发生的事情还有感觉,对于张艳青提问的问题,不由自主地做了回答。 等完全醒来后,记者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在跟你聊天过程中,我能感觉出你的身体非常疲惫,很需要催眠这种方式给自己放松一下,为自己找回信心。”张艳青说。 A10—A11版文/图 本报记者 范国强赵春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