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潍坊新闻·关注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青州北门大街街景。1875年夏末,李提摩太曾在附近为居民免费发药,治疗霍乱。 |
|

|
|
李提摩太数次山村之行,不仅与那些隐迹山林、避居乡野的高士、隐者交上了朋友,而且经过一路历险、一路采风,感受到了农村百姓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初步探知了中国农村社会底层的状况。尽管百姓生活贫苦、缺少文化、消息闭塞,但他们知足、乐观。李提摩太既看到他们性格与习惯中良好的一面,同时也发现其迷信、愚钝乃至无知的另一面。在李提摩太的回忆录中,“善良”“美好”“热情”“感动”“感谢”等词汇经常出现。因为感动,作为回报,同时也是为了他的传教事业,李提摩太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乡村农妇集会 祈求来年丰收 1875年那个夏天,李提摩太与善良的乡民、可爱的孩子们告别后,前往此行最后的目的地——河对岸的一个小镇。 李提摩太抵达小镇后,先去拜访了一个客栈的店主,此人进城时,曾不止一次去看望过李提摩太。 店主见到李提摩太,极为高兴。他赶紧端茶倒水,忙不停地介绍小镇的情况。 李提摩太从店主口中得知,这次“非同寻常的集会”有点特别,参加者不是男人,而是妇女,并且年龄大都在四十岁以上。她们参加集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也有人是为儿子求子。 白天,远近村庄的妇女踮着小脚,或三三两两,或结队成群,从四面八方涌向小镇。 这些平时难得出门的乡村农妇,听说镇上来了一个“洋鬼子”,很是好奇,都想看一看“洋鬼子”到底是什么样子,李提摩太所在的小旅馆一时人满为患。 这些淳朴的乡村妇女发现,面前的“洋鬼子”除了长相特别之外,其它没有什么不一样,他说的话自己也能听明白。 短暂的拘谨之后,妇女们开始大胆地与李提摩太攀谈起来。大家七嘴八舌,提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庄稼、收成、父母、孩子等等。 集会仪式在一个道观的主殿举行,由一位道长主持。对仪式的整个过程,李提摩太这样记道: “仪式开始前,每位妇女都要奉上感恩捐献,大都是一口袋小米,或诸如此类的实物。道长把捐献者的名字、捐献的种类和数量写在两张长长的黄纸上。” “这些黄纸,其中一张贴在道观外边的墙上,以便让路人看到捐献的名单;另一张放在一边,准备午夜举行仪式时在主神像前烧掉,以便使捐献者的名字上达天庭。举行仪式期间,道长上香膜拜、念念有词地祈祷。” “仪式结束了,妇女们有的回到她们在小镇中的住处,也有的躺在道观的院子里。而那些最虔诚者则继续她们的祈祷,直到困倦把她们征服。” 由此可见,这次集会的主角是中老年女性;主题是祈求丰收,附带祈求得子;地点在道观,主持者为道人;时间是夏季某天的夜间,仪式正式开始时间是在午夜。 在有关史籍中,笔者并没有查到青州有类似的记载,也没有检索到道教有此主题的节日。如果李提摩太的记载确切,倒是为青州古代民俗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资料。
免费发放药品 治疗突发霍乱 这年夏末,雨季过后,一场霍乱在青州城爆发。 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饮食等途径传播,在当时老百姓心目中,霍乱就是“死神”的别称。 霍乱来势凶猛,突然间就会夺去人们的生命,李提摩太决定将随身携带的奎宁药片免费发放。 刚开始,大多数人并不买账。他们不理解,那么几粒小指甲盖大小的药片,能治好这种不治之症。 不过,还是有些胆子大的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领了一小包药片。 奇迹很快出现了,那些吃了药的患者原本奄奄一息,服药没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起来。猖狂肆虐的病魔,竟真的被这几粒小小的“白片片”治住了。李提摩太手中的奎宁药片,被人们传为“神药”。 从此以后,来向李提摩太索要“神药”的人络绎不绝,一度造成其住处周围交通瘫痪,官府不得不增派卫兵维持秩序。 除了奎宁药片,李提摩太还发现,止痛药对霍乱也有一定效用。奎宁药片不多了,他就用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樟脑油来代替治疗。 一天,益都县代理县丞乔光晋来到李提摩太住处,说他妻子感染了霍乱,快要死了,问能不能去看看。 李提摩太随乔光晋来到他家,一进大门,就见院子当中草席上躺着一个人。乔光晋告诉他,这就是贱内。显然,乔家人认为她已经难以得救了。 李提摩太吩咐乔光晋家人,快将县丞夫人抬回屋。他拿出樟脑油,掺上一点糖水,每隔一段时间就往她嘴里滴几滴。过了半晌,乔光晋妻子动了动身子,转过脸来,向周围人说感觉好受多了。 县丞是一个县里仅次于知县的二号人物。乔光晋对这位洋先生十分感激,一再诚恳地表示,他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帮助李提摩太。 治好了代理县丞夫人的病,李提摩太的名声更大了,许多人说他是华佗再世,有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青州城里“洋鬼子”有“神药”的消息,传得更广了。 人们有了难治的病,就来找李提摩太。甚至有人认为,治好霍乱病的白色药片能够包治百病。李提摩太只好不断解释,自己不是大夫,也不会开药,那种叫奎宁的白色药片,也只能治疗霍乱这类疾病。
帮助同知戒烟 俩人成为好友 李提摩太不仅有学问,还会治病。曾帮助李提摩太解决住房问题的青州府同知广珠,又向他咨询有无可以帮他戒掉鸦片的药。 自春天开始,两人就有结交。李提摩太了解到,这位年已半百的同知大人,一直没有子嗣。夫人用了无数偏方,吃了几箩筐草药,也无济于事。 在古代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广珠又娶了一个偏房,仍然未能如愿。 亲友告诉广珠,这可能是因为他大烟抽得太凶所致。戒掉鸦片,也许就好了。可广珠自己试着戒了多次,每次都是半途而废。 抱着一线希望,广珠找到李提摩太。李提摩太对广珠说,自己没有那种戒掉鸦片瘾的特效药。但是,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帮助他。 李提摩太建议广珠,每天少吸一点,循序渐进;如果实在没有毅力减掉,可以每天都到这里来,自己监督他戒烟。 广珠听了非常高兴,表示不会打扰李大人的学习和工作,也不要求有人花时间陪着聊天。他所希望的,就是“躲开那些狐朋狗友,因为他们不会到这里来吸烟”。 就这样,每天上午十点左右,广珠处理完公务就会来到李提摩太住处。李提摩太照例在给那个从烟台带来的男孩上课,广珠也不打招呼,自己静静地坐在一旁。 坐一会儿,广珠就掏出旱烟袋,握着一米多长的烟杆,默默地吸烟。有时他会往李提摩太那边看看,彷佛对他的讲课有些兴趣。李提摩太明白,他其实一句也听不懂。 “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根香,大约有一英尺长。香点燃后,他把胳膊伸得长长的,再点着烟袋。”广珠吸烟时的姿态引起了李提摩太的兴趣,他在日记中这样记道。 上完课,李提摩太出于礼貌,也会去和广珠聊上一会儿。由于天天来访,他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话题从个人情感、日常琐事,到国家军政、朝廷大事,再到宇宙、自然、哲学、历史、艺术、宗教等,无所不包。 对李提摩太拥有的广博知识,广珠极为佩服,这让李提摩太感到骄傲:“他很惊奇我们外国人知道那么多奇妙的事情,那对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文/李之凡 王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