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烤”验持续
2014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烤”验持续
  奎文区早春园南巷内,烙饼业户李东林汗水直流。 本报记者 殷梦
  潍坊动物园内,节尾狐猴吃西瓜解暑。本报记者 张驰  万达广场一楼的游乐场里,满是“蹭凉”的市民。  张传香鏊子旁的温度接近50℃。 本报记者 殷梦



高温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一些住户断水,水厂提高供水量
  5月30日,城区最高气温依然达到39℃以上。持续的高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因为居民用水量持续攀升,部分居民家出现暂时断水情况。人们纷纷寻找各种妙招应对“烤”验,防晒服卖得火了,商场里“蹭凉”的多了,甚至动物园里的大熊猫都住进空调房了……这个天气,岂一个“热”字了得。
影响
  出现暂时断水
  5月30日下午,奎文区早春园小区的孙先生向记者反映,受高温天气影响,他家的热水器已经好几天不能正常运转了。“自从高温天开始,我们家的热水器就不好使了,上水劲头很小。后来我打电话问了一下市自来水公司,他们说可能是天太热,居民用水量攀升,导致供水压力变小,并承诺会尽快解决。天这么热,白天出了一身汗黏糊糊的,晚上睡觉前还不能洗个澡,别提多难受了。”孙先生无奈地说。
  记者了解到,近日来,像孙先生家这样的情况很多,个别住户家甚至出现了暂时的断水。对此,记者咨询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高温天气开始,他们已经接到好多类似的咨询电话,他们已经与白浪河水库管理局进行了协调,加大了白浪河水厂的供水水量,供水压力小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防晒衣卖得火
  5月30日下午,潍坊小商品城一家防晒衣摊点处,老板高女士告诉记者,近两三年防晒衣一直是很畅销,“今年5月份天气就这么炎热了,很多女性顾客都早早备好防晒装备了。”
  至于这些防晒衣是否真正能阻挡紫外线,高女士表示不能确定,只是感觉穿比不穿强。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市民均表示,防晒衣的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遮阴,从而产生心里作用,认为防晒衣真能防晒。
  对此,潍坊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臧医生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的防晒衣大都是涤纶、化纤材料制成的,容易引起过敏,而且没有防晒效果;网络上热卖的防晒衣是普通面料制成的,只能阻挡小部分紫外线,起到遮阴的作用,能“防紫外线”的宣传只是商家用来炒作产品的噱头。市民想防晒,可以选择普通的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长袖衣服,而且颜色越深,阻挡紫外线越多。     本报记者 孙永莲张身率 隋炜凤

纳凉
开空调吃西瓜,动物也有高温福利
  天气炎热,而动物园里的动物又会怎样度过呢?5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金宝乐园内的潍坊动物园了解到,动物们也有高温福利,工作人员会想尽办法为它们实施消暑计划。
  当日上午10时许,大熊猫星锐和荣荣用完餐,正躲在空调房里自娱自乐。“前些日子,大熊猫就已经进空调房避暑了,尤其是最近几天温度这么高,我们在想各种办法帮助它们消暑。”潍坊动物园负责人戴迎山说,大熊猫怕热不怕冷,所以早就住进了空调房,是动物园里享受避暑级别最高的动物。
  而在节尾狐猴岛,工作人员汤女士拿来了切好的西瓜和老冰棍。看到有西瓜可以吃,七八只节尾狐猴从树上跳下来争相抢西瓜,然后津津有味地啃起来。
  记者注意到,一只节尾狐猴看到游客刘先生正吃雪糕,“蹭”地一下子就跳到了刘先生身上,把刘先生吓了一跳。汤女士说,它是看到刘先生在吃雪糕,也想吃了,不伤人的。随后,这只节尾狐猴便顺着刘先生的肩膀,爬到他的手臂上,有模有样地吃起刘先生手中的雪糕。    本报记者 郑波
商场空调开得足,市民纷纷“蹭凉”
  5月30日下午,记者走访城区多家超市和商场发现,这些地方已全部打开了空调,非常凉爽。然而,超市和商场里的人不少,买东西却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坐在走廊的椅子上“蹭凉”。
  当日下午4时30分,记者在万达广场看到,很多顾客在一楼东侧走廊的座位上聊天、玩手机,一排座位上坐满了人。一楼南侧的游乐场里则聚集了大量的老人和小孩。带孙子在游乐场玩耍的高女士告诉记者:“我家就住在对面小区,离这边很近,万达刚刚开业,我就每天带孙子过来玩。这边开着空调很凉快,省得在家开空调了。”
  在世纪泰华走廊座位上休息的李女士也表示,她和朋友下午没事出来逛街,一进来就不想出去了,“说是来逛街,其实就是冲着这里凉快来的,我们2点就来了,准备等着五六点外边不那么热了再走。” 文/图 本报记者 孙永莲 张身率 隋炜凤

熬热
守在鏊子旁,烙饼业户一站一小时
  高温持续,普通市民纷纷寻找纳凉妙招,但还有很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高温下继续工作。
  5月30日11时15分,记者在早春园南巷看到了正在烙马宋饼的李东林,今年39岁的他老家就是昌乐马宋。记者看到,他不停地用工具翻着鏊子上的饼,频繁地把落在鏊子上的面粉扫下来,不一会儿已是满头大汗。而记者走近他的门头时,明显感到一波波热浪袭来。
  此时,记者把随身带来的温度计放在李东林身旁,仅仅过了两分钟,最高显示温度为50℃的温度计一下子就到了48℃,差一点“爆表”。李东林扭过头来看了看温度计,笑着说:“以后差不多每天都得这个温度,守着这么大个煤球炉子,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不热是不可能的。”
  在早春园小区西门附近的一家饼店,50岁的张传香也正在烙饼。此时,记者带来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是47℃。离张传香很远的地方有一个转动的小风扇,“风扇不能太靠近鏊子,鏊子温度降低,做出来的饼口感不好。”看到记者纳闷,张传香解释说。记者把手放在风扇前面,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  本报记者 范国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