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版:同学们,加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同学们,加油!
 
标题导航
考完了,看到这些故事你该说声“谢谢”
2014年06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完了,看到这些故事你该说声“谢谢”
  包车出岔子的考生家长李先生(左一)向考点外的“和谐车队”司机(右一)求助。
  环卫工人在清扫潍坊一中外的宣传单。
  潍坊一中附近系着蓝丝带的私家车。



民警站“人墙”限制车流“和谐车队”司机王永河为了服务考生不能接送自己女儿,
  8日是高考第二天,记者在城区各考点了解到,忘带准考证、身份证的考生几乎没有,有的考生已经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假期和充满期待的大学生活。这一天,民警、爱心助考车、陪考家长在看似平静中度过,其实是绷着一根弦为考生完成最后的守护。
守护的身影
交警站成排护送考生过马路
  8日8时许,潍坊一中考点周围的马路边已经停满了送考的车辆,考生们有的三五成群轻松聊天,有的则在送考车里默默看书。记者注意到,与其他考点不同,潍坊一中门前宝通东街路段并未封闭,私家车和出租车仍能畅行。路边的警车系有蓝丝带,随时为考生提供服务。
  随着大批考生的到来,潍坊一中考点前车流量加大,为保证考生和家长安全通过马路,学校门口每条斑马线上都有3名交警站成一道“人墙”,看到路边等候的考生达到一定数量,交警赶紧打手势示意两边车辆停车,让考生先行通过。
  “宝通街是主干道,车流量非常大,而车辆可就近绕道的选择比较少。”高新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孙国伟说,针对这种情况,在保证考点周边交通秩序的情况下,他们在惠贤路与樱前街交叉口及潍坊一中南门的东西两个路口设置了3个分流点,随时管控车辆通行。
包车出岔子“和谐车队”救急
  临近中午11时,“和谐车队”的出租车陆续在潍坊一中门前集合,出租车司机将车子排成整齐一排,车窗左上角“免费送考”标识非常明显。就在车队整队时,市民李先生急匆匆地来求助。
  李先生家住奎文公安分局宿舍,他是陪儿子前来考试的。为了这次考试,李先生专门包了一辆出租车,以送一趟20元的标准付费。按照计划,当天中午考完试,父子俩乘坐出租车回家,吃完饭后再搭乘这辆出租车回潍坊一中考试,时间安排得很紧凑。然而,在上午的考试快要结束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忽然打来电话说车子发生了事故被送进了修理厂,没法接他们了。一听这个消息,李先生着了急,那位出租车司机告诉他,考点门口有“和谐车队”免费送考车,让他找“和谐车队”。所以,他趁着考试还没结束赶紧前来求助。车队队员王树军告诉他,让他接到儿子后赶紧过来坐车。“会不会没有位子了?家长也可以坐吗?”李先生担心地问,王树军再三保证会给他们父子俩留位子,李先生这才放心地回到学校门口等儿子。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下午潍坊七中门前的“和谐车队”有一位王永河师傅,这两天接送了不少考生,但他在潍坊中学参加高考的女儿却没享受到这项“服务”。“我家就在北王小区,距离潍坊中学不是特别远,大概3公里多点,这两天天气也好,不是特别热,她妈妈骑电动车接送就挺好。”王永河说,毕竟七中考点比较远,更多家长和考生需要他们。
考场内的意外
丢了自己的文具包 捡到另一人落下的
  下午5时30分,眼看着考生们陆续离开考点,潍坊七中的带队老师杨老师和考生孙耀还在焦急地跟奎文交警大队一中队的民警说着什么。
  “我考完试就去上厕所了,文具包就放在考场的桌子上,可等上厕所回来文具包不见了。”孙耀告诉记者,文具包里装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准考证等,考场里的考生都走光了之后,有张桌子上有个文具包一直没人拿,所以,他推测可能是有人粗心拿错了。
  孙耀在考场里捡到的这个文具包中同样装着考生的身份证、准考证等。“准考证上的考生姓名是王成祥,不知道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孙耀不得已向正在执勤的民警求助。随后,现场的警察试图通过考生王成祥的身份证,找到他家的联系方式,但经过多方打探后也一直未能找到该考生的联系方式等登记信息。
  “这个你先拿着吧,等联系上了王成祥你们再换回来。”多方联系未果后,一位民警表示,会马上联系王成祥身份证上所属的派出所,尽快找到王成祥。
陪考那些事
送孩子赶考,系上蓝丝带捎别人一程
  记者注意到,潍坊一中周边停放在马路边的送考车辆中不少系有蓝丝带。
  家住潍城区港华燃气宿舍的于先生与妻子全程为在潍坊一中参加高考的女儿陪考,在报纸上看到本报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推出“蓝丝带爱心助考”活动后,立即到潍城交警大队一中队领取了一根蓝丝带。
  像于先生一样,高考这两天,孙先生也成为了“蓝丝带爱心助考”活动的一员。孙先生说,身为考生家长对于其他考生和家长等车时的感觉能够感同身受,反正也是要送儿子到潍坊一中考试,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考生也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他领了一根蓝丝带。“今天早上来的时候,在东风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捎了一名考生。”孙先生说,那个女孩也是到潍坊一中参加考试,本来是在公交车站点等车,看到她手里提着考试袋自己就停车询问了一句,竟然也是去潍坊一中考试,于是就捎着她了。
妈妈送水,挨个问考生是否儿子同学
  7时30分,一位女士急匆匆从北海路与崇文街交叉口处往潍坊四中方向走去,手里还拿着一瓶矿泉水。记者询问得知,这位女士姓赵,10分钟前她刚把孩子送进潍坊四中的考场,可回到几百米外的车上时却发现孩子没带水。“你说咋把水给忘了呢,不知道能不能碰上他同学。”赵女士边走边时不时地询问其他考生是否是儿子的同学。
  赵女士再次回到潍坊四中校门口时得知家长不能进入后,只能守在门口处,挨个询问进校门的考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位考生跟赵女士的儿子是同班同学,于是她托这位考生把水捎给儿子。看着儿子的同学拿着水进了校门,赵女士才松了一口气。
  据赵女士介绍,她家住在坊子区坊城街道高家村,因为孩子不住校,所以一早就开车来送孩子。记者告诉她,其实不用来送水,没带水可以在学校里买瓶水。赵女士说,她主要是怕孩子身上没带钱,万一没带钱,买不上水,肯定会影响考试。
    考点外的烦恼
    宣传单发得欢 环卫工累得慌
  8日一大早,潍坊一中考点外聚集了各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记者刚到考点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近20份广告宣传单。驾校、旅游、理财、出国留学中介、教育机构、暑期打工等一应俱全,甚至一些酒店、房地产公司也来凑热闹。
  兼职的大学生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可陪考家长却大多不“感冒”。而大部分家长看完以后,将宣传单直接扔在了地上,这让负责路面卫生的环卫工人苦不堪言。
  “昨天捡了100多斤,装了满满3大袋子。我同事老马,今年71岁了,昨天捡了150多斤。”上午9时许,环卫工人刘女士边捡地上的宣传单便跟记者抱怨说,宣传单比平时周末多了三倍多,而且它们很难夹起来,全得用手捡,手指差点磨出血。
  A6-A7版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东杰 周晓晴 吴琼 张身率 刘江峰 禹法鑫 王叶妮 韩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