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人文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同学们,加油!
 
标题导航
秘不示人,陈介祺藏鼎30年
2014年06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秘不示人,陈介祺藏鼎30年



  陈介祺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被公推为19世纪末最有成就的收藏家之一。我国已故著名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在著作中感叹:“……他的眼光太好了。他一生收藏的铜器等不下几千件,没有一件是假的。这人是谁?就是山东潍县的陈介祺。”他也是第一位给毛公鼎做释文的人。鲁迅先生曾说过:“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商承祚和后来的裘锡圭都认为“陈介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宗师”。
归乡专心收藏考证,亮相京城反诘流言
  陈介祺对于收藏的文物,大都乐于公诸于世,印成目录,昭示天下,唯有对毛公鼎,始终深锁秘藏,秘不示人。就连毛公鼎的铭文拓本,也只在得鼎之初拓了四份。清代《大清律例》规定私人不得收藏地下出土的珍贵文物,且社会黑暗风气败坏,故有“怀璧之惧”。为防止不测,陈介祺极尽可能地减少毛公鼎的外界影响。即使对亲朋好友,也矢口否认自己收藏了宝鼎。
  陈介祺得到毛公鼎仅一年多,其母病故。咸丰四年,他借母亲病故,回乡奔丧的机会,辞官回归故里,专心致力于古物的收藏与考证。他以“热闹场中良友少,巧机关内祸根蟠”这两句诗,表明了自己安居故乡,从此远离仕途的心境。由于他深居简出,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就没有引起过什么波澜。
  但坊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在他携宝返归故乡以后,朝中重臣张之洞著文说,“毛公鼎”是伪造赝品,陈介祺以千金买赝鼎,实在不慎重。一时间,北京收藏界大为震惊,流言纷纷。陈介祺不仅珍爱毛公鼎,更极其爱惜鼎的声誉。听到有人说手中的宝鼎是假,一气之下,一直隐居的他立即公开亮相北京收藏界,否定了张之洞对毛公鼎的妄自猜忌。他反诘说:“古文字一篇中之气,一字中之气,一画中之气,岂是今人所能伪造?”
做毛公鼎首篇释文,陈介祺具开创之功
  陈介祺精通古文,故购得毛公鼎后,先拓后释。他直接对应铭文写出释文,不识之字则照原文摹写。现在看来,他的释文已经把铭文中的大多数字释出,或许是一时疏忽,竟然漏释了一行字,并且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难度高的字大多阙疑。但这毕竟是毛公鼎的第一篇释文,陈介祺有开创之功。
  毛公鼎于清末刚一面世,立刻引起轰动,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凡研究金文的专著中都少不了毛公鼎。不过,基本以考释铭文为主,其他问题则很少涉及。
  继陈介祺之后,浙江嘉兴名士徐同柏和清代杰出金石学家许瀚是较早对毛公鼎进行研究的学者。与陈介祺不同的是,徐氏还对铭文中的疑难字句进行解释,并注重与典籍相互印证。徐氏的释文收录在《从古堂款识学》一书中。许瀚的研究成果则收录在其专著《攀古小庐古器款识》中。此后,孙诒让、吴大澂、刘心源等学者亦参与了对毛公鼎的研究。
  后来,陈介祺又在参考徐同柏和许瀚的释文后,五易其稿,于1871年写成《周毛公鼎考释》,惜未刊行,难以得见,后由其后人捐献给国家。王国维、郭沫若、容庚、唐兰、陈梦家等先生均曾考释毛公鼎。
安装天梯自制密室,苦心孤诣避客钻研
  陈介祺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提起他的收藏,不得不说万印楼。万印楼始创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当时陈介祺在翰林院供职,在金石收藏研究上初露锋芒,已有退出政坛,专事金石之念。回潍后,这里就成了他收藏研究金石之所。在这里,他秉承“意在传古,志在为国”的理念,鉴古、集古、释古、传古,三十年如一日,至死方休,终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金石大师,晚清金石界领潮人。
  据万印楼的工作人员巩庆华介绍,为确保藏品的万无一失,自己的学术研究不被打扰,陈介祺还发明了一种天梯,使平时楼上楼下完全处于隔绝状态,但只要情况需要,一按机关,便可仅由自己楼上楼下往来。正是在这神秘的空间里,陈氏完成了奠定他金石学大家地位的系列著作:《簠斋金石文考释》《簠斋藏陶》《封泥考略》《十钟山房印举》等。其中后者以分类编纂,首开科学研究古印先河,而被学林誉为“古印谱之冠”。在陈介祺影响下,流风所及,潍县名印谱层出不穷,在民国以前,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万印楼印学文化。
  毛公鼎在陈介祺手上收藏了30年,也静静地陪伴陈介祺过了30年平淡的日子。
◎相关链接
万印楼
  陈介祺离去一百多年了,当年的万印楼占地一公顷,现在房屋占地377平方米,仅是原来的三十分之一。这座寂静而又沉默的小楼仿佛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将自己与外边世界的嘈杂与繁华隔离。如今,人们只能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透过历史沧桑去寻找昔日那繁华盛世的残迹,品味潍坊历史文化那深厚的积淀。
  在位于潍城区芙蓉街上的万印楼内,记者看到了一尊仿制的毛公鼎。“这是陈祖明先生送来的。陈介祺老先生是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我们老潍县人永远的骄傲,他不但收藏了毛公鼎,而且还把毛公鼎秘藏在潍县万印楼,并进行了很多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考释。从某种意义上说,潍坊是毛公鼎真正的‘娘家’。”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室研究员孙敬明对记者说,毛公鼎与陈介祺以及潍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万印楼陈列馆收藏有陈氏家谱,陈官俊所用漆砚、手书折页、常用名号印章及陈介祺早期的小楷复印件、陈介祺书写册页(序)一本,复制毛公鼎、井人钟等古青铜器等,复制陶文、瓦当、汉砖等。
  万印楼历经百余年沧桑,土木、砖瓦等结构不同程度受到损坏。潍坊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德刚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好历史文化古建筑,目前在保持原有风貌不变的情况下,依照修旧如旧的办法进行保护修复,彻底解决房顶漏雨及返潮的问题。书法家启功题写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沈鹏为陈列馆题词“源溯先秦 功垂后世”,陈氏家族向陈列馆献出珍藏多年的大量实物和手札、书函资料。
  万印楼的收藏现散存于世界各地。1992年,万印楼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潍城区人民政府投资进行了维修并建立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