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丘畜禽面源污染治理任务完成过半 本报讯 今年以来,安丘通过实施“畜牧发展提升年”行动,开动规范行业管理、强化科技推广和完善粪污治理模式创新“三大引擎”,加快“三八六”畜禽面源污染治理步伐。截至5月底,已新建、改造标准化饲养场7个、新建畜禽粪污处理示范工程7个,上报“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1家,畜禽面源污染治理任务完成过半,预计到今年10月底将完成全年的治理任务。 规范养殖管理,严格行业准入。一方面,严格畜禽养殖备案管理。对规模面积低于30亩的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一律不予登记备案。另一方面严把审核关。严格执行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生态区“三区”规划,禁养区内一律不审批新建养殖场;对限养区内的已有养殖场进行限期改造,维持现有规模,达到环保标准的准入饲养并定期监测;对在生态养殖区的,鼓励、扶持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支持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改造,继续推行“退村进园”养殖,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逐步减少散养比例。严格实行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区)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并按照“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突出“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治污)标准,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养殖布局。 加大粪污治理技术推广力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开辟新闻媒体、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赶科技大集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推广沼气池、沉淀池、粪便堆积发酵、加工有机肥等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目前,通过安丘市电视台党建农科频道“农博士”专栏宣传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6期,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养殖场户2000多人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000多份。 积极创新并推广粪污治理新模式。积极发展“畜—沼—粮(果、菜)”等循环养殖模式,推广污水多级沉淀、沼气发酵、堆积发酵、微生态制剂等综合治理技术。其中,合力牧业正在建设沼气发电工程,和润养殖场已建立“猪-沼-鱼”循环养殖模式,文远养殖合作社成功试点肉鸡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推进了畜禽养殖生态化发展。今年,已新建沼气池140多个,改造、规范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50多个,全市已建沼气池1.4万多个,累计减少畜禽污染物排放30余吨。 (通讯员 王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