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安丘新闻·书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同学们加油!
 
标题导航
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2014年06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中国文人山水画大家李振军画作赏析
  李振军,山东安丘人,仰山斋主人,号九头高,中国著名文人山水画家、摄影家、作家、书法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振军先生的画,淡墨渍染,气韵生动,禅意袭人,文有清雅风,楷有瘦金质,诗有唐宋意。正可谓行云得自在,流水出洒脱,师古不泥古。其人格画风跃然纸上!
  相由心生,李振军先生的画里似流淌着隐隐秘秘的活的灵魂。作品中一切山水皆纯、净、秘而略带忧郁,似随意勾勒纸上,便成一绝佳新“新安江”画本。满眼的雾、林、石、寺皆附着禅意,是一种纯粹的诗。因为,先生三十余年游历阅道,修学访禅,山中磨砺,心远地偏。更兼春风润青,夏雨泼墨,秋山摇黄,冬雪抹白,故其画相气象万千,深厚蕴涵,美不胜收。先生的《九华霁雪图》,更是达到了“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唐·刘长卿)独上高楼的境界。
  “行万里路,写万里生”是李振军先生的一句名言。这里就包含了对人文山川、历史民俗、文化百态永不满足的求知欲,而绝非什么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所谓采风者所能达到的。只有长期写生、爬冰卧雪、内心净静的真正画家,才能画出这神韵不可方物的胜境!专家和佛学界人士常拿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和《九华霁雪图》辩议,均认为后者图画面气势磅礴,动人心魄,体现出画家的至高境界。
  维度,展示着一个画家的视野;张度,关系着一张画的外圆内方。当我们有幸目睹李振军先生《齐云纪游系列》十二册页徐徐展开的那一刻,真的嗅到了满室的禅气和氧气。山的若隐若现,云的玄灵玄幻,树的扑面禅意,人的松下对谈……在精致之美几乎成了奢侈品的今天,人们发现中国文人画依然有一群坚守着精神家园、并在发展中求变的正气艺术家。十二册页虽然只是李振军画作世界里的冰山一角,但却反映出他骨子里精致主义的人文趣味:精致的布局,精致的用墨,精致的一草一木一石一云,让人顿生敬幕之心。
  甲午暮春,笔者陪李振军先生去一边陲山庄陈居士处春足,陈居士只翻看了两页《心置逸境——李振军山水纪游》,便赶紧小心翼翼合上,闭目许久。振军先生问之怎不指教一二?陈泪眼婆娑答:“我不敢再观,上面你尽画了些我梦中家园,全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应该修行之处,可我缘分没到,因果关系,甚为惭愧!”几幅国画竟然蕴含如此摄人心魄的能量,让人倍感震撼! 
  振军先生写生时着笔很慢,但一旦对这座山产生顿悟,就会一气呵成。先生每年都要抽出几个月的时间写生,九华山他先后去了六次,齐云山也盘桓过两次。行走在祖国的每一处山川河流,他的内心都充满无比的敬意、无尚的敬畏、无限的眷恋。他不是用手在写,而是用滚烫的心在画。
  “每当我的胸膛贴在高高的山巅,每当我用双手捧起清清的溪水,每当我亲吻青青的树叶,我就和大地母亲的脉搏一同在跳动!大量的写生,就是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产儿。”
  对自然的敬,会成就一个好画家——这是历代宗师的人生与为画哲论,也是李振军先生个人的心得。刘大为、邵大箴、于水、陈平诸先生均叹其为人有高古气、为画有清雅气、为文有真氧气,气场强大,正能量充沛。
            李增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