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明年看啥剧
写实画家十人展
上海电影节开幕
苏永康年底结婚
2014年06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年看啥剧



  6月13日,第20届上海电视节闭幕,白玉兰奖结果正式揭晓:王志文和孙俪分别凭借在《大丈夫》和《辣妈正传》中的精彩演绎获封帝后。此次颁奖典礼是“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的第一次业内大聚会,新政带来的后续效应也逐渐显现:大量制作公司对电视剧行业处于观望状态,电视节目和视频网站自制剧成为新的制作热点。

“观望”成业内共识,综艺节目和自制剧成新热点
  冷清,几乎是媒体报道上海电视节近5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然而,2014年电视节可能是最冷清的一届。虽然展商手册有厚厚的一本,但其中集合了电视剧展商、电影展商、设备展商,以及数量不小的动画、纪录片和外国展商。翻开电视节资料会发现,此次参展的剧目只有200余部,2014年春推会后全新亮相的剧目不超过50部,整体数量急剧下滑。不少公司都表示,有些筹备中的项目已经暂停,“再观望观望”成为业内不少人的共识。
  与之相对应的是,综艺节目和视频网站自制剧的兴起。本届电视节期间,若干个综艺节目的论坛大咖云集,吸引了业内诸多公司的关注和参与。《花样爷爷》、《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制作公司成为业内诸多人取经的圣殿。慈文为网络定制的《暗黑者》,制作成本已经与电视台相同;欢瑞更是推出“《盗墓笔记》季播剧”,号称单集投资500万元,只在网络播出;受访的十多家影视公司,几乎都正在或计划与视频网站合作推出网络剧。
  制片人何静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电视剧的投资是2万元/分钟,两家卫视的出价大致覆盖成本,盈利都来自于互联网——这一现状也导致了制片方在题材和演员的选择上都向互联网倾斜。既往大制作、宏大叙事越来越少见;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如缪娟的《翻译官》、顾漫的《何以笙箫默》)、大明星主演的都市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如《虎妈猫爸》、《离婚律师》等)、古装青春偶像剧(如《武则天》、《卫子夫》、《女医》、《芈月传》、《琅琊榜》等)成为热点;唐嫣、钟汉良、罗晋、霍建华等网络人气明星比传统意义上的正剧明星更受制片方亲睐。

“一剧两星”政策下难收成本,高投资大剧难觅
  今年4月15日公布的“一剧两星”,可以说是近年来对电视剧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也成为电视节上几乎所有业内人都会谈及的议题。导演阎建钢就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公开表示赞成“一剧两星”,并欢迎“一剧一星”时代的到来;但更多制作公司和部分电视台却纷纷对“一剧两星”的政策叫苦不迭。采访中,多位制作人透露,“一剧两星”后,顶级电视剧可能会卖到100万元/集,大量电视剧依然会是在50万元/集,这导致大投资电视剧的风险可能会极高。由黄渤、袁泉主演的谍战剧《锋刃》、闫妮、黄渤主演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两部戏投资高达8000万元和7000万元,即便是按照卫视最高收购价,“一剧两星”后也难保证收回成本。
  在上海电视节开幕前夕,另一件事在业内引发不小的热议:柳云龙和李小冉主演的谍战剧《风筝》最终没能通过审查,联播的四家电视台临时选择华录百纳出品的《金战》播出,这是继《异镇》、《美丽背后》之后又一部临近开播被叫停的片子。实际上,此次白玉兰入围的10部剧,9部都是都市生活剧,电视剧题材的限制让不少制作人感觉有难度。网络剧的管理则相对宽松,这也是不少影视公司将目标投向网络剧的重要原因。
  2014年,卫视暑期推荐播出“中国梦”剧目,这样一来,打着“家斗”、“宫斗”、“宅斗”旗号的电视剧几乎就绝迹了。

超级大剧卖相依旧好,《芈月传》甚至躲着购片人
  “一剧两星”的政策即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接下来的5个多月成为最后的“窗口期”,这也成为各大制片方争夺的焦点。各大卫视下半年的“档期之争”,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据悉,今年的11月和12月,某两家卫视就有20余部电视剧在竞争同一档期。
  实际上,在上海电视节前,不少记者都曾听到所谓“《华胥引》和《云中歌》争夺档期的幕后故事”。因此,在上海电视节期间,大致确定档期的剧方都十分低调,再三表示不能受访,或受访内容要严格保密,原因就在于“只要没播出,这档期都有人觊觎着,随时可能使招让你受损”。《二炮手》原本确定为四家卫视2015年开年大戏,“一剧两星”后迅速调整,有望下半年播出;原定紧随《二炮手》在四家卫视播出的《锋刃》则没有那么好命,依然处于“待定”状态——这样的剧、这样的命运,并非只有《锋刃》一家。
  尽管如此,有市场看好的明星参与、由业内具有良好口碑的制作公司制作、题材前景看好的超A级别大剧依然不愁销售。由赵薇、佟大为、董洁、韩童生等主演的《虎妈猫爸》是在“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开机拍摄的,它的销售被业内不少人认为会成为“风向标”——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价格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据悉,《虎妈猫爸》曾经开出了150万元/集(两家卫视)的天价,让不少卫视为之咋舌,在电视节上传出的消息是,没有片花仅有剧照的《虎妈猫爸》已经基本达成销售意向,单家卫视售价低于150万元/集,但也远远高于普遍认可的100万元/集,盈利甚至超过《红高粱》(四家卫视,每家70万元/集)。孙俪主演的《芈月传》是在电视节前确定开机的,同样不愁销售,出品人曹平甚至要躲着电视台的人——卖给这家不给那家,岂不是得罪人?郭靖宇执导的《大秧歌》,不少同行和电视台甚至是在电视节上才知道消息,但它早已完成了预售。
  对此,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超级大剧对卫视的广告招商、热点营销、增强影响力很重要,所以基本上有实力的电视台都会不遗余力地去争抢。但在他们看来,卫视哄抢的高价剧一年不会超过三部,中级投入和品质的电视剧,则有可能因此被电视台严重压价。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