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成后向山东输电能力增1800万千瓦,省外来电将达到三分之一 本报综合消息 6月14日,省委、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举行工作会谈,共同协商推进特高压入鲁工程建设。记者获悉,我省将新开锡盟至山东、上海庙至山东、榆横至山东三条“外电入鲁”通道解决电荒问题。 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副主任杨明辉介绍,山东夏季用电已经接近电网极限,用电形势开始紧张;据预测,今夏山东电网最高负荷将达到6000万千瓦。在最高负荷不断刷新,地方供电能力捉襟见肘的形势下,加速推动“外电入鲁”无疑是解决山东电能缺口最现实的途径。从2005年起,500千伏辛聊双线、黄滨双线、世界首条正负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相继建成投运,山东电网结束孤网运行,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750万千瓦。近三年来,三条“外电入鲁”输电大通道累计接纳省外来电1480亿度。国网山东电力发展部规划一处处长牟宏提出,750万千瓦,相当于全省全社会用电负荷的九分之一,可满足济南和青岛两个地区的用电需求。意味着全省每9盏电灯就有一盏由外电点亮。 今年,“外电入鲁”进入新阶段。前不久,新一轮“西电东送”整体通道方案公布,规划设计的锡盟至山东、上海庙至山东、榆横至山东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全部获批,2017年这三条新通道建成后,向山东省送电能力可新增1800万千瓦,届时我省接纳外电将达2500万千瓦左右,省外来电所占比重近三分之一,年减少省内标煤消耗6000万吨,推动山东能源结构更趋合理,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让百姓用上电,更要用好电。2011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公司已经拿出300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今年用于农网改造升级的资金就有70亿元。国网山东电力营销部副主任张健提出,通过改造以后,农民可以敞开口用电了。另外刮风下雨农村会经常跳闸停电,改造以后这种情况也基本上杜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