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人文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团长多才多艺带队创新
2014年06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团长多才多艺带队创新
  尚之四(右一)在给文工团团员排戏。



  1948年潍县解放,尚之四随军入城,后来调到潍坊特别市文工团担任团长。1951年,尚之四执导排演了吕剧《李二嫂改嫁》,这是他导演的第一个戏曲剧目。1952年至1956年,尚之四被调到省吕剧团工作,先后导演了十几个优秀剧目,吕剧《李二嫂改嫁》是其中最杰出的优秀代表作。后调入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工作。

团长编导舞美吹拉弹唱样样通
  尚之四是山东平度城关镇尚家疃人,生于1921年7月。少年时代的他就读于青岛市北京路小学、青岛永贤中学。求学期间他就爱好唱歌、演剧,其艺术才华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崭露头角。
  1942年,他在平度中学担任音乐、美术教员时,开始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到西海干校参加培训,然后在西海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兼音乐、美术教员,并组织领导学校的业余剧团,在剧团中他是导演又是演员。他导演歌剧《改邪归正》扮演男主角吴正清,导演歌剧《白毛女》扮演杨白劳,导演小歌剧《一坛血》扮演伪营长。还导演过大型话剧《群策群力》,秧歌剧《王小二参军》等。
  1948年潍县解放,尚之四随军入城,在潍坊特别市民众教育馆负责文化艺术工作,他组建了业余“大众剧团”。不久被派到坊子师范学校任政治辅导员兼音乐美术教员,并组建领导学校业余剧团,他导演的歌剧《不要杀他》,曾获潍坊市戏剧比赛一等奖。在调到潍坊特别市文工团时他还动员学校业余剧团的许多同学也参加了潍坊特别市文工团。
  当年的尚之四,是位年仅27岁的小伙儿,高挑的个儿,瘦削的长方脸棱角分明,白皙的面庞透着红润,两只突出的大眼睛闪烁着聪颖智慧的光芒。尽管他的穿着与当时的“土八路”没有什么两样,但他那不加修饰的仪表、独具艺术天赋的目光以及严肃中不乏幽默的言谈中,仍透露出一种洒脱气度和男子汉的阳刚自信。
  尚之四是一位工作能力很强,有才干、有魄力、有领导艺术的干部。他在艺术上独具的天赋与执着的追求,以及他的领悟能力和刻苦的自学精神,使他才思喷涌,挥洒自如。他是个探险者,又是个征服者。
  平日,尚之四善于以艺术家的眼光仔细观察社会上不同人物的生活习性和他们的一招一式,从生活积累中发掘他们的社会内涵和艺术内涵,然后经过进一步推敲、提炼,再把它们应用到艺术实践中去。团长在团里可谓是全能的奇人,他集行政领导、编导、音乐、戏剧、舞蹈、美术设计、化妆、服装等于一身。他擅长提琴、胡琴、口琴,能组织会指挥,吹拉弹唱样样拾得起放得下;他跳舞、扭秧歌、打花棍、打腰鼓等动作,挺拔舒展,情绪饱满;他带领大家练音阶、练发声、练形体,样样能示范,且示范的动作格外有韵味。一招一式,规范标准,恰到好处。

纠正团员乡音指导排练带新人
  文工团里的同志大多来自潍坊和胶东,口音都是又土又拙的家乡话。尚团长说:“要想在舞台上说出标准的普通话,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为促进大家攻克语言关,尚团长给我们画了一个有小飞机和木板车的图表。学得好的乘飞机上高空,学得不好的在下面坐木板车。这样一来,年轻气盛的团员们谁也不甘心在下面坐木板车,只要一有时间就几个人凑在一起,一字一音地互相纠正发音方法和舌尖位置,暗自较劲儿,争着“上飞机”。这样,团员们的普通话水平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演出时都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了。
  排戏时,尚团长随时给我们这帮从未进过专业学校大门,也没人演过大型剧目的演员讲授基础知识和表演理论。从淮海慰问回来以后,尚团长很快带领大家排练了大合唱《淮海战役组歌》、小戏《一样爱护她》及《火把舞》《胜利腰鼓》等一台全新的节目。
  排练腰鼓舞时,尚团长带领我们做一个个动作的分解训练,像部队“拔慢步”一样严格要求。当时累得我们腿痛臂肿,汗流浃背。几天后,当观众看到我们穿着从淮海战场上缴获来的红白色降落伞做成的带蘑菇云图案镶边的中式民间服装,动作整齐矫健,形式新颖活泼的演出时,无不高声欢呼,赞叹不止。
  在团长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讲授与启发下,经过同志们的奋发努力与学习锻炼,在很短的时期内,演员们的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这帮年轻的演员,几经摔打脱颖而出。
  谭鲁平从在大众业余剧团扮演《气壮山河》的男主角开始,在《解放》《三世仇》等剧中扮演男主角又屡获成功;郎淑蓉以饰演老年妇女角色独具魅力;于祺友在《十二把镰刀》《光荣灯》等剧目中塑造了开朗泼辣的青年妇女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洸、徐乐帆等同志饰演的老农形象忠厚逼真;毕秋畦、孙大鹏等同志把反面人物刻画得阴险狠毒、骄横跋扈,颇具特色;牟晓岚、陈炳熙、罗捷书等童真本色的演唱,尤其自然纯真可爱;柴振英、菅永和等同志的舞姿,别有一番风韵;乐队的同志们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文工团建团开始,尚团长就注重学习传统戏曲音乐和民间流传的民歌小调,学习戏曲舞蹈和民间舞蹈。后来他又让大家学京韵大鼓,练习咬字、拖腔。无论是评剧、豫剧、五音戏还是民间歌舞、秧歌,他都钻研采撷,广为借鉴。
  1951年,尚团长执导排演了吕剧《李二嫂改嫁》。这是启用郎咸芬扮演李二嫂,杨瑞卿扮演杨小六的开始,也是尚团长导演的第一个戏曲剧目,他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获得了不少经验,为以后吕剧的发展做了可贵的探索。

导演生涯作品颇多
  1952年,尚之四调到济南以后,他的艺术才能得到极致发挥,尤以导演艺术最为精湛。40余年来,他导演了包括吕剧、歌剧、京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柳腔、二夹弦等剧种的五十余个剧目,成为全省最享盛誉的导演之一。
  1952年至1956年,尚之四在省吕剧团期间,先后导演的《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借年》《刘海砍樵》《龙凤面》《打金枝》《挑女婿》《翠香记》《双生赶船》《蓉花记》等十几个优秀剧目,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久演不衰的吕剧保留剧目。
  吕剧《李二嫂改嫁》是其中最杰出的优秀代表作。该剧参加了首届华东(地区)戏曲会演,获得一致好评并获导演奖。而后《李二嫂改嫁》又进京汇报演出,再次获得好评,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他导演的吕剧《借年》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调入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后,他导演了柳子戏《孙安动本》《玩会跳船》《张飞闯辕门》《红罗记》《蓉花记》《黄桑店》《五台会兄》。其中《孙安动本》(晋京剧目),三进国务院演出,于1962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山东梆子《鸳鸯衫》《杨乃武与小白菜》《打胡林》《黄牛分家》《墙头记》《玉虎坠》《万家香》《墙头记》等还被拍成电影艺术片。
  尚之四导演及舞美设计的山东梆子现代戏《万家香》(晋京剧目),其舞台设计模型由中国文化部戏剧博物馆收藏。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拍摄《奇袭白虎团》电影时,由于种种问题屡屡不能通过,后来调尚之四执导,修改删添了很多地方,最终完成拍摄任务。由山东省京剧团演出的《奇袭白虎团》多次到北京演出,成为文革期间风靡一时的八块样板戏之一。
  另外,尚之四还辅导了不少县市剧团到北京演出的剧目,主要有:五音戏《王姐思夫》《王小赶脚》《乡里妈妈》《拐磨子》,柳腔《观灯》,二奏弦《拴娃娃》等。直至2001年12月去世前,他仍心系吕剧事业,牵挂着吕剧的振兴和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