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人文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演员出类拔萃屡获佳绩
2014年06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演员出类拔萃屡获佳绩
  郎咸芬扮演的李二嫂。



  1951年下半年,潍坊文工团排演吕剧《李二嫂改嫁》,公演后潍坊观众第一次看到吕剧,第一次听到吕剧那质朴优美的曲调。省吕剧团排演《李二嫂改嫁》时,剧中的主要演员多数是潍坊的原班人马。《李二嫂改嫁》大获成功,尚之四荣获导演一等奖、郎咸芬荣获表演一等奖。
将吕剧搬上舞台,《李二嫂改嫁》引轰动
  文工团是一个培养文艺人才的学校,也是培养文艺人才的摇篮,团长尚之四成为全省著名导演不必多言,其他同志有的成为东方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山东吕剧团等专业艺术团体的著名演员,有的虽经转业但成为相近行业的专家或领导,如作家、教授、研究员、高级教师、文化单位的领导干部等,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不在少数。
  郎咸芬,1935年出生在潍坊,从小就喜欢唱歌表演,在潍坊三中读书时,就是学校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951年被招入潍坊市文工团,编入戏剧队。开始她演唱发声不太好,演技也一般,并不是特别优秀的演员。但她是一个特别自觉、勤奋的人,当时我们住在东马道,离城墙东门楼很近,她每天天不亮就爬到城墙上去练发声,努力克服自己的短板。在团内她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苦练基本功。为她以后表演艺术的不断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下半年,团里要排演吕剧《李二嫂改嫁》,尚团长几经斟酌后决定由能吃苦、进步快的郎咸芬主演一号人物李二嫂。吕剧是山东地方戏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它的表演手法与话剧、歌剧都不一样,它的台词不是用普通话,而是要用带有山东话特点的土话,它的唱腔要具有说唱音乐的风格,在表演上它注重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特点。这些都给导演和演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尚团长是个勇于开拓的人,他决心要带领大家打开困难之门,闯出一条新路。他特意从昌乐县请来了民间艺人来团里教唱原始的吕剧曲调,他也和演员们一起学唱。
  经过短时间的学习排练,演员们终于让《李二嫂改嫁》成功地走上了舞台。《李二嫂改嫁》在新华影剧院一经公演就轰动了全城,连演五天,场场观众爆满。潍坊观众第一次看到吕剧,第一次听到吕剧那质朴优美的曲调,大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省吕召原班人马,上海参演获多项大奖
  1952年,郎咸芬调省吕剧团,是她人生大转折的开始。省吕排演《李二嫂改嫁》时,剧中的主要演员多数是潍坊的原班人马,这样旧剧新排,人人游刃有余,导演尚之四对这次的演出提出了新的要求,演出水平整体有了新的提高。
  1954年9月,华东区举行戏曲观摩演出,当时文艺界正提倡向民间艺术学习。山东省文化厅决定,由省吕剧团带吕剧《李二嫂改嫁》去上海参演。在这次观摩演出大会上,由郎咸芬主演的《李二嫂改嫁》大获成功,尚之四荣获导演一等奖,郎咸芬荣获表演一等奖,杨瑞卿、李筱玲获表演二等奖。另外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一等奖、音乐改革一等奖、美术设计一等奖等。
  1955年《李二嫂改嫁》到北京汇报演出,中央领导观看后,非常满意,特别评价郎咸芬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1956年冬,她曾随以彭真为团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出访前苏联及东欧六国。
  以后的多年中,郎咸芬又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如《蔡文姬》中的蔡文姬、《丰收之后》的赵五婶、《梨花狱》中的武则天等。她的表演朴实稳健,大气丰厚,唱腔委婉深沉,注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和演唱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山东吕剧的代表人物。
  郎咸芬曾当选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四至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常务理事,剧协山东省分会名誉主席等,并荣获终身成就奖。

学习中获益匪浅,菅永和为杨白劳配唱
  提起菅永和这个名字,人们或许都很陌生,但说到芭蕾舞剧《白毛女》,想必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它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被奉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芭蕾舞的经典剧目,曾在整整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菅永和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配唱。
  1950年,歌剧《白毛女》被改编为电影剧本。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又把电影改编成了芭蕾舞剧,并保留了歌剧的唱段和音乐,该剧一经演出便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
  菅永和,1930年生于潍坊,1948年参加潍坊特别市文工团,编入乐队,擅长拉小提琴。1951年团里为培养声乐骨干,保送他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深造。
  菅永和说:“几十年后我才深深体会到,我的民族音乐的最初积淀,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在潍坊特别市文工团的那段时间,那真是童子功。”提到团长尚之四的指导帮助,他十分感慨,连声称赞尚团长:“太有先见之明了,当大家都在唱革命歌曲的时候,他却让我们学了京韵大鼓、陕西民歌、河北梆子、河南坠子、豫剧等民族地方戏曲,等到我被保送到上海音乐学院时,发现他们才开始请民间艺人开这样的课。而芭蕾舞《白毛女》编曲也借鉴了那些民歌戏曲,我比别人先行了一步,所以唱起来就特别的顺畅,更能直抵人的内心。”
  2005年,《白毛女》四十周年纪念演出在上海举行,已离休的菅永和再次登台为杨白劳配唱,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时,许多老观众立即听出来了,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关链接
陈炳熙和刘督宽
  文工团中的其余成员也是多才多艺。陈炳熙,1934年11月5日,生于潍坊。作家、画家、书法家。1948年参加潍坊特别市文工团,编入戏剧队。曾主演歌剧《三世仇》中的虎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开始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
  他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出版专著《古典短篇小说艺术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
  陈炳熙在美术、书法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他以画哺乳类动物见长,其作品在《山东画报》等报刊发表动物画数十幅,并出版著作《动物画集》《动物世界》和《动物画谱和画法研究》。受到著名画家李可染、郭味蕖的赞许。他的书法兼采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何绍基、于右任、郭沫若等专长,且又自出新意。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六次被选入《日中友好书道展作品集》(日本国习字研究社出版)。
  陈炳熙多才多艺,他不仅是作家、美术家、书法家,对京剧也是行家里手。他最仰慕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他演唱的《贵妃醉酒》唱段,字正腔圆,惟妙惟肖,受到梅派著名演员杜近芳的高度赞赏。
  刘督宽,1933年生于潍坊。1948年参加潍坊特别市文工团,是戏剧队员。他的表演以反面人物见长,在歌剧《刘胡兰》中扮演地主狗腿子“石头”。
  他把“石头”的狡诈、刁滑、对主子的忠心、在主子面前摇头摆尾的伎俩和对穷苦百姓的欺压、狠毒表演地入木三分,让观众看了他的表演,都恨之入骨。他还是操琴高手,他的京胡拉得劲头和尺寸都很好,声音清晰明亮,与唱的演员珠联璧合,韵味很浓。
  1958年,刘督宽调潍坊市委机关报担任记者,他的新闻摄影作品,先后被新华社、《人民中国》《工人日报》《大众日报》采用。1958年10月,刘督宽被借调到《露天煤矿报》任编辑;1967年借调到《昌潍东方红》报社任编辑;1993年被聘为《潍坊科技报》副总编。他的一生与报纸宣传有着不解之缘,是一位办报的多面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