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过巴瘾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鹰帮了鸡的忙
“英超二队”出战比利时信心爆棚
2014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帮了鸡的忙



门线技术平息争吵
  北京时间16日凌晨,世界杯迎来一个革命性的历史时刻,门线技术首次用于判定进球有效。当本泽马认为自己打进了法国队第二个进球后,他先是开心地做了个庆祝动作。不过,随后他的表情变得有些迟疑,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个球到底进没进。就在本泽马迟疑的那一刻,主裁判的手表收到了“GOAL”的信号,意思是:进球有效。1秒钟后,裁判给出了进球有效的手势。这一刻,本泽马才放心地和队友庆祝起来。“鹰眼”帮了“雄鸡”的忙。
进球的确有效,不过是一个乌龙球
  这个可能有争议的进球发生在第48分钟,卡巴耶右路送出精准传中,本泽马禁区内左脚凌空垫射,皮球打在右侧立柱内侧弹下。这个球本来没有进,但在皮球弹向门将巴拉达雷斯时,巴拉达雷斯慌乱中将球碰了一下,然后迅速将球从球门里捞出,若无其事地准备恢复比赛,但巴西籍裁判里基示意皮球已经越过门线。
  裁判的这个判罚让洪都拉斯主帅路易斯·苏亚雷斯不淡定了。他坚决地表示这个球肯定没有进,而且跃跃欲试,希望讨个说法。那么真相如何呢?随后,门线回放开始播放“答案”,本泽马的射门在击中立柱瞬间的确没有进,可是洪都拉斯门将的扑救却酿下乌龙,皮球居然被挡入了球门。于是,最终这个进球被判定有效,只是算为洪都拉斯门将巴拉达雷斯的乌龙球。
智利人先吃螃蟹,只是那球没有进
  在本届世界杯上,“高卢雄鸡”法国队不是第一个用到门线技术的球队。此前赢球的智利队才是第一个,不过他们比较倒霉,他们的那个射门没进。
  14日小组赛首轮,智利对澳大利亚。比赛进行到下半场第62分钟,智利队的巴尔加斯获得单刀射门,球缓缓滚向球门,在门线上被澳大利亚队的威尔金森铲出。主裁判杜埃顿了一下,示意此球没进。智利队球员高举双手示意“这球进了”,澳大利亚球员反复摇着手说“没进”。
  这个球到底进没进?主裁的手表没有动静,显然这个球没有进。不到一分钟,电视直播播出了门线技术的3D动画,球刚刚擦到了一点门线,威尔金森就已经将球铲出了。视频一放,一锤定音。
引进门线技术,主要为了避免冤案
  说了半天,门线技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技术呢?
  为了避免类似南非世界杯上“兰帕德冤案”再次发生,国际足联在巴西世界杯上首次推广门线技术,俗称足球场上的“鹰眼”。除了在每个球门四周布置7台高清摄像机外,还会让主裁判佩戴上特制手表,只要进球,手表就会发出振动并显示“GOAL(进球)”,提示主裁判进球有效。
  巴西世界杯的全部12个球场都安装了14台摄像机——每个球门有7台摄像机瞄准它。这些摄像机每秒将录下500幅图片,然后由电脑对其加以分析。在足球越过球门线的一秒钟内,裁判佩戴的特殊手表就会振动,并闪现出“GOAL”的字样。
  这套技术由德国“球门监控”技术公司开发,已显露出很好的前景。设计者表示,门线技术已经进行了2400次测试,结果完全正确。
◎相关链接
门线疑案留下伤痛
  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赛事门线悬案乃至冤案,层出不穷。
1966世纪悬案
  那一年的世界杯,在英德决赛中,赫斯特在加时赛中的进球弹横梁砸下,苏联边裁认定进球有效,但球是否越过了门线,至今也无准确的定论。
1986世界杯疑案
  小组赛中,巴西1:0击败了西班牙。那是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时,米歇尔禁区外凌空抽射,皮球打在横梁弹地飞出,慢镜头显示皮球已经越过门线,但是主裁判却判罚了角球。心态失衡的西班牙最终输给巴西。
2010世界杯冤案
  还是英德大战,在1/8决赛中,德国4:1击败英格兰。
  不过,比赛的转折是因为一个糟糕的误判。第38分钟,兰帕德禁区外抽射,皮球打在横梁上反弹在地,弹了两次后被德国队守门员诺伊尔拿住,主裁判乌拉圭人拉里昂达和助理裁判拒绝判进球有效,但此后的慢镜头回放显示,球已整体过了球门线。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