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柔美的灯光下,云鬓高挽,淡扫蛾眉,浅施粉黛,轻裹一袭雅韵旗袍,品茗,读书,偶尔用手轻轻托住下巴,如一首婉约的诗,暗香流韵……她们是爱穿旗袍的女人。 旗袍披身,完美流动的线条,古典雅致的诗情和令人仰望的高贵画意将女子的柔情、女子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身着优雅旗袍的风韵女子,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说不清,究竟是女人诠释了旗袍的韵致与美丽,还是旗袍成全了女人的婀娜与风情。 百样风情,那一抹妖娆的回忆 身着职业装,每天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成为现代女性的一个缩影,随着流年的脚步,旗袍的影子越来越鲜见了,但是那身着旗袍的摇曳身姿,却驻足于每个人的脑海。 6月14日,得知有旗袍女人相聚,记者在夜色下来到福寿东街与富华路交叉路口附近的一个书吧中,在等电梯的过程中,便碰到了身着旗袍的女子,披肩长发,修身旗袍,踩着一双高跟鞋等待着电梯,看着不那么相称,然而又那么享受。 跟着她的步伐,记者转角来到了一个书吧,一走进去,记者惊呆了,偌大的书吧聚集了几十位身着旗袍的女子,曼妙妖娆的身姿让人眼花缭乱。她们或三五成群,轻声诉说着他人不懂的故事;或端着一杯清茶,慢慢品味其中的味道;连那些拿着相机自拍的,都显得那么有韵味。因旗袍沙龙的名义,这些爱穿旗袍的女子汇聚到了一起,相互诉说着她们和旗袍的那些事儿。 唯美雅致,旗袍的佩饰很重要 短发披肩,一身淡雅的旗袍,搭配上白色的针织小披肩,今年40多岁的郑凤鸣看上去还是那样的婀娜与风情。她,已经离不开旗袍。6年前,一次偶然的试穿让同事们大开眼界,谁都没有想到,那只是开始。接下来的6年,旗袍便没有再离开过她,以至于哪一天,她突然没有穿旗袍来上班,同事会认不出她是谁。 “通过一个人的着装看出一个人的内心,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我喜欢旗袍的含蓄与婉约,以前都是身穿职业装,和别人没有区分度,感觉它们只是一件衣服,对它们没有任何感情,但是你穿上旗袍,搭配上一双雅致的高跟鞋,当你再走在路上时,不再弯腰驼背,感觉整个人拥有了一种张力,让你从容淡定,把你内心的情怀彰显得淋漓尽致。”郑凤鸣说,旗袍改变了她,旗袍让她懂得了沉淀和思考,让她找到了女性该有的柔美和这个年纪该有的韵味。 “前段时间收拾了一下衣柜,发现自己衣柜里基本全是旗袍了,数了数,一共50多件。”郑凤鸣笑着说,现在的她每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先看看有没有漂亮的适合自己的旗袍让她带回家。 她在上海的朋友知道她对旗袍的情结,每次去必带她到旗袍店中逛一圈。 “记得有次和朋友在上海的一家旗袍店门口,看到50岁左右的老板娘穿着旗袍坐在店中,唯美至极,我轻轻和朋友说‘等咱俩50岁的时候,能像这个老板娘似的那么雅致、那么美就好了’,话音刚落,这位老板娘招呼我们进去看看,打量了一下我,说我如果能配上一副耳环,穿旗袍的效果会更好。”郑凤鸣说,她从上海回到潍坊后,第一件事便是去打耳洞。“配上耳环后,整个人真的是更有韵味了,以前只知道穿旗袍佩戴点首饰会更好,所以我会戴一些手链或项链,没想到其实更适合旗袍的是一对耳环。”郑凤鸣笑着说。 柔美优雅,旗袍是母亲的思念 在旗袍沙龙中,网名为芷菁的女子身着一袭青色的亚麻旗袍引来众伙伴的赞美。没有绚丽的花样,没有精美的绣功,朴朴素素的一身却胜过一切浮夸的装饰,拥有一份别致的冷艳。 说起自己和旗袍的故事,芷菁说得很简单:“对旗袍的喜欢源于妈妈在世时为我做的一件旗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流行的是洋装而不再是旗袍,就在那时,妈妈为她做了一件旗袍,她每天都会穿着上学。后来,妈妈去世了,那件并不精致的旗袍成了她对妈妈的念想。妈妈给自己做旗袍时,自己还上小学,后来上了初中后便不再穿了。“前几年,在整理橱柜的时候翻到了这件旗袍,对母亲的思念涌上心头,突然感觉自己想穿旗袍了,就这样自己又重新爱上了旗袍。”芷菁笑着说,自己喜欢穿上旗袍后的那种柔美优雅的感觉。 虽然很爱穿旗袍,芷菁表示自己的旗袍并不是很多,只有五六件。“旗袍和别的衣服不一样,别的衣服为了追求款式的新颖,可以多买一些,但旗袍的选择在精而不在于多,它永远不会过时。”芷菁说,现在市面上卖旗袍的也不少,但在市场化的批量生产下,很多做工非常粗糙,远远不如最初的手工制作的精致。 书香气息,旗袍成百搭的记忆 “以前因为岗位原因,不方便穿,现在在办公室工作,旗袍已成了我的百搭服装。”从事管理工作的刘女士说。盘起的发髻,整齐的刘海,搭配上一身大方的旗袍,颇具古典韵味。“我很喜欢看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看到里面的女人穿着旗袍那种优雅的感觉,那种透露出来的气质,自己就喜欢得不得了。”刘女士说,女人喜欢穿旗袍,并不完全是为了好看,而是追求一种感觉,她,除了喜欢旗袍的那种优雅外,还喜欢旗袍中透露出来的书香气息。 “过去,书香门第家的姑娘,往往会身着曼妙旗袍,手捧书卷或弹琴作诗,给人的那种美感不在于外貌而在于那种和别人不同的书香气息,我尤其喜欢林徽因和张爱玲,她们的美不仅在外表,还在于她们满腹诗书的才华。”刘女士说,自己很喜欢古典的东西,喜欢慢慢品味那个时代的一言一行。“现在上班,大方得体的旗袍成了我穿得最多的衣服,再在办公室里准备一件小西装或一件针织披肩,下班后参加宴会或朋友聚会,便搭上披肩,办公室开会的时候则搭上小西装。”旗袍,成了她的最爱。 旗袍韵味,只属于中国人的美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穿旗袍的,个人感觉女人30岁以后穿旗袍最有味道,这个年龄的女人是有一定生活阅历的成熟女性,内外兼修,这样的女子才可以与旗袍相得益彰,真正地让旗袍摇曳生姿。”前来为大家指导色彩搭配的赵美红表示,多年从事服装设计的她,对旗袍也拥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情意。 “旗袍,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美,现在第一夫人彭丽媛便经常穿着旗袍走向世界各地。”赵美红笑着说,旗袍,对女人来说是衣服,更是一种修心工具,它支配着你的行为,引导着你的语言,把你打造成一个温文尔雅的有味道的女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不少女人都喜欢买件旗袍放在家里,可能不是经常穿,但是在不经意间发现时,总会穿上照一下镜子,看看最女人的自己。“旗袍作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得并不是很好。你看看,现在哪些群体最经常穿旗袍——礼仪和饭店服务员,既然女人心中总有那挥之不去的旗袍情结,旗袍的命运不应如此。”赵美红说。文/本报记者 李早花 图/本报记者 巩建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