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市民前往临朐看望姜永欣,包下她以后上学的全部费用 6月16日,本报A12版刊发了《“奶奶,我会一直陪着您”》一文,讲述了临朐县山旺镇14岁女孩姜永欣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的故事。6月20日,记者跟随爱心市民前往临朐看望姜永欣,爱心市民还表示会承担姜永欣以后上学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 买了吃的买穿的 6月20日一大早,潍坊广通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与妻子高艳梅早早起床,准备前往临朐县山旺镇看望姜永欣。夫妻俩去超市买了排骨、牛奶、大米等食品后,又赶往服装店为姜永欣挑选衣服。 “我觉得给永欣买身运动服挺有必要的,她经常干活,运动服穿起来舒服方便。”高艳梅跟丈夫刘海商量说。最终,夫妻俩给姜永欣挑选了一身条纹休闲服和一身蓝色运动服。 随后,记者与两人一起踏上了前往临朐的路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人赶在姜永欣中午放学前,到达了她所在的临朐县山旺镇上林初中。 等姜永欣放学时,高艳梅告诉记者,她与丈夫之所以想要帮助姜永欣,主要是心疼这个命苦却懂事的小姑娘。“我看到关于姜永欣的报道后,特别心疼她,当时是大热天,照片上的姜永欣却还穿着厚厚的校服外套。”高艳梅告诉记者,看完报道后,她向丈夫表示想要帮助姜永欣,一向热心的丈夫听后便点头同意了。 跟自己孩子一样 12时许,到了中午放学的时间,高艳梅夫妇终于见到了姜永欣。一见到姜永欣,高艳梅快步上前拉起了她的手,说:“这孩子,夏天怎么还穿这么厚的校服?”面对突如其来的关爱,姜永欣一时不知所措。察觉到她的不适应后,高艳梅告诉记者:“刚开始肯定会这样,我们以后在一起时间长了,相信一定会好的。” 短暂交流后,高艳梅夫妇与姜永欣一起前往姜永欣的家。还没到家门口,姜永欣的奶奶便出来迎接。进屋后,高艳梅拿出两身衣服让姜永欣试穿一下。姜永欣换上新衣服后,高艳梅满意地说:“尺码正合适,永欣穿上新衣服更漂亮了。” 之后,刘海拿出了600元现金递给姜永欣的奶奶。“这是你和永欣这个月的生活费,以后每个月1日我都会按时把生活费给你们汇过来。以后她上了高中、大学、研究生,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我都会承担。”刘海说。 刘海告诉记者,他只有一个儿子,所以夫妇俩一直都很渴望有个女儿。“以后我们两口子会把永欣当成自己女儿疼,她读书读到哪儿,我们便供应到哪儿,寒暑假的时候也会接她到潍坊市区,跟我们自己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刘海笑着说。 从没想过陌生人对自己这么好 看着刘海夫妇拿来的大包小包和现金,姜永欣的奶奶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前我最担心我走后永欣怎么办,她以后上大学的费用怎么办,现在我终于可以放心了。”姜永欣的奶奶感动得说话有些哽咽。 穿上新衣服的姜永欣,显得更加漂亮阳光了。可能由于之前很少有人如此关心自己,姜永欣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表示感谢,一直安静地坐在一边,但是她眼睛里的笑意和不经意咧嘴大笑的表情,却让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快乐。 “我没想过会有人来帮我,更没有想过会帮我到一直上完学。”姜永欣小声地告诉记者,虽然她嘴上只是称呼刘海和高艳梅“叔叔阿姨”,但是由于从来没有陌生人对她这么好过,所以她心里已经把他们当成亲人了,只是性格内向的她不知道如何表达。 “等过几天放了暑假,我想着拿点家里的一些笨鸡蛋,带去给叔叔阿姨吃。”姜永欣偷偷地告诉记者。 当刘海与高艳梅夫妇告诉姜永欣,放暑假后接她到潍坊市区玩时,姜永欣的眼睛亮了一下,说:“我从来没有去过潍坊市区,连临朐县城都没怎么好好逛过。” 刘海与高艳梅夫妇临别时,姜永欣的奶奶走出了很远的路程送别,汽车开出很远的距离后,记者回头还可以看到姜永欣的奶奶挥手道别的身影。 班级专门成立“学雷锋小组” 其实,像刘海高艳梅夫妇这样尽心尽力帮助姜永欣的人并不在少数。自从本报关于姜永欣的报道发出后,记者便接到了多个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有的想要给姜永欣捐钱,有的想要给姜永欣买衣服,还有的想要给姜永欣辅导功课…… 6月17日,在报道发出后的第二天,家住奎文区怡和星国际小区的宋先生便联系了记者,表示愿意捐助一部分钱给姜永欣。“我是自己做生意的,生活还算过得不错。姜永欣年龄虽小,但是很能吃苦,也很懂事,我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她。”宋先生告诉记者。 6月18日,家住潍城区玫瑰国际小区的许先生表示,他有一个与姜永欣年龄相仿的儿子。“我想让儿子和姜永欣成为好朋友,让他们多交流。”许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想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感觉姜永欣性格内向,能有个同龄的小伙伴陪她,也许能给她增添许多乐趣。 6月20日,一位在市区开培训班的韩女士联系记者,表示想在暑假期间组织培训班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前往临朐县山旺镇看望姜永欣。“我感觉姜永欣缺少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缺少精神的关爱,而且她没有父母在身边,我担心她的学习没有人辅导。”韩女士说。 姜永欣所在的上林初中也对她进行了多方面的帮助。据上林初中的宿老师介绍,目前姜永欣所在的班级已专门成立了“学雷锋小组”,不仅为姜永欣辅导功课,在课余时间还会前往她家打扫卫生,力所能及地帮助她分担家务活,力求让姜永欣快乐健康地成长。 记者手记 热心人,谢谢您给予的力量 初见姜永欣时,她还是个总是流泪哭泣的小女孩;这次再见她,她终于笑了。 她的眼泪,是因为她的不幸和无助,这些是任何人都无力改变的残酷现实;她的笑脸,是因为虽然缺少父母的疼爱,但是她却得到了更多陌生人的温暖。 临别时,看到姜永欣奶奶步履蹒跚地送出老远距离,使劲挥着手向我们告别,深深感觉到,爱心市民做出的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对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爱心市民传达给姜永欣的,不仅仅是金钱、衣服和零食,更是一种关爱、一份温暖,一种姜永欣很少感受过的被在乎、被疼爱的感觉。这种关爱告诉姜永欣,她不再是独自一个人,她的身后还有无数双关爱的眼睛。 这些关爱,将给予这个无助的小姑娘力量,让她即便在更寒冷的深夜也会坚强前行。她的笑容告诉我们,她做得到。 热心人,谢谢你;姜永欣,继续加油!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相关新闻 孝顺孩子上学 没了后顾之忧 本报讯 6月20日,本报A13版以《谁来帮帮这个孝顺孩子》为题,报道了奎文区潍棉小区不满16岁的徐华江,正在为继续上学还是打工赚钱照顾父亲而纠结一事。20日下午,市教育局办公室及市、区两级学生资助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带着生活用品去看望了徐华江和他的父亲。 得知徐华江没有参加中考,一位相关负责人称,徐华江没有中考成绩,无法上高中,但可以上中专就读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术,这对以后参加工作会有帮助。同时,徐华江不用考虑学费、生活费的问题,教育部门会给予全部解决。如果他入读职业学校,不仅可免除全部学费,而且会给他申请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和每年1500元的特困生救助金。此外,对于书本费、校服等费用,教育部门也会给予解决。而且他们还会安排好方便徐华江照顾父亲的相关事宜。 (记者 刘晓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