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潍坊新闻·民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刨掉草莓种蓝莓,枝头一穗穗果实馋煞人
2014年06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刨掉草莓种蓝莓,枝头一穗穗果实馋煞人



坊子果农张树华忙活了三四年如今终于见到成果,想把家乡发展成“蓝莓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蓝莓是原产和主产于美国的一种水果,它是否适宜在咱们潍坊生长?吃惯了本地水果的潍坊市民能否接受这种新鲜事物?6月22日,记者来到坊子区坊城街道解家村张树华的蓝莓种植园内。现在正是蓝莓丰收的时节,一穗穗沉甸甸的蓝色果实,慕名前来采摘蓝莓的顾客,张树华多年的执着和反复的试验得到了回报,记者心中的疑问也有了答案。
现场探访
摘一小桶蓝莓得用一个半小时
  6月22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坊子区坊城街道解家村,在一位村民的指引下,到了张树华的蓝莓园。眼前的一幕让从没有见过蓝莓种植的记者大开眼界,田地里露天种着一垄垄蓝莓树,每棵高约1米,蓝莓树顶上罩着白色的丝网。一棵棵蓝莓树上结满了蓝色的果实,果实的直径都足有2厘米。蓝莓树上还有一些青色未成熟的果实,这些青色果实与蓝色果实相映成趣,整个园内的景色分外迷人。
  张树华今年33岁,皮肤黝黑的他正在烈日下提着一个红色的小桶蹲在蓝莓树下一颗颗地摘蓝莓。“现在蓝莓的价格还可以,但摘起来费事,这一小桶大约能盛4斤,我得摘一个半小时,就这速度还算快的了。”张树华对记者说。
  “尝尝吧,很甜的!没有农药,都是无公害的,直接吃就行。”张树华递给了记者一把刚摘下来的蓝莓,他自己也随手将一把蓝莓填进了嘴里。记者吃了一颗,只觉得酸甜可口,果肉非常细腻,并且没有籽,非常爽口。
  “一口吃五六颗,口感更好。”记者按张树华说的试了试,味道果然不错。
  记者注意到,在一棵棵蓝莓树根部周围都有一些锯末儿、干枯的松针叶儿、牛粪等。“我种的这些蓝莓口感好,是因为不用化肥,主要用大豆来给它们提供养分,再就是用了这些东西。这3亩蓝莓地,一年就得用400多斤最好的大豆。”张树华满脸汗水,指着蓝莓树根部说。
不少市民慕名前往采摘带回家
  张树华的母亲吕良玉老人也弯着腰在园里摘蓝莓。今年已经73岁的她头发花白,脸上的汗水不时地滴在地上。“年纪大了,摘一会儿就腰疼。”老人说,起初,她很不支持儿子种蓝莓,不过,她现在非常支持儿子,再苦再累,她也愿意和儿子一起扛。
  在蓝莓园里,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大家边摘边吃,有说有笑。“这蓝莓真的太好吃了,但摘起来太费劲,我摘了半个多小时,才摘了这么一点儿。”来自潍坊城区的王女士对记者说,她曾吃过从超市买回来的蓝莓,但那些蓝莓个头小,而且口感偏酸,没有这里的蓝莓好吃。
  “我想给朋友带一些,但自己这样摘,真的受不了,我还是买些他们摘好的吧!”跟王女士一同来采摘蓝莓的韩女士对记者说。
  由于天气越来越热,一些前来采摘的市民受不了炎热和劳累,都去买张树华和母亲采摘下来的现成蓝莓。吕良玉老人和老伴张浩宗把一些偏小的蓝莓选出来,把个大的、成熟最好的称好,装在了一个个小塑料盒内。
  “我们都是给来的客人多称个一两二两的,买多了,还会再赠送给他们一小盒。挑出来的小个蓝莓,我们会送给亲戚、朋友、邻居们品尝。”两位老人说,现在蓝莓的价格是每斤70元钱,听着价格贵,可是儿子投入的本钱还远远没有赚回来。
  “儿子种蓝莓已经3年了,前两年并没有收获,光本钱就投了近20万元,这几年家里的收入都投在种植蓝莓上了。”吕良玉老人说。
  “实际上,来买蓝莓的顾客多是自己摘,有很多是趁着早晚天气不算很热时来摘,舒服的天气,就更能体会采摘的乐趣了。”张树华对记者说,现在来他们这里买蓝莓的顾客越来越多,有时,一些顾客没空来摘,就打电话给他,他们就会给摘好。担心有一些顾客要得急,他们也会提前摘下一些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
  “蓝莓在冰箱冷藏放一个月没问题。”张树华说,现在他们不用每天外出销售,园里的蓝莓根本不愁卖。
对蓝莓动心
瞒着家人到外地买回蓝莓苗
  记者问张树华当初为什么想种植蓝莓,他说,以前,他靠在村里销售化肥、种植草莓赚钱,但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他赚的钱并不多。2008年的一天,他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济南有人用两千亩地种植蓝莓,他就有了想法。
  “我家以前种着七八亩草莓,我就想,我会种草莓,蓝莓应该也能种。”带着这种想法,张树华开始不断上网查询种植蓝莓的资料,并打电话向外地的蓝莓种植户请教。
  2010年10月份,对种植蓝莓有了一些了解的张树华深信自己应该能种植蓝莓了。他没有跟父母、妻子说,一个人带上2000元钱悄悄坐车去了济南。
  张树华说,到了济南的一家销售蓝莓苗木的公司,他进一步掌握了种植蓝莓的要领。他用身上的2000元钱买了120棵蓝莓苗。“他们卖的那些蓝莓苗像龙须面一样细。”虽然张树华有信心,但还是很担心这些蓝莓苗能否成活。
  “我当时就想,先做一下试验看看能否成活。当时天越来越冷,蓝莓苗怕冷,因为没有钱搭大棚,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土将蓝莓苗全部埋起来保暖。”张树华说,庆幸的是,这些蓝莓苗都活了。
遭父母反对
种了十几年草莓下决心刨了
  2011年3月,天气逐渐变暖,张树华将埋在土中的蓝莓苗上的土挖开,只把根系留在了土中。当年6月,120棵蓝莓苗成活,但是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张树华说,成活的蓝莓苗让他对种蓝莓充满了希望,他想再去买些蓝莓苗回来,结果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虽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是张树华没有放弃,他依旧与泰安、青岛等地的蓝莓种植户保持联系,并与他们成了好朋友。
  2012年清明前后,张树华种的蓝莓苗开了花,这让他兴奋不已。当年6月,他驾车载着父母去了泰安的一家蓝莓园参观。看到满园的新鲜蓝莓,又听说五亩地就能摘八千斤蓝莓,两个老人心里有了底。
  张树华用平日里积攒的一万多元钱,买回了730棵蓝莓苗。“从泰安回来,我就把种了十几年的草莓都刨了。”张树华说。
辛苦获回报
估计今年能收入四五万元
  张树华告诉记者,种上了蓝莓苗之后就开始管理,除了打头,还要不停地除草。“别人建议我用除草剂,但是我担心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只进行人工除草。为了确保蓝莓的品质,我一直坚持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张树华说,像现在这个天气,在园里待半个小时就会满头是汗,母亲却整日在蓝莓园里除草,一年最少要除草六七次。为了能让营养分解到根部周围,还要一周浇一次水。看到父母为他这样忙碌,他也十分心疼。
  “去年只结了50斤蓝莓,卖了10斤,剩下的除了送给邻居一些,其余的都被鸟吃了。”张树华说,蓝莓成熟之后引来了不少麻雀,“我不敢用除鸟剂,最后想到了用丝网。”
  “今年是收获的第一年,6月8日正式开园迎客了。”张树华笑着说,为了吸引顾客,他从开园时每斤100元降到了现在每斤70元。采摘时间只有一个月,7月底,他园内的蓝莓就能全部采摘完了。今年大约能卖八九百斤左右,估计能收入四五万元钱。但这与他投入的近20万元的成本还差很多。
目标更高远
希望建成有规模的蓝莓园
  记者在蓝莓园南侧看到了一个小土棚,这里是张树华培育蓝莓苗木的地方。“这都是我自己研究、培育的,当时培育了2万多棵,最后成活的只有2000棵,这已经很好了。”张树华指着一个个黑色塑料盆内的小苗木说。
  张树华说,这一棵小苗木,如果到外地去买,得10多元钱,再加上物流费,得将近20元钱。而他自己培育成功后,能省不少钱。“我今年还会扩大种植规模,再种上2亩蓝莓。”张树华对记者说,随着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以后成功率会越来越高。
  “今年收成不错,以后只要管理不出问题,产量会越来越大,成本会很快收回来的。”张树华坚定地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资金,将现在的3亩蓝莓园扩大到10亩,成为有规模的蓝莓园。
  “我们村的几位村民看到我成功了,也想种植蓝莓,我就把这些苗木分一些给他们,大家一起致富。”张树华说,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将全村经济带动起来,把他们村发展成“蓝莓村”。
   A8—A9版 文/本报记者 刘晓梅 张静 图/本报记者 刘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