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人民日报出版社准备出版古代谜籍精选本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的关注。由于这三大图书馆也藏有一批灯谜古籍,数量总和虽不及高老谜藏的一半,但却有一部分足以弥补其谜藏之缺。经出版社研究决定书名为《中华谜书集成》,编纂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南京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等一些图书馆和藏书楼,以及众多谜家提供了谜书,《中华谜书集成》编纂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鼎力相助,社会各界提供书目 在编辑出版邱景衡的《中华灯谜鉴赏》一书的附录中有一份《明清以来谜籍书目举要》,引起了时任该书责任编辑郭龙春的重视。原来这份《明清谜籍书目举要》大有来头。据该文的编纂者诸家瑜说,苏州谜坛耆宿高伯瑜先生藏有古代谜籍82种、195册。高老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有一个愿望,想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历代谜书,通过各界人士的努力汇成一编,苦于找不到门路。1987年,诸家瑜得知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为邱景衡出版《中华灯谜鉴赏》的消息后,就将高老所藏谜籍版本写成了《明清以来谜籍书目举要》,提供给邱景衡作为他这本书的附录。 此时郭龙春已经走进了灯谜这个神奇的世界。他以新闻工作者独有的视角认定,谜语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国粹,也需要完整、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更需要进行深入理论研究。 郭龙春把高伯瑜之事向出版社姜德明社长作了汇报。以书评家著名的姜德明社长听到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于1987年秋来到苏州,在吴县第二招待所,亲眼目睹了由诸家瑜与邱景衡带来的灯谜“文物”后,即决定将高老的谜藏结集出版。 人民日报出版社准备出版古代谜籍精选本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的关注。由于这三大图书馆也藏有一批灯谜古籍,数量总和虽不及高老谜藏的一半,但却有一部分足以弥补高老谜藏之缺,如明代李开先《诗禅》、张云龙《广社》等。当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出版社印发了《中华谜籍总汇》书目,准备编纂四册,第一册、第二册选编清末以前的谜籍72种;第三册选编民国谜集43种;第四册为谜话、谜格专辑。谜话选编29种,谜格选编13种。同时,还印发了《<中华谜籍总汇>出版说明(草稿)》及《待查谜籍目录一览表》(列出73种谜籍)向各地发送,期望得到海内外文化界,各地图书馆、出版社的鼎力相助。编纂工作,出版社方面由离休返聘的郭龙春负责,指定余章瑞任责任编辑,苏州的高伯瑜、邱景衡、诸家瑜承担具体的编纂工作。 共襄盛举,多位谜家献计献策 1989年2月16日,郭龙春、高伯瑜同时受邀参加漳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谜会上,展示了高老的谜藏,郭龙春向与会者发放了《中华谜籍总汇》书目、《<中华谜籍总汇>出版说明(草稿)》和《待查谜籍目录一览表》。他代表出版社诚请香港谜家刘雁云推荐两位台湾谜家写序言,刘雁云先生推举了陈祖舜、朱家熹两老。在费之雄先生的安排下,还拜访了上海江更生、朱育珉、苏才果、苏纳戈,潮州郑百川,温州张国荣等著名谜家,他们都很热心地献计献策。 随后,郭龙春在费之雄的陪同下,到上海登门拜访了陈振鹏老先生。陈老当即提供出他近40年珍藏的、在“文革”浩劫中幸存下来的清代“谜书集成”——《百二十家谜语》未刊本,他还叮嘱说要加强校对工作。灯谜这东西,关键字错了,就会解释不通,变成废品。陈老一番金玉良言,使大家受益匪浅。 郭龙春而后在苏州又会见了从南京赶来的陆滋源老先生。在苏州日报社周永华的安排下,高老、陆老、费之雄、苏寿林、邱景衡、诸家瑜等,在报社“简园”(招待所)内再次就《中华谜籍总汇》的编辑大计进行商讨。中心议题是“精、细、严、实”。郭龙春回京后,决定书名为《中华谜书集成》,编纂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各路高手云集 敲定出版方案 漳州谜会后,出版社请到了中国民俗学、民间文学专家权威、北师大教授钟敬文先生写序言;内地、港台谜家的序言也陆续寄来了;范峤青先生精心设计的封面也送来了。 南京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等一些图书馆和藏书楼,以及北京钟敬文、姜德明,苏州王能父、汪寿林、费之雄、沈家麟、金炬、李悌华,常熟韦梁臣,上海陈振鹏、徐恭时、江更生、苏纳戈、朱育珉,华东师大杨建生,南京陆滋源、周问萍、钱玮(钱南扬的公子),沈阳韦荣先,兰州马啸天,温州柯国臻,青岛张鹤绵,以及谢家树、钱鸿钧、成素梅、魏丽娜、黄国光、季忠平等先生提供了谜书,参加了点校。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路工、高斯、雷梦水、吴仁泰、郑百川、黄利泉等先生都给予了热情支持。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华谜书集成》编纂工作由此进入了冲刺阶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