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7版:青州新闻·翰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聚焦
 
标题导航
赋丹青灵气 拓山水新韵
2014年07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赋丹青灵气 拓山水新韵
——记林厚成创作艺术



  透过画面使读画的人能够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历练和厚重,一种情感的激扬,一种画家所使用的语言方式,以及这种语言作为一种范式的可能。画家林厚成在青州,在古朴凝重、风景如画的山中,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一个让自己作为画家的关键所在。
  林厚成,原名林成,1963年出生。自幼师从王冠中先生,后得王界山、丁宁原、刘杰诸老师授教。1987年进修于浙江美院,2011年进修于清华美院王界山山水画高研班。现为山东美协会员、青州中国山水画学会副会长、青州美协理事。

作品参展情况
  2012年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展(中国美协);2010年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1999年入选毛泽东诗词创意画展(中国美协、黑龙江美协);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百名优秀作品奖;2013年获潍坊美术家协会二十五届写生展一等奖。
痴迷大山秀水
  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东方古城青州的时候,青年林厚成带着釜底抽薪的果断勇气,与本想终生所依赖生存的企业割根断联,甩脱职业羁绊,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痴迷的绘画创作中。
  从2001年开始,林厚成徒步沿着沂蒙山脉的边缘,从青州西南的杨集开始,嵩山、峨庄、沂山、蒙山,一路进入沂蒙山腹地。走进大山,他便兴奋,周身血脉喷张,似朝圣的信徒,膜拜着起伏的山峦、壁立的峭峰、婀娜的山林、跌落的溪水、蜿蜒的河流,反复地耕耘着沂蒙山脉迷人的青山绿水。
  写生的同时,融进自己的发挥。写生兼创作,是林厚成多年的创作方式。他由着感觉走走停停,苦行僧似地在沂蒙山里写生了一年,既留下大量的创作素材,又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回到青州后,他辞掉应酬,像失踪了一样,躲进自己的画室,将写生材料二次整理创作。2002年的初春,他在冀学闻老师的鼓励下,于青州的北关古街,开办了自己创作生涯的第一个写生画展。应邀出席的山水画大家面对作品,赞不绝口:意境大气,传统的水墨技法老道,又融进自己独特的墨法笔调,折射出浓厚的现代人文信息,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对话古人名家
  令林厚成庆幸的是,山水画开山老祖李成是自己的同乡故老。
  李成惜墨如金,用墨严谨,给人清刚、淡雅的美感,他独创卷云皴、蟹爪皴,墨润笔精,加平远的构图,将山水的旷远、烟雾轻动的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林厚成在创作生活中,尝试着和李成、和古今大家对话交流。
  古代的画家大多落魄不得志,表现出的山水气象多为压抑的、不明快的灰色调,给人郁闷的怀想。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太平盛世文化繁荣,艺术氛围浓厚,艺术家个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传统的笔墨,更要有时代的气息。
  林厚成自幼师从王冠中先生,后得王界山、丁宁原、刘杰诸老师授教。1987年进修于浙江美院,2011年进修于清华美院王界山山水画高研班。他对老山东山水画派技法掌握得娴熟,线条粗狂,皴、擦技法交替运用,焦墨刚劲老辣,淡墨清新明净,对当代山水笔墨技法的把握准确无误,线条细腻流畅,写意、工笔结合,疏密有致,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跑马。
  在创作实践、美术理论的支撑下,他领悟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笔墨艺术,融入自己独特的创作元素,上挑皴、飞燕皴,自己的山水画创作呈现崭新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开创独家风貌
  纵观林厚成近期一系列作品,刻意淡化线条元素,运用上挑皴、飞燕皴技法体现山峰巍峨连绵的气势、山石粗粝的肌理、茂盛的树木、小桥流水人家,并大胆用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的想象力。看他的画,像听一首低沉悠远的思乡曲,把人的思绪拉到僻静的小山村或慢走在山坡田野里。
  《春雨润家山》,林厚成用淡到极致的水墨,简洁的线条,点状上挑皴勾画出小山村前有潺潺溪水,后有旷远的连绵起伏山岭,古朴的茅屋掩映在参差不齐的树木下,寂静幽雅,以及走在村前羊肠小路上肩扛锄头的农民的背影,仿佛能听到画面上没有的鸡鸣狗吠。
  《静地揽日月》和《空洞山月夜》等一系列边地作品,都是林厚成出新的尝试,大胆用彩,整个画面大片蓝色或黑色的基调,却都有一抹金黄色或靓丽的色彩扎人眼目。
  前者是描写西藏山区的傍晚,用淡黑色表现山峰的厚重气势,而高高山顶上的寺院,一面隐在夜色中,另一面却被落日的余晖染得金黄鲜亮,十分扎眼,整幅画面给人丰富的想象力。后者体现的却是另一种色调:蓝色充满整个画面,又用工笔一般的手法,细致描摹高大的山峰和错落起伏的民居,偶有星星点点的窗口里透出橘黄色灯光;隐在山峰后的半个月亮洒下淡白的光辉,盘旋在城镇上空的夜鸟披着白光,突兀地出现在画面里。
  要是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对整体布局的把握能力,是不敢这么违反常规用彩的。
追求作品的精神价值
  一个画家,首先是在生活中发现一个让自己激动不已的理想境地,或者是梦中的境地,然后,便试图以一种自己的语言方式尽可能完美的诠释它,并以此作为画家与他人交流的一个层面,一个自己立身立世的根基。
  林厚成认为,绘画作为视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融进了画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呈现出的画面,不单单是线条、色彩和造型,更多的是画家对于社会人文的领悟,赋予作品的思想性,传递给受众的视觉冲击力,调动受众的想象力,引发对作品美学意义的思考。
  历代名家,李成、范宽、李可染、徐悲鸿、傅抱石等等,将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载体,体现的则是深度的思想性、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作品的精神价值,是一个画家毕生追求的大道。“我致力于这种追求,从中获得快乐,给人美的享受,给人想象、沉思的愉悦感,这是我创作的精神源泉。”林厚成说。
      特约记者 马汝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