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滋养诗性童年 开启智趣人生 |
——记诸城市文化路小学诗性课程 |
|
课程承载着学生一生的生命诉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正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必须带孩子追寻适切的答案,课程必须帮助孩子成长为他能成为的人。 诸城市文化路小学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开设儿童诗课程的学校,以“诗性文化”、“诗性教育”为统领,构建“诗性童年”课程理论及实践体系,让孩子拥有求真、向善、尚美的品格,成为真正的人。
“诗性课程”概论 (一)诗性教育 人类思维历来就有诗性和理性之分,诗性代表的是直觉、浪漫和理想主义,理性代表的是推理、实用和现实主义。 文化路小学的老师们认为:诗性,是感性,是悟性,是生命的独特性,是创造的灵活性,有人性之大美,神性之现实。诗性教育,就是通过培养诗性思维来培育有诗性的人——拥有诗的智慧、情感、品格,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创造力旺盛、精神世界丰富。 (二)课程理念 文化路小学的诗性教育是通过诗性课程来实施的。诗性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诗性的人,以诗性定位,诗性领航,坚守诗性价值,走向诗性探寻,进行诗性表达。 (三)课程目标 建设“诗性童年”课程。用“诗性童年”为课程命名。建构“诗性童年”课程理论体系,进行“诗性童年”课程建设研究,丰盈“诗性童年,智趣人生”课程理念,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 “诗性课程”设置 诗性如五色缤纷,人性似七彩斑斓;促进人成长的课程也应该异彩纷呈。文化路小学用“诗性童年”来命名课程,借色彩来描绘课程,把“诗性童年”课程分为三大系列:诗性智慧间色课程、诗性情感复色课程、诗性品格原色课程。 (一)诗性智慧间色课程 间色融合有两种原色,是标准色,可以继续调合出无数种复色,既有自身的丰富性,又有无穷的创造性,可比诗性智慧。诗性智慧的培养可以重点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童诗课程来落实。因此,我们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童诗课程归类命名为“诗性智慧间色课程”,其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课程,儿童诗课程是校本课程。 1.开好基础课程,主要实施以下三条策略: (1)一是建设诗性课堂。基于诗性教育的有效课堂是道德的、审美的,是直抵人心的,是有思维品质的,是本真的又充满理想的,是愉悦的又是深刻的。诗性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灵动的课堂,诗性课堂自然呈现、洋溢着自由的气息、生命的气息、创造的气息。它将诗性思维、诗性创造融入各个学科,形成富有诗的精神、气象、趣味的各科教学特色。 (2)二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指围绕“诗性思维、诗性情感、诗性品格”的目标进行教材二度开发,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诗性实施。要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课程与教材,研究学生需求、教师专长、校情,找到国家教材二度开发的结合点及实施办法。比如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个(类)知识、技能、方法做为研究主题,进行专题性的延伸、补充、拓展学习;可以结合地方文化、学校实际进行实践性应用研究;可以比较使用多个版本的教材等。 (3)三是开设实践活动课程。在“诗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多元智能,促进个性发展,提高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获得充分发展。尽可能多地提供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潜能自主选择课程。 2.紫色儿童诗课程 儿童诗,是一种文学形式,还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事态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创新、理想、博爱、唯美。儿童诗课程是通过儿童诗的欣赏、写作,培育孩子诗性智慧的一门课程。文化路小学,以儿童诗课程为育人特色;诗,是文化路小学的文化标识。 (1)诗程目标:培育诗性智慧——诗性创造、诗性能力(想象力、感觉力)、诗性思维、诗性哲学。 (2)诗程内容:体悟——诗歌是最早的文学,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诗与谐,诗与隐,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的契合),诗与直觉(灵感),想象(发现),特写(细节),节奏(呼吸)。 (3)课程实施:赏诗——创造,诵诗——创造,写诗——课时、课型、教材、评价,改诗。 (4)课程拓深:开展古词楹联教学。 让师生享有诗趣人生。将诗的内涵和外延,诗的品性、灵魂融入课程、课堂、管理,化生出具有诗的境界。 (二)诗性情感复色课程 复色由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调合而成,是最复杂、最具个性的色彩,恰似人的情感和诗的情趣。为培养学生细腻、敏锐的诗性情感,需要开设“诗性情感复色课程”,这类课程指向学生多元的人格和生命需求,关照的是学生多样的个性和心灵的丰满。我们计划选取古琴课程、生命课程、心理课程作为诗性情感培养的核心课程。 1.水色古琴课程。 文化路小学把诸城古琴作为诗性情感课程之魂。2011年我校成为诸城古琴派第六代传人茅毅先生的“云雪堂古琴培训基地”,2012年8月份,建立了面积150平方米的古琴室,配备64架古琴,为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开班上课,音乐教师钟珊专职教授(钟珊老师是茅先生在诸城的第一个弟子)。另外,还建立了二胡、古筝、竹笛、葫芦丝(巴乌)专用教室,按最大班额配备乐器,实施班级授课,三年级、六年级学葫芦丝、竹笛、巴乌,四、五年级学习二胡。 2.草色生命课程。 让健康像草一样生长。万物皆有灵性,让孩子爱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的存在,如同爱自己。老师、父母指导孩子养育动植物,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爱与分享。 (三)诗性品格原色课程 1.红色根基品格课程。 我校是潍坊市教育局“根基教育”实验校。策略一:开展品格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好品格教学、品格训练、品格游戏、品格评价等;策略二:加强品格文化建设,培养品格教师、品格学生、品格父母,建设品格学校、品格家庭、品格社区。 2.黄色儿童道德课程。 当德育成为儿童的、活动的、实践的,道德就会从心里长出来。根据儿童道德图谱要求,进行即时的、真实的、尊重的儿童道德教育,把日常管理和活动变成道德课程。常规类儿童道德课程有:习惯课程、队日课程、升旗课程、礼仪课程等;活动类儿童道德课程有:经济课程、公益课程、书德课程、节日课程、电影课程、游戏课程等。 3.蓝色儿童自治课程。 实施学生自治制度,让孩子自治、自足、自律、自强。策略一:学校儿童自治。通过海选、公投的方式产生学生管理规则。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下设常规管理中心、校长助理中心、学术中心。成立学生法院,下设法律咨询中心、投诉中心、关系协调中心、仲裁中心。由学生担任成员。策略二:班级学生自治,建设完美教室、班风、班训、班规、班级愿景。 课程实施 (一)加强课程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骤实施,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授课教师负责本班的学生管理、考勤、及评价表的填写、学生档案及上课资料的整理;并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授课结束后,开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并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校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对学生满意度不高的课程要予以取消。 (二)加强师资培训 尝试专家辅导型的教师培训机制。学校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做课程辅导报告,帮助教师树立课程理念,提升课程建设能力。 1.学校课程理论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课程研究。 2.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学校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3.学校课程有关管理规定。 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学校课程的评价是融合于学习过程的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主体多个:吸纳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参与课程评价。 2.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指向多个维度,从过程到结果,从目标到实施。 3.评价方式多样:封闭式评价,开放式评价;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阶段性评价,即时评价;书面评价,操作评价,调查评价等。 4.评价准则多元:因评价目标、评价维度、评价对象、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准则应有变化,允许同一评价使用不同标准。 (二)教师评价 重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态度,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要防止过于注重结果,特别是获奖、成果发表等显性效果的倾向。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方法由学生对教师作出评价,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评价 学校对学生研修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定期填写学习活动情况,作好自评与互评。采用等级制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王洪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