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应届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何去何从成为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7月5日,2014年职场交流洽谈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新华路市场二楼举行。记者发现,参加招聘会的不少是“90后”应届毕业生,即便感受到了就业压力,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对找工作表现得并不积极。
家长忙着提问题 5日上午9时30分许,市人力资源市场新华路市场二楼,求职者已是熙熙攘攘。记者大体数了一下,共有五六十家单位前来招聘。 记者留意到,有不少家长来到现场为孩子把关,他们帮着孩子询问岗位的具体工作和工作待遇、福利等问题。“我闺女刚毕业,没有社会经验,我正好在家没事,所以陪她过来看看。”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闺女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压力不要太大。 “你们的英语指导师有什么要求?我儿子英语四级,能应聘么?”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招聘摊位前,陪孩子前来找工作的王女士询问道。“有教师资格证么?如果没有,只要口语好,也可以面试一下。”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李女士回答道。 王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已经毕业一年多了,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到一家保险公司当业务员,因工作压力太大辞职了,她想给孩子找一份工作压力小一些的工作先干着。 招工计划难完成 “今年的招聘计划,半年时间才完成了20%左右。”山东可林奇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唐培贞无奈地对记者说,他认为很多“90后”应届毕业生,家庭条件好,找工作的时候期望的待遇很高,如果遇不到合适的工作宁肯闲着也不干,反正有父母养着。 “但是,这种找工作不积极和过度追求工作待遇的态度,不利于求职者成长,应届毕业生经验少,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外,家长也不能过度保护,可以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唐培贞说。 本报记者 刘江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