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新闻·民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5℃到35℃
2014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5℃到35℃
  一块冰重60斤,谢贵新搬起来很吃力。
  冰桶里面是刚刚制成的冰块。



  冰火两重天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离冰最近的地方,却流淌着最多的汗水。据了解,我市城区较有规模的专业制冰厂目前有三家,而负责搬运冰块,在冰火中穿梭,靠的就是城市“运冰人”一双双粗糙的大手。7月9日,最高气温35℃,记者探访了从业五年的“运冰人”谢贵新。虽然时刻跟冰块打交道,但他依旧热得满头大汗,每天在“极地”与“热带”之间穿梭,他已经习惯了。
每天赶早去拉冰
  7月9日凌晨4时30分,住在南下河市场一间简易房内的谢贵新醒来看了看时间,赶紧把跟自己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的同伴叫醒,两人简单洗漱了一下,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匆匆出了门。他们要赶到位于坊子区北海路与翠坊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制冰厂,路途不近,两人要在凌晨5时前赶到。
  “夏天用冰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店里储存了一车的冰块,每天早上都是冰块销量最好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把冰块拉回去,恐怕就要耽误客户用了。”谢贵新憨笑着说,他的同伴负责开车,而他则负责运冰。
  凌晨5时之前,谢贵新跟同伴终于赶到了制冰厂。跟记者想象中的不同,记者来到冰库里面,丝毫没有发现冰块的影子。谢贵新笑着说:“看不到冰块吧?都藏着呢。”随后,谢贵新带着记者顺着梯子上到一个高约1.5米的平台,然后把铺在平台上的一块布揭开。记者这才看到,原来这个平台是一个大水池,里面藏着一排排的冰桶。
  谢贵新对记者说,这个大水池底下是一个巨大的盐水池,盐水池的上方摆放的是一排排的冰桶,冰桶里面盛放的全都是普通的自来水,通过机器把制冷的材料液氨注入水中,完成制冰。“我们运的这种冰就是刚刚制成的,而不是通过冷库储藏的。如果是去冷库里搬冰的话,那就更受罪了。”谢贵新对记者说。
呆在-5℃的车厢里,他热得光膀子
  谢贵新的同伴刘师傅把厢货车倒进了冷库,谢贵新爬到了车厢里,准备工作。刘师傅负责把冷藏在水池里的冰块用行车吊上来,然后再通过机器滑到车厢里。制冰厂的负责人王女士则临时当起了“工人”,帮着他们俩把滑车里的冰块用工具推到车厢里,谢贵新负责把冰块有序地摆好。
  谢贵新的工作看上去简单,就是用冰夹子把车厢里的冰块有序地摆起来。只见他用冰夹子轻轻一拉,冰块就滑到他的身边。记者也来到了车厢里,此时车厢里已堆积了二十多块冰块,每一块都“咝咝”地冒着寒气。记者一进去就打了一个冷战,穿着短裤的双腿逐渐有种发麻的感觉,掏出温度计来看了看,车厢里的气温是-5℃。
  看到谢贵新干得这么“轻松”,记者也想上前帮忙,尝试一下运冰的感觉,谢贵新笑着把手里的冰夹子递给了记者。记者接过冰夹子以后才发现,这活可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拉着冰块的时候,记者的脸都累得胀红了,谢贵新看似不经意就能拉动的冰块,记者刚接过来就觉得太沉重。只摆了五块冰块,记者头上居然渗出了汗珠。
  “这一块冰块就是60斤,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谢贵新笑着接过记者手里的冰夹子,继续着他的工作。越到后来,工作越麻烦,因为需要把冰块搬到最上方。整整耗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谢贵新才把这一车冰块装满,此时他已经热得满头大汗,干脆把衣服脱掉,光着膀子干了起来。“这一车就是300块冰块,老谢这个活可不轻快啊!”王女士对记者说。
温差40℃,一冷一热只能咬着牙干
  当天上午8时许,记者跟随谢贵新的运冰车一同来到南下河市场,虽然冰块运回来了,但谢贵新的工作并没有完成,他还需要把刚才自己亲手摆整齐的冰块再一块块地搬下车厢,用碎冰机把成块的冰块打成冰渣,然后用统一的塑料袋装好,卖给市场上需要用冰的商贩。
  运输车刚到南下河市场,记者看到,很多前来买冰的商贩已经在此等候。刘师傅将车停稳后,谢贵新将车厢后门打开,满满一车冰块露出来,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丝丝凉意。商贩们则排好了队,等待将冰块粉碎装袋。
  谢贵新戴上一副厚厚的手套,开始将冰块搬到碎冰机上进行碎冰。见记者想上前帮忙,谢贵新赶紧劝阻:“这冰寒气非常重,你这样直接用手碰很容易冻伤。”谢贵新说,干这活就得提住一口气,说着他就开始搬冰。看得出来,谢贵新很吃力,他一边搬,一边发出低沉的粗喘声,很快豆大的汗珠挂满了脸部。
  此时室外气温已接近35℃,与车厢里温差达40℃。记者从外面进了车厢,瞬间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记者试着用双手搬块冰,一接触到冰块,双手就觉得寒冷刺骨。走出车厢,瞬间又感到热浪来袭。“滋味不好受吧!”谢贵新说,别看他一身汗,在车厢里待一小会儿汗就成了凉的,搬着冰块出来又会出一身汗。一冷一热很折腾人,对身体伤害特别大,但没办法,只能光着膀子咬着牙干。
搬一块冰挣两毛钱,不知淌多少汗
  谢贵新将冰直接搬到碎冰机上,随着冰块不断进入,碎冰机的另一端便出现了被粉碎的小冰渣。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开始将冰渣装袋,其中一人用铁锹铲冰,另一个人则撑着塑料袋接冰,刚装好就被商贩买走了。
  因为买冰的人比较多,谢贵新根本顾不上休息。据了解,谢贵新是辽宁人,来潍坊从事运冰工作已有5年多了,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现在是卖冰的旺季,销量是冬季的两倍多,所以工作量也是一年中最大的。”谢贵新说。
  当天上午9时30分,买冰的人渐渐少起来,谢贵新趁着这个空,回到简易房里暂时休息一下。有来买冰的他的同事就帮着搬运一下。简单休息了5分钟后,谢贵新又开始忙碌起来。
  谢贵新说,他干这活一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钱,对他这样从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已经不少了。他每天都省吃俭用,按时把工资寄回家。记者算了一下,谢贵新一天要去冷库两趟,搬600块冰,平均搬一块冰才挣2毛钱,穿梭在-5℃到35℃的冰火两重天之间,不知要付出多少汗水。
  谢贵新擦了擦脸上的汗,想了想,憨笑着对记者说:“我没啥文化,做这一行其实就是打工而已,现在干啥挣钱都不容易。在哪儿都是卖力气,我只想按时完成工作,别耽误大家用冰就行。”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春晖 郑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