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曝光其“优汇通”业务绕开监管超额汇兑涉嫌违法 央视7月9日报道称,中国银行造假洗黑钱,拿投资移民做掩护帮助大量不明资金外逃,让外汇管制形同虚设。据报道,中国银行旗下多家分支行有一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优汇通”业务,这是一项无限额的换汇业务。专家表示,跨境人民币结算并不允许个人投资移民,银行绕开监管,实现超额汇兑,已经涉嫌违法。 中国银行可无限换汇移民款 据央视透露,在北京,一到周末大大小小的移民中介就办起各个国家的移民咨询会。近日,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大厅里举行的一场大型投资移民咨询会,除了移民中介和不少客户外,记者发现竟然还有中国银行的身影。 “你要投资移民把钱转出去肯定要走中行业务,要有需求就直接去找他们。”一位移民中介销售人员在接受央视记者暗访时这样表示,“有投资移民项目的国家都要求投资移民人将一定数额的外币汇到国外项目指定账号上,才能办理移民。由于我国控制个人换汇,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换汇五万美元,要想凑够动辄几十万数百万美元的投资移民款,只能去找中国银行。” 据了解,跑到投资移民咨询会上来开展业务,中国银行的兑换外汇服务不是无偿的,银行需要收取一笔可观的费用。 银行偷偷打通资金外流通道 央视报道称,在投资移民咨询会上,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详细地为客户介绍一项名为“优汇通”的无限换汇业务,但是在中国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却并没有所谓的优汇通无限换汇业务,在中国银行的各家分支行里,也并没有相关服务的介绍。 对此,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这项业务,属于广东分行牵头的业务,各地的中行只有经过广东分行才能做,但是不做任何宣传。 据介绍,在广东除了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可以直接办理这项业务以外,它下面的很多支行也可以具体操办。一家支行的客服经理向央视记者透露,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国内把客户的钱兑换成人民币,而是把人民币先汇到国外,再由中行的国外分支机构兑换成外币。 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在央视报道中表示,不在国内兑换外币,而是利用中行自己的海外分支机构兑换外币,这就是为了避开国家对外汇的管制,这样就可以想兑换多少外币兑换多少。“这虽然是人民币跨境业务,但是没有通过外管局的兑换系统,其实这么做是一个灰色地带,打一个擦边球。”
绕开监管超额汇兑涉嫌违法 央视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跨境人民币结算并不允许个人投资移民,银行绕开监管,实现超额汇兑,已经涉嫌违法。 我国从2009年开始试点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专家指出,跨境人民币结算只针对企业的国际贸易,而并非是针对个人的国外投资移民,个人换汇是不允许走这条通道的。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现在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个人能通过跨境购售人民币方式,把人民币资产直接转移到海外去,这一定涉及中资银行在海外清算行做了一个配合,这已经是违反现有外汇法律法规制度的根本问题。” 我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或者以欺骗手段将境内资本转移境外等逃汇行为,情节严重的,处逃汇金额30%以上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布声明“情况与事实不符” 对此,中国银行9日下午发布关于“优汇通”业务的说明。认为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理解上有偏差。报道中提及的“地下钱庄”和“洗黑钱”情况与事实不符。 中国银行在声明中称,央视报道中提及的“地下钱庄”和“洗黑钱”情况与事实不符,“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中行及相关银行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在符合监管原则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于2011年试点推出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置业两种用途。” 但随后,18时20分左右,其官网和微博上的回应声明都已删除。20时58分,中国银行重新发布声明,将原声明中“中央电视台”和“监管部门”字眼删除。 受此影响,中国银行H股9日在香港下跌了2.8%,创下20天来最大跌幅。而中国银行A股在上海下跌了0.8%,刷新一周低点。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银行发布声明全文 我行关注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近日就我行“优汇通”业务进行报道。我行认为,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理解上有偏差。(新说明改为新闻媒体) 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我行及相关银行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在符合监管原则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于2011年试点推出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置业两种用途。截至目前,广东地区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试点开办此类业务。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我行有关分行按照有关监管规定和反洗钱等要求,制定了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对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和资金来源证明材料有统一和明确的办理标准,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向有关监管部门做了汇报。办理时对业务材料进行逐笔审核,且每笔业务均报送监管业务系统,较好防范了业务风险。报道中提及的“地下钱庄”和“洗黑钱”情况与事实不符。(新说明改为已事先报备和输入) 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发展改革、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点,随着“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人员的增加,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并感谢新闻媒体对中国银行的监督、关注和支持,并继续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