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诸城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首床“诸城造”古琴揭开面纱
2014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床“诸城造”古琴揭开面纱



诸城市民李加涛在自家车库内斫制出古琴
  近日,在诸城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儿——经历了漫长的斫(zhuo)琴空白期,我市首床“诸城造”古琴斫制出来了。经了解,这床古琴是市民李加涛历时半年之久,在自家车库内斫制完成的。

车库里制出诸城古琴
  7月5日上午,李加涛正在请诸城古琴艺术传习中心诸城派古琴第七代传人钟珊调弦试音。这床古琴长3尺6寸5分,代表着一年有365天,黑色的琴面透露着古琴的大气与优雅,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它发出的琴声是否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呢?
  自今年正月初六起,李加涛便开始着手斫制古琴,他的工作室就设在自家的车库。记者看到车库里堆放着各种木材及木工工具。李加涛表示,每当兴致高涨时,经常会制作到深夜十一二点。
  李加涛告诉记者,这床古琴是按照古法斫制的。“所谓古法,是指传统制琴方法,它对古琴的制作要求非常严格,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李加涛解释道。得知要用树龄长、放置时间久的老木材做木胎的话,则制作出来的古琴不仅音色通透,而且利于保存且不易变形后,李加涛便回到密州街道朱解社区老家挨家挨户地寻找,几经周折,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寻找到了老木材。“古琴的琴面是用本地桐木制作而成,琴底则是由本地楸木制作而成。桐木生长期约有30年,被砍伐后约放置了15年,楸木生长期约有50年,被砍伐之后放置了约有十几年。”李加涛指着古琴说道。刨料、修形、掏膛、上附件、上漆、成形、挂弦,李加涛就这样斫制这件高雅的艺术品。

为了学琴而制作古琴
  李加涛从事家具组装工作,虽然熟谙木工,但是对于斫制古琴完全是门外汉,对古琴弹奏也是全然不知。他告诉记者,之所以萌生了斫制古琴的想法,最初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学习古琴弹奏。
  三四年前,李加涛到邻居家串门,碰巧听到邻居家的孩子在弹奏古琴。李加涛立刻被优雅的琴声吸引住了,他用四个字来形容:“沁人心脾”。想到正在上小学的儿子非常好动,李加涛就想让儿子学习古琴,培养定性。“我便想到自己制琴来让孩子学琴。我觉得弹奏着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古琴,感情应该更投入,琴声自然更加优美。没想到在斫制古琴的过程中,我对古琴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每每边制琴边听琴曲,慢慢地自己也喜欢上了古琴,自己也想学古琴。”由此,李加涛成了诸城派古琴的喜爱者。
  目前,李加涛斫制的第一床古琴已经成形,且已挂弦试音,待调好音之后便可用于弹曲。记者看到,在其工作的车库内,还有一床正在斫制的古琴。“目前,这床古琴还处在修形阶段,等第二床古琴制成之后,我们父子俩便可一人一床,共同学习古琴弹奏了。”李加涛满怀期待地表示。

填补斫琴空白期
  诸城既是“诸城琴派”的故乡,又是中国古琴的发源地。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2010年,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传,诸城古琴制作始于虞舜,虞舜制作出了五弦琴。至周代,文王、武王各加一弦,称“文武二弦”,成为七弦。至近现代,诸城琴人王心源曾监制古琴20余床。另外,王心葵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回乡督工斫琴,完成了我国近代第一部制作古琴的专著《斫桐集》。另有诸城斫琴家刘田,制琴精于选材,重视音韵,式样多,在国内享有盛誉。据了解,诸城市博物馆现存古琴一床,为仲尼式,龟板色,仿唐琴,金徽玉枕。上为桐木,下为梓木,两头镶红木。池内一侧书“山左诸城王露鉴”字样,另一侧书“中华民国四年”字样。经鉴定,该琴为刘田所制。
  “文革”毁琴后,诸城古琴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诸城为诸城派古琴的发源地,但在该段时期,诸城古琴在外地都得到了发展,但是在诸城本地却出现了没落,更不用说是有斫琴师了。
  如今,在诸城古琴艺术传习中心的努力下,诸城大地上又飘起了古琴的声音。李加涛表示:“我之所以制琴,也是为诸城派古琴在本土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上图为李加涛展示自己斫制的古琴;
  下图为钟珊正在为李加涛斫制的古琴调弦试音。
文/图 本报记者 岳锡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