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料有各种花色,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块会变成点睛之笔。拼布手工艺品细密的针脚、布面的柔和拼接,让清新的田园风浑然天成,营造浪漫的童话意境对拼布来讲太容易了。拼布达人高常红的作品中,兔子随处可见,耷耳兔、竖耳兔,走在山坡上的兔子,“画风”明显不一样。高常红的拼布里,尽显小女孩的童真与烂漫。 “艺术的道路上,我听从心灵的召唤。作为残疾人,也许无法突破自己的生理局限,但我们用艺术理念向每个人展示了生命的潜能。外人眼里的我,很有不务正业的嫌疑。对世俗的非议和压力,我习惯性地不解释。大学毕业后的那年,报纸刊登了一名聋人大学生跪地求职的悲情新闻,让我感同身受。求人不如求已,况且,找活路不如找对路,生命中快乐最重要。”高常红说。 拥有艺术基因的拼布达人 “生命有无数种可能,我想努力去尝试一下。”高常红说。 高常红的童年无忧无虑,她的父亲年轻时是油画家,母亲是中学老师,亲情的呵护使她丝毫没有意识到,失聪对她人生轨迹的巨大影响。“妈妈从小经常灌输给我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只有这件事她始终不肯解释,直到11岁,我才明白了‘聋’是什么意思……”高常红说,自己的与众不同导致了长时间的自卑,直到成年后才慢慢消解,但受益于家庭营造的艺术氛围,她变成了一个“有性格”的人,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成。 2007年夏天,高常红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拼布图片,马上就对这种国外传进来的时尚艺术产生了兴趣,电脑上存了无数拼布的图片,一遍又一遍地看一双巧手如何缝拼布。 “不是看多了就能学会么?我鼓足勇气买了布料,先做简单的小包,当时没有教程,只好自己琢磨,做完后针脚歪歪的,小包也是干瘪的,挺好笑的。”高常红说,她后来慢慢地爱上了拼布,盲目网购了不少布料和拼布书,走了不少弯路,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摸索中,她知道拼布也是有讲究的,比如颜色搭配、厚薄、质感等,无论如何,和谐之美才是重点。 从拼布中体会到人生价值 夏天,高常红会把自己设计的拼布手工收拾收拾,到夜市上摆摊。她安静地坐着,市场喧闹仿佛与她无关。路过的年轻人经过她的摊前,总忍不住驻足欣赏,再淘几个中意的回去。大家口口相传,很多人认识了这个不爱说话的高常红。 2009年至2013年的文展会上,高常红的展台前,人流来了一拔又一拔,大家见识了“纯手工、非主流”的拼布艺术。新颖的艺术形式、不落俗套的设计风格、展台火爆的人气,吸引了现场媒体的注意,当主持人把话筒伸到她面前,让她说几句话,直到那时,人们才发现高常红特殊的一面。 “不同于机器做的,纯手工,其实是有生命的,摸着它们,仿佛能感觉其中的温度。”这是一位顾客在买了一堆手工作品后在博客上表达的由衷感动。这让高常红看到了手工爱好者潜在的庞大市场,也从中体会到了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 “如果没有当年貌似冲动的选择,今天的我是不是也像多数人一样安稳而平庸地度过今生?”高常红说。
上大学让她离梦想更近了 聋校毕业后,高常红去广告公司打工,工作清闲,但内心一直有种说不出的空虚。有一天,她为一个电脑设计方面的问题请教别人时,对方一副“残疾人也能学得会这些”的怀疑表情,如蛰伏的暗火,一下子引燃了她积蓄已久的激情:健全人能去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为什么不能? 跳出狭小天地的渴望,骨子里对艺术的迷恋,促使高常红下定决心,辞去工作,放弃眼下舒适的生活,和老公一起报名参加高考,目的地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特教大学。 一场轩然大波早在意料之中。家人的担忧、劝阻及外人的流言蜚语,她一概充“耳”不闻。因为时间、经济及其他原因,直到2002年8月,高常红才收到长春特教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梦想成真。 高常红和老公成为大学里年龄最大的,也是唯一已婚的一对学生。神往已久的艺术殿堂,这里有大师、同学,有画室、模特,有展览、交流,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在主攻中国画,学习工艺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常红广泛涉猎雕塑、雕刻、设计等制作工艺,为她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高常红又去天津美术学院深造插画艺术,获得了商业插画师资格证书。2010年拼布达人网站举办“硕美杯”首届生活拼布艺术大赛,高常红设计的蓝风旗袍挎肩包获得入围奖,并被选入柯布出版的新书《玩转47款拼布包》,这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成就感。
拼布看似简单却是大制作 高常红的拼布作品以包为主,背包、手包、钱包,林林总总五六十个,目前挂在淘宝店上。她的梦想是创立自主品牌。 高常红注重把现代的东西及绘画元素大胆引进传统的表现形式,设计上既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又传承拼布复古的一面。 今年春节前,高常红设计并制作了一幅母女主题的拼布壁挂,长120厘米,宽80厘米。“一开始是看好重彩国画的形式,母女一起过节,画面浓烈的色彩节日,颜色一定很漂亮。”高常红的想法美好,过程却让她吃尽苦头。 布料是高常红亲手染制的,叫晕染布,用绳子扎好,放颜料水泡搅,拿出来散开,就会出现美丽的晕染,像水彩墨一样。先量好壁挂的尺寸,把构图的每一部分在纸上画出版样,版样和对应布料中间加一层复写纸,再在最上层的纸上把版样用笔描一边,复写纸的蓝颜色就留在了布料上,简单剪裁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手缝过程,折边、边缝边抻布。最难缝的地方是窗花剪纸边的五个尖形部分,高常红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 这幅母女壁挂三个月才完成,缝制过程中,高常红每次一看就心慌,最后咬紧牙关做完,身心都快虚脱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复杂又不复杂的拙作,手缝时间长了,脖子、腰酸痛。” 高常红曾经做过一次拼布壁挂,原本累到发誓再也不做了,但还是做了这幅“母女图”。“没办法,拼布太诱人了!”高常红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孙艺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