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破旧的平房变成了如今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房,曾经的“草场”变成了如今标准的塑胶场地,曾经因为师资与器材问题有些课程无法正常开设,到现在的教师素质全面提升、设施器材全面配备,素质教育在这儿得到全面落实。2008年以来,牛家小学在校长张涛的带领下,快速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 初到学校 曾因学校条件差想打退堂鼓 2008年5月17日,时任当时青州经济开发区十八里屯初中副校长的张涛,被调到同属一个区的牛家小学担任校长。谈起当年的调动,张涛告诉记者:“以前的同事大多年龄相仿,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当时只知道你追我赶地抓教学、比教学,至于干校长一事当时一点想法都没有,所以领导找我谈话时,我并不想走。” 来到牛家小学后,眼前的景象更是让张涛打起了退堂鼓。“教室破旧,教学条件差,教师年龄整体偏大,各方面难管理。”后来张涛了解到,就是因为条件差,这里的校长经常换,已经有三四个校长先后离开了这里。“这样的环境让我曾经也想过跟别的校长一样,干上个一年半载就走人。”张涛向记者坦言。
决心整改 让学校风貌教学质量变个样 2009年元旦期间,青州经济开发区中心校下发了包括舞蹈、唱歌等多项才艺展示的演出通知,组织各学校共同举办元旦晚会。“当我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的时候,老师们纷纷摇头。”张涛说,以当时的教学条件来看,一没有演出器材,二没有音体美专业课老师,要完成演出任务,有很多困难。 演出那天,牛家小学只排练出了一支扇子舞,缺席了剩余的表演项目。“当时各个学校的学生都在,我能感觉到我们学校无论节目质量还是孩子们的衣着谈吐都与其他学校有差距,甚至连性格都感觉更内向一些。”在那次演出的过程中,牛家小学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深深地触动了作为校长的张涛。“当时我就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改变牛家小学的学校风貌,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上去,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
改变风貌 建章立制,从自身做起 要想改变学校风貌,首先得把教师队伍的素质搞上去。面对学校教师年龄整体偏大的现实,张涛最初的想法是引进年轻的教师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但这个想法因为条件限制,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方案行不通,我就开始想别的办法。”张涛告诉记者,后来他多次组织教师去兄弟学校学习并外出培训,以此提升教师素质。 由于教师年龄偏大,不好管理,有时会出现教师迟到早退现象。为了整顿办公纪律,张涛定下制度:学校老师必须在每天早上7时30分之前到达学校。为了起到表率作用,张涛还特别规定,作为校长的自己7时之前就来学校签到。“因为曾经也有校长定过签到制度,但是没过几天就实行不下去了,所以这次大部分的老师对于我制定的规定持怀疑观望态度。”张涛说。 直到2009年4月的一天,张涛因为上班途中车坏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学校。“我是校长,所以我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到达学校后,张涛组织召开了教师会议,进行了自我检讨和批评后,张涛主动交了罚款200元,并用来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通过这件事,老师们开始重视学校立下的规章制度,很少再有迟到的教师了。
建设新校 加班加点,对工程严格要求 2011年8月份,牛家小学新校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张涛作为校长既要关心学校日常的教学,又要关心新校的施工建设,生活一下子变得特别忙碌。“大到学校整体设置布局,小到一个电灯开关,我都不敢有丝毫马虎,那段时间没有周末,晚上也时常加班到深夜,八九点才回家吃饭成了常事。” 一年之后,牛家小学新校建成,验收时,心细的张涛看见教室的窗户是可以全开的,立刻要求施工方改成了只能半开的样式。“因为以前我们学校的教室都是平房,现在改成在教学楼里上课,很多孩子对大楼的安全意识不够,能全开的窗户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我坚持让施工方返了工。” 新校建成后,在开发区中心校的支持和帮助下,牛家小学规范了各功能室,配全了设施器材,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开齐课程的同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争创省规范化学校。
最大心愿 让农村学生享受更优质教育 2012年12月,牛家小学顺利通过了潍坊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2014年6月又迎接了省办学条件均衡发展验收。 现在,牛家小学已经成为一所现代化标准的小学,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基地”“青州市规范化学校”“青州市花园学校”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级才艺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山东省自护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青州市组织的各类比赛中也多次获得荣誉奖项。 张涛告诉记者:“我们始终把‘创办特色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学校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争创全市一流学校,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最优质的教育。”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彭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