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重点新闻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诸城市城北(东鲁)学校四大举措让学子爱上读书 公元1074年,苏轼从苏杭离任,来到了密州(今诸城)担任知州。苏轼发现,看似荒凉的密州在文学上却并不“荒芜”,密州人民家家读书,世代耕读相传,让苏轼发出了“除却胶西不解歌”的感慨。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一所承载着诸城人民“传承东鲁读书遗风,培育龙城博雅学子”愿望的现代化学校——东鲁学校在潍河东岸拔地而起。学校建筑面积5.28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6亿元,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诸城市城北学校将整体迁入。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阅读活动,诸城市城北(东鲁)学校落实四大举措,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盈盈书香满校园 城北(东鲁)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图书室,藏书数量、规格等均达到省级标准,学校也一直坚持开架式保存、图书馆开放等多项措施,为学生借阅提供方便。但在实际调研中,学校领导发现:由于受到学习时间、活动空间等因素制约,大约42.5%的学生从未到图书馆借阅过图书。学生普遍反映借阅时间集中,借阅人数多、不方便、没时间等,学校藏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了解到这个情况,学校迅速召集相关负责人,进行对策分析,统一思想:变图书的“集中式存放”为“分散式存放”,将图书存到每一个班级。为此,学校拿出资金,为每个班级设立了新的图书角,订制了图书专用柜,将图书室中的藏书重新编号,摆放到每间教室的图书角。为便于学生借阅,学校采取了“学生自主管理法”,即每个班级安排两名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等。同时,设立图书定期轮换制,图书角图书每月轮换一次,实现学校图书的合理配置与使用。 课间、活动时间、午读时间,常常见到三五成群的孩子聚在一起,读书、谈书……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专题与深度阅读 为进一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确保学生阅读得到最大收益,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必须从每周的语文课时中拿出两节作为“阅读课”,采用“连堂”形式,由语文老师具体组织,学校定期进行跟进检查、指导。 阅读课上,学生们或是轮流发言,畅谈读书心得;或是和身边同学一起讨论并推荐读过的好书;或是聆听老师准备的读书讲座,探讨高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比赛;或是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诸如科学阅读、文学阅读等专题类阅读活动;有时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学校阅览室,进行安静地集体阅读。总之,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学生在每一节阅读课上都能“读有所乐,读有所得”。 四年级三班的祝晓萱同学,从小热爱读书,刚上四年级就已读过中国四大名著、高尔基《童年三部曲》等大量经典作品。今年她被学校选中参加中央电视台“读书达人”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她说:“正是有了学校的阅读课,我可以经常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聊喜欢的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阅读面更加宽广,对书的理解也更深了,同时更让我从中体味到了读书、交流的快乐,我更加喜欢读书了。”
亲子共沐书中香 良好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学校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并通过家长课程、阅读报告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每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鼓励家长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为每个年级规定了必读书目。一、二年级以拼音、绘本类为主,三、四年级以故事趣味类为主,五、六年级则以议论描写类为主,学生定期到图书室按“目”索书,把图书借回家中,进行亲子共读。学校还定期举行家庭读书评奖活动,评选出“书香家庭”“书香家长”,邀请他们参与学校读书活动,通过集体会议进行表彰,提高家长和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入脑、入心、入行 为提高读书实效,使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学校同步开展多彩活动。结合诸城市教研室编发的《经典诵读》读本,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古文诵读比赛,每周二、四组织诗词诵读展示,各班级轮流上台,学校组织评委会进行打分量化,计入班级考核。放学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背诵,学生在琅琅的背书声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园。 2012年,学校加入了全国东坡学校团队,组织编写并出版了《燕处超然——苏轼与密州》《千古遗韵——苏轼诗词鉴赏》《飞鸿踏雪——苏轼慧趣故事》三大东坡系列校本教材,免费发放给师生。每天晨诵时间,学生们手捧东坡教材,诵读东坡诗词;午读时间,学生们学习东坡事迹,读东坡故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日记、读书随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班级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论坛,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学校定期组织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通过表彰和奖励,加深学生对书的理解和感悟。 巍巍东鲁在,悠悠书韵香。今天的城北学子,沐浴着东鲁千年不绝的书香,正在茁壮成长,并将谱写出新时代美丽“中国梦”的华美篇章。 文/图 本报记者 岳锡玉 实习生 张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