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老教师教材里“挑刺”
男子骑车“假摔”自导自演“碰瓷”
2014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教师教材里“挑刺”
  刘胜民在办公室里研究教材。



刘胜民从事语文教学30年,探究学问不含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昌乐县鄌郚镇中学语文老师刘胜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探究教材,发现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中有几处不妥的地方。思前想后,他鼓足勇气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了意见。近日,刘胜民收到了回信,所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出版社的肯定。
教学中发现教材里有不妥的地方
  7月11日中午,记者走进刘胜民的办公室。虽然正值暑假,但刘胜民依然坐在办公室里翻阅语文教材。“回家也没什么事干,不如在学校里看看书。”刘胜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刘胜民今年49岁,从事语文教学已经30多年了。刘胜民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之后,他在教学中注意到课本里一篇文章《写在前面》的倒数第四行“一篇课文,一道练习,就是千里之行的一小步”一句中,“一道练习”用法不妥,应改为“一道习题”。因为“一道”有“一起”、“一条道路”、“同一道理”等意思,用在这里,容易产生歧义。
  不仅如此,刘胜民在探究课文中发现,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狼》也存在不合适的地方。“一处是原文说,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苫’在文言文中有两种读音,两种用法,做名词读shān,做动词读shàn,用草帘子、草垫子来覆盖。‘苫蔽成丘’在课本中一直以来都解释为‘覆盖成小山似的’,这个‘苫’没有解释,我认为这句应解释为‘用草帘子覆盖成小山似的’。”刘胜民说。
  另外,刘胜民还对教材中著名诗人牛汉的诗歌《华南虎》插图,提出了不少建议。
思前想后十多天给出版社写了信
  发现这些问题后,刘胜民在语文课堂上先和学生们做了探讨。随后,刘胜民又和学校里其他语文老师进行了讨论,但是其他语文老师没有表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刘胜民发现课本中的问题后,自己反复想了十几天,始终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鼓足勇气,给出版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写了一封信,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语文课本使用了十几年,一直都没有人提出异议,而且还是多篇文章。”刘胜民说,当时他把信件发出去后,心里有些忐忑,“我还是认为,既然书中有问题,我就要提出来”。
  随后,刘胜民拿出当时提意见的信件。记者看到,刘胜民提出的问题都比较细致,大多是一个字的差距。“有时候一字之差,就能改变整句话甚至整篇文章的意思,因此,作为教材的文章一定要严谨。”刘胜民说,他提出的意见,是自己的一孔之见,仅供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参考。
收到致谢信,所提意见获得认同
  近日,刘胜民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致谢信。信中说,他的来信,编辑部已收到并认真阅读。“信中提出的各条建议,都很有道理,教材继续出版时将做出修改。”
  看到这封信后,刘胜民感到很欣慰,更加激发了他探究语文教材的信心,希望为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记者从校方得知,刘胜民在日常工作中,立足于教材,一丝不苟,从不盲目迷信教材。敢于创新教学方式,他的语文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