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诸城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放下剔骨刀,变身“孔雀大王”
2014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下剔骨刀,变身“孔雀大王”
  王海廷正在喂食孔雀。



王海廷本是屠宰工人,先养鸡后育孔雀,渐成行家
  印象中,孔雀悠闲漫步的场景似乎只有在公园里才能看到,殊不知,在诸城一处20亩的果园里,就隐藏着这样美妙的画面。近日,记者来到诸城市百尺河镇桃园社区,拜访了当地有名的“孔雀大王”王海廷,并在他的孔雀园里感受到他浓浓的孔雀情结。
20亩的孔雀园里 养着几十只孔雀
  孔雀一直被人们视为"百鸟之王",代表着吉祥、善良、华贵,无论在古代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尊贵的象征。孔雀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少文人骚客执笔弄墨,借孔雀抒发内心万千感慨。著名的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将刘兰芝比作孔雀,歌颂了她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
  在一起前往孔雀园的车上,王海廷难掩笑容,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讲起了孔雀的相关知识。孔雀种类繁多,主要分绿孔雀与蓝孔雀两大类,还有黑孔雀与白孔雀,均属于蓝孔雀的变种。“我主要养殖蓝孔雀,绿孔雀可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这得大力保护,黑孔雀还是全世界的稀缺品种呢,平均一千只蓝孔雀中才能变异出一只白孔雀,变异出黑孔雀的几率低于千分之一。”王海廷以一种自豪的语气给记者介绍着,看得出来他对孔雀有着浓浓的感情。
  孔雀园面积不小,约占20亩,地方虽大,却被王海廷规划得井井有条:最前面是果园,两边栽培了山楂、石榴等多种果树,沿着小路越往里走又逐渐变为菜园,种植了多种时令蔬菜,一边走,记者忍不住一边感慨:“您这儿蔬菜水果都自给自足,还是天然无公害的,简直是世外桃源啊。”听了这话,王海廷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来到孔雀园的深处,记者终于看到13间钢混结构的孔雀窝舍,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院子供孔雀做活动场地。偌大的院子里,几十只孔雀自由地踱来踱去,不时低头吃几口粮食,看到有新面孔出现就仰起修长的脖子一直朝这边张望,丝毫不怕陌生人。
不做剔骨匠,他变身养鸡户
  王海廷出生于1972年,今年42岁。他告诉记者,1990年,18岁的他初中毕业后来到了诸城外贸肉鸡屠宰车间,成了一名一线车间工人。“当时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一个月差不多能赚100多块钱呢。”王海廷说,他这一干就是8年。1998年,诸城市组织“党员带动技术比武”活动,王海廷作为其中一名参赛选手,参与了剔骨的比赛。由于他平时干活勤快、麻利,最终夺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想起当年的比赛经历,王海廷还是历历在目,“当时电视台有人来录像,其中一台摄像机刚好对准我,比赛刚开始时,我很紧张,拿刀的手晃晃悠悠直发抖。”
  结婚以后,王海廷为了有更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申请从车间一线调到了后勤部门。这样,他的个人时间充裕了不少,但是工资也较之前少了许多。为了补贴家用,他曾经开过一段时间的三轮车,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踏上了珍禽养殖的致富路。
  为了保险起见,2002年,他先买了300多只麻鸡鸡苗,在自己的果园里圈养试验,结果一举成功。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王海廷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开辟市场并开始养殖野鸡。“一开始效益不错,一场大雪下得我心疼啊。”王海廷说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把土木结构的鸡舍屋顶网子压破了,寻到了出口的野鸡呼啦啦地飞走了近半,他为此损失了近6万元。

尝试养孔雀,亲自“抱窝”孵化
  养野鸡的惨痛损失,让王海廷一直闷闷不乐。2003年的某天,他去济南、济宁等地考察,发现当地有不少人养孔雀,他眼前一亮,紧紧抓住这一商机,开始了人生又一次转折。
  “养鸡投入较高,孔雀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空间较广阔,抗病能力较强,又兼具观赏性与食用性,平时干完活看看孔雀,心情也舒畅,所以我就改养孔雀了。”王海廷告诉记者。2007年春天,王海廷将自己试养的几只观赏孔雀留了下来,又通过朋友从潍坊、胶南、安丘等地购进了两对,正式开始了孔雀养殖。
  刚开始王海廷的父母得知儿子要养孔雀时,心里很是担心。“毕竟咱们这儿养的人少,没啥经验,而且这前期投入就得花不少钱,万一养不好咋整?”老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王海廷还是下定了决心要养孔雀。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脑,一些养殖的技术信息不像现在从网上就能随手拈来,他每天都去新华书店找光盘,查资料,一心一意想要养好孔雀。
  最初养殖时还是靠人工孵化,孔雀产了蛋,王海廷便当起了“母孔雀”,没日没夜地用母鸡、温水、热炕等土法孵化小孔雀。直到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产的蛋也多了,为了提高孵化率,王海廷才花1万元购置了一台全自动孵化箱。从此王海廷及父母再也不用干“母孔雀”抱窝的活了,出雏率也大大提高。
  “孔雀其实还是比较好养活的,主要吃80%的饲料与20%的草,只要有正常的消毒与防疫,一般没什么大问题,它的寿命有25年呢。目前蓝孔雀的市场售价每公斤在120元左右,去年养的那批孔雀也给我带来几十万的利润。”王海廷告诉记者。
摸索了七年 成养孔雀行家
  现在,养殖孔雀已经成了王海廷的主业,在孔雀养殖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经营,养殖孔雀的这七年来,王海廷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成了诸城养殖孔雀的行家。
  “我养孔雀也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那是在几年前,我记得是给孔雀进行疾病防疫,配药剂量没把握好,不小心喂药喂得比例大了点,结果差不多死掉了一半的孔雀,损失挺严重的。”王海廷回忆道。当时周边有不少人劝他改行,放弃养孔雀,但是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何况干什么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态度帮他又一次度过了危机。
  近年来,他不断积累技术经验,养殖孔雀越来越得心应手,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销路也是越来越广。现在他的孔雀销往全国各地,有科研、学校等单位作为标本使用的,也有动物园和个人用作观赏的。“3岁以上的孔雀就可以用来制作标本,因为它完全长开了,特别漂亮,很有观赏价值”。
  谈到未来发展,王海廷满脸兴奋,他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了:首先要继续扩大规模,逐步实现合作社养殖模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将孔雀养殖做大做强,实现更大价值;其次,他还想多增加一些品种,特别希望能够照料作为国家保护动物的绿孔雀,不忍心看到国宝级孔雀在大自然中一天天减少;如果有精力,王海廷还想开展深加工制作孔雀标本,让更多人感受到孔雀的魅力。
  悠悠岁月里,王海廷与孔雀结下了深深的情缘。随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与孔雀为伴,共赴美好未来。
  文/图 本报记者 秦子虚 本报通讯员 侯文博 实习生 张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