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诸城新闻·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诸城人
2014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诸城人
  上图为路友于(左)与李大钊(右)、张挹兰(右)就义前的照片。右图为路友于的墓碑就在李大钊先生陵园之侧。   资料图片



  在北京西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陵园的南侧,有一处墓碑上刻有“路友于烈士纪念碑”的茔地,长眠在此的是一位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诸城人,他为革命牺牲时年仅32岁。   

 幼时剪辫被视为叛逆
  据诸城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路友于1895年3月出生于昌城镇路家道口村,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1911年入诸城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同年辛亥革命爆发,路友于剪掉辫子示志,被“族人视为叛逆”,但他不被顽固的封建思想所束缚,毅然与同学组织“歃血团”“决死队”积极响应革命。不久诸城独立,他又参加了保卫独立的战斗。
  1915年,路友于到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担任七班班长,又是学生会领导成员。他目光远大,做事干练,深得同学们的信任。这期间,他结识了山东同盟会的一些前辈,思想上受到他们得影响。在他的卧室内有两幅地图:一幅世界地图,一幅是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中国地图,他常为自己不能为国家为民众做一点事情而焦虑。路友于在学校里以能文著称,与王统照、杨金城被誉为诸城三杰。他的文章气势豪迈,激情满怀,在师生中影响很大。当他在《新青年》杂志上读到《庶民的胜利》时,开始对李大钊产生了由衷的仰慕之情。

 战斗在李大钊的身边
  据党史资料介绍,1922年路友于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国后,就来到了李大钊工作战斗的北京。先是在北京《益世报》任编辑,编辑国内外新闻,并经常以“小言”的名义编写时事述评。1923年,经丁惟汾、王乐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24年4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在北京设立北京执行部,李大钊为主要负责人,路友于任执行部候补执行委员,具体负责执行部的日常工作,从此成为李大钊的得力助手。
  1925年10月,路友于参与了李大钊领导下的北京关税自主促进会,发动北京各大学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关税自主宣传的签名运动,并发出了警告参加关税特别会议代表书,号召解散关税会议,使“首都革命”出现了高潮。
  1926年3月12日,日本协助奉系军阀张作霖进攻驻守天津大沽口的守军,致使双方发生冲突,各有死伤。事后,日美等驻京八国使团反咬一口,向我外交部提出抗议和最后通牒。17日,北京各团体代表在北京执行部和李大钊带领下向执政府请愿,由路友于草拟了请愿书。不料,请愿代表被段政府卫队打伤,激起了民众极大义愤。18日,北京特别党部在北方执行部领导下,在天安门召开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李大钊同志是大会主席之一。与会的10余万群众中推举两千余人组成请愿团,浩浩荡荡向执政府挺进,李大钊、丁惟汾、路友于等在队伍最前列。一路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的呼声响彻云霄。段祺瑞下令卫队照预定计划把群众包围在广场上,一场血腥屠杀开始了。这一天成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酿成了充满血腥的“三·一八”惨案。在枪林弹雨中,李大钊、路友于等镇静自若,指挥群众迅速撤退,他们自己留在最后。执政府的墙有南北两座大门,当他们发现北门的枪声稀疏时,便率领落在后面的群众沿墙突围而出,幸免于难。

 与李大钊同上绞刑架
  1925年11月,国民党右派召开“西山会议”,成立了伪党部。为了反击反共逆流,路友于决心和李大钊站在一起,他组织了国民党左派青年团体“中山主义大同盟”,使革命统一战线获得进一步的巩固,更加孤立了国民党右派。对“西山会议”派所散布的反动谬论,路友于十分愤慨,挺身而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李大钊加深了对路友于的了解,更加信任和倚重他。在处理执行部内部矛盾时,李大钊总是和路友于交换意见,通过路友于向国民党在北京的上层人士做了大量的工作,争取了不少人站在革命一边。
  1927年3月,白色恐怖笼罩了北京城,革命活动完全转入地下,国共合作的领导机关北京执行部的委员们纷纷离开北京南下,但路友于不顾个人安危,仍随李大钊留在北京坚持斗争。一次,路友于冒着危险到师大革命青年秘密集会地点前铁厂槐庐,向大家分析了全国及北方革命形势,要求大家切实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许多同志劝他暂时躲避一下,路友于说:“执行部的委员们几乎全部离开北京,但仍有很多工作等着去做,在这个时候我不能走,我必须留京随同李先生(大钊)继续工作。”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宪兵军警包围袭击了苏联大使馆以及附近的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事处、庚子赔款委员会等,逮捕了李大钊、路友于,同时被逮捕的还有张挹兰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等35人。
  在敌人监狱中,在法庭上,路友于作为要犯被审讯,身心受到严重摧残。4月28日,张作霖以“组织党部,宣传赤化”的罪名发布了杀害李大钊和路友于等20位革命志士的命令,当天中午十二时半,李大钊和路友于等20位志士被押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的一台刚从国外购来的绞刑架下,路友于与李大钊同上绞刑台,壮烈牺牲,时年32岁。

 陈毅曾与他一道冲锋
  路友于牺牲后,被亲友埋葬在北京西山脚下,与李大钊烈士紧挨在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民主革命的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颁发了《烈士证明书》,中共中央组织部将他编入英名录,并在其墓前建立了纪念碑。
  1959年4月,陈毅在《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一文中写道:三十年前的今日与守常(李大钊)同志共同殉难的如杨景山、谭祖尧等是共产党员,如路友于(山东人),邓文辉(湖南人)等是国民党员。我于1923年到1926年春,在党与守常同志领导下,在北京与他们一道工作,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情景,至今印象很深,瞻拜墓地后,更加深了这一印象。我相信为了爱国事业的巩固与胜利,各方面的爱国人士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与我党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的。与守常同志一道牺牲的同志们以他们的革命活动在历史上证实了这一信念。
  1926年还是中法大学学生的陈毅,在1955年3月18日的日记中回忆道:“当时我在铁狮子胡同作人民代表,与安体成、邓文辉、路友于四人站最前线打冲锋……后来,安等三人殉难于1927年李守常案,我则幸存至今。痛念故友,不禁凄然。”
  据了解,在诸城市昌城镇路家道口村,当地政府部门已恢复重建了路友于故居,成为人们缅怀烈士的革命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秦子虚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