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人文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幼承庭训,叔祖药铺当学徒
2014年07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幼承庭训,叔祖药铺当学徒
  1954年,19岁的张奇文毕业于寿光中学。



  学医难,学好中医尤难,成为一代著名中医自然更难。在漫长杏林路上,有一位从寿光上口镇北半截河村走出的中医——张奇文,他出身于中医世家,10岁便跟随其四祖父学中医,在一家名为“同德堂”的药店学徒,背书切药,边干边学。
人物档案
  张奇文擅长儿科、妇科、内科等疑难杂症,是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曾历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潍坊市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正厅级)、山东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潍坊市政协副主席(正厅级)等职。
  张奇文回到家乡后,先办本草阁大药房,又办百寿堂,沉潜社区,问病乡里,被群众誉为贴心的“厅级郎中”。
出身中医世家 跟随叔祖学医
  1935年11月,张奇文出生在寿光上口镇北半截河村的一个中医世家,爷爷张世富早年在南京汉西门外四古井旁药铺行医数年,在张奇文不满周岁时爷爷就离开人世。爷爷的四弟张世恩也是一名中医,在本村与肖学文、张国祯三人联合开办了一家名为“同德堂”的药店。
  1942年,张奇文进入学堂读书,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因时局动荡被迫辍学,按父亲张九云的要求,跟随四爷爷张世恩在同德堂药店当学徒,一学就是三年,张奇文就这样走上了从医之路。
  在和记者的聊天中,张奇文首先讲到的就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名中医“李老爷”——李莪华。在与北半截河村相隔五里远的侯镇李家官庄村,有令张奇文为之敬仰的一代名医李莪华。对于“李老爷”的事迹,张奇文从小就十分了解。在张奇文的记忆里,每年四月十三赶官庄庙会时,看到很多人都要经过北半截河村的麦地。从接踵而至的人群中,张奇文看到了百姓对李莪华的尊敬和怀念。因此,他立志要做像李莪华那样德艺双馨的医生。不吃病人家的饭,不喝病人家的酒。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张奇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点。在一生的行医实践中,他始终把李莪华当成自己的榜样。
  张奇文一生受“李老爷”影响很深,看病行医一切以生命为重。在张奇文诊所的门外,贴着这样的警示句:大人物、小人物,性命不分大小;有钱的、没钱的,治病不以钱量。张奇文说,他以这种要求来约束自己和员工,这种思想的产生和当年“李老爷”的治病精神有相通之处。
  “在行医后,才真正体会到‘李老爷’的伟大。”张奇文说,现在有的医疗机构以利益为重,医生很少考虑患者的感受,有的人甚至“吃喝拿要”。他认为,这违背了从医之道,与他的做人原则也是不符的。他一生以“李老爷”为榜样,济世救人,首重医德。

苦学经典名著,积累中药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众所周知,望闻问切是中医学科里的四种传统诊断手法,然而,看似简单的四个动作,能够运用好,背后却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学习。
  “刚开始学医时,在四爷爷的带领下先学习文言文,背诵《汤头歌》《药性赋》,然后开始学习《古文观止》《论语》《孟子》《伤寒论》等书。要是背书背得好,四爷爷会用桂元肉、肉桂等中药来奖励我。”张奇文说。当长大后回想起这件事时,他终于明白了四爷爷的良苦用心。原来,四爷爷是用中药在张奇文幼小的心里“种下”中药的“酸甜苦辣”,由此可见老人的用意至远至深。
  背书是学医的基础。在张奇文看来,少年背书犹如以凿刻石,永生不忘;中年背书犹如以刀刻木,虽也能背过,但记忆不那么深刻;老年背书犹如用锥锥水,旋背旋忘。学中医“背书—理解—心悟—临证”,这是一条成功之路。背书的同时,张奇文常常看着上面圈圈点点的文字,抚摸着发黄的书页,陷入思索。
  在同德堂药店里,张奇文边干边学,拉药斗,捣药筒,蹬药碾,切药……每样活都干得有声有色。

◎相关链接
医术精湛崇尚医德,人称“厅级郎中”
  在潍坊百寿堂三楼研究室里,挂着这样一幅书法:条幅中间是一个“奇”字,笔锋纵横恣肆,气势俊逸奔放,下面则是这几句:“奇文奇人奇事,厅级郎中今有之。把脉是开会,处方作批文。奇!奇!”
  这是山东省委原副书记、山东省政协原主席韩喜凯在1999年书写的。他高度概括了张奇文为医为官的人生之路。人们称呼张奇文为“厅级郎中”也正缘于这幅书法。
  在张奇文70岁生日时,已故著名老中医、成都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静安曾以“奇才奇书,当贺当读”为题,写下一篇文章祝贺。文章中说:“印象中,张奇文是一位既重交情,又有才德的奇人。他被推上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高位,依然廉洁操守,谦虚谨慎,克己奉公,平等待人,为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始终坚持为群众看病,为高层领导保健,均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特别是在张奇文退下领导岗位后,他回到故乡重操旧业,沉潜社区,为百姓解除病痛。在他身上,大将风度和名士风范都表现得如此完美。因此,王静安发出由衷感叹:“奇文,真奇人也!”王静安还写道:“他为医以当明医、勿当名医为要,崇尚以救死扶伤为医者天职,以必重医德而守原则为己任。”
  张奇文兴办诊所,开门问疾苦,闭户做文章,造福桑梓百姓;他为师本着术业有专攻、育才选士、为国之本的古训,对中医教育有着真知灼见,培养人才注重求真务实;他为官淡泊名利,俯身倾听基层意见,出版专著,意在指陈当世之宜,规划亿载之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