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重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我市“城里人”过半了
外贸百强城市名单,咱没落过今年上半年,我市进出口贸易总值已跃居全省第四
居民消费价格连降了四个月
2014年07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城里人”过半了



去年城镇化率达51.76%,进入中期加速阶段
  7月26日,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2013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1.76%,城镇人口首次超过50%,进入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我市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人本理念坚持不够等问题。
建起四级城镇化体系
  7月26日,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把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园区带动、民生优先,大力实施“1860600”发展战略,初步构建起了市、县、镇、农村社区层次分明的四级城镇化体系。我市城镇功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镇产业加快聚集,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成为我市城镇化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1.76%,首次超过50%。
要冲入全省第一梯队
  我市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传承力度不大、人本理念坚持不够等问题。
  未来,我市将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如何冲入山东城市的第一梯队,实现省内“保四争三”。我市生产总值在全省列青岛、烟台和济南之后,排名第4。其中青岛、济南的第三产业占比都在50%左右,烟台第三产业增加值较高,而我市第三产业占比和增加值则均排名省内第9,处于中间水平。可见,在第一二产业实力较为雄厚的基础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是我市进入山东城市第一梯队的突破口。
  二是如何使市区的中心地位更加显著,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我市各县市各有优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都构成了一定的吸引力,这使得我市总人口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去中心化”分布倾向。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市总人口908.6万,全省第2,但市区人口(含高新、滨海、峡山)仅204.4万,排名第7,占比22%,排名11。
  三是如何实现城市发展的经济性。以轨道交通为例,国家规定,地铁的建设门槛是城区人口300万人以上,而轻轨则是城区人口150万人以上。以此来看,我市仍处于轻轨建设门槛边缘,属城市“规模不经济”范围。
   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进入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迎来三大机遇:一是“提升市区、突破滨海、开发两河”三大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与青岛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对接融入,地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二是国家加大了对城镇化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喜获“红利”;三是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镇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力、拉力进一步加强,合力将逐步形成。
   小城镇整合至约50个
  目前我市有62个建制镇,总人口406万人,城镇人口106万人,另外加上黄旗堡、固堤等远离城区应以小城镇模式发展的街道,总数为70个左右。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未来小城镇发展格局是一个强者更强、弱者淘汰的趋势,有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的小城镇将会快速发展壮大,而有些弱小城镇功能会逐渐弱化、边缘化甚至萎缩。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分析预测,到2020年,全市小城镇总数应整合到50个左右,总人口约400万人,镇均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万人,镇均2.8万人左右;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重点镇10个左右、突破10万人的小城市2—3个。在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要素流动的障碍、推动农民变市民。
  我市有20个基础好、实力强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其中包括7个国家重点镇和9个省级示范镇,还有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和特色发展潜力的小城镇。未来在小城镇建设工作安排上,将打造样板,以样板带动面上工作开展。每个县市选择1—2个特色镇进行重点培育,市里统筹选择2—3个镇进行重点打造,力争短期内见到明显成效。
  本报记者 刘钦 本报通讯员 丁士刚 刘雨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