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丘一市民家中6人中毒,医生提醒千万不要擅自食用 前些天大雨过后,催生出了不少野蘑菇。近日,家住安丘市的沈女士一家6口因误食了从外面采回的野蘑菇,出现了呕吐、幻觉等中毒症状,幸好经过治疗都已经出院。7月27日,记者从安丘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仅7月23日晚上,该院就收治了14名吃野蘑菇中毒的患者。医生表示,野蘑菇到底有没有毒,从外观上很难分辨,所以市民千万不要擅自食用。 市民反映 河边长出不少野蘑菇 家住昌乐县的刘先生在潍城区大于河岸边采了不少野蘑菇,带回家后准备食用时家人提醒,这些野蘑菇很可能有毒。7月27日,记者在309国道与潍城区彩虹路交叉口附近见到了刘先生。刘先生告诉记者,24日,他和家人从昌乐来到潍城区大于河岸边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他发现岸边的草丛里长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野蘑菇,便和家人采了一些拿回了家。 “当时我们采的这些蘑菇基本都很小,有白色的还有褐色的,其中大部分看上去和普通的蘑菇差不多。”刘先生说,当天他们采的并不多,晚上做菜的时候放了一些。在准备吃饭的时候,当医生的姐姐来到他们家,在看了这些野蘑菇后,他姐姐怀疑这些蘑菇很可能有毒,因此一家人并没有食用。 随后,记者和刘先生一起来到了大于河岸边,这里确实有不少野蘑菇。这些大大小小的野蘑菇颜色不一,有的呈白色,有的呈深褐色,有的上面有咖啡色的圆点。“现在野蘑菇少了不少,那天刚刚下完雨特别多。”刘先生说,他也不敢确定这些野蘑菇到底有没有毒,他觉得应该谨慎食用。 误食中毒 头晕眼花呕吐站不稳 刘先生一家没有食用采回的野蘑菇,安丘市的沈女士一家却没有这么幸运。沈女士一家6口人采食了野蘑菇出现了中毒的症状,住进了医院。虽然一家人已经出院,但是回忆起当时的经过,沈女士仍然心有余悸。 7月27日,记者联系到了家住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的沈女士。沈女士告诉记者,23日下午,他们一家人到大汶河北岸游玩,在岸边发现了不少野蘑菇,他们采了大约一斤,当天晚上就带回家食用。 “我以前采过野蘑菇,吃了也没什么,谁知这次出现了中毒的症状。”沈女士向记者表示,23日晚上,他们用采来的野蘑菇做了菜,她和孩子、婆婆、姐姐等6人都吃了。 “我的孩子是最先出现异常反应的,当时孩子异常兴奋,还一直大笑,而我出现了头晕眼花,站不稳的情况,我姐姐几个人则是呕吐。”刘女士说,她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来到了安丘市人民医院,经过治疗后,一家人都有所好转。之后,他们从医生那得知,是因为吃野蘑菇导致了中毒。 沈女士说,虽然出院了,但是她还是浑身没劲,不舒服。 专家建议 遇野蘑菇应不采不食 27日上午,记者从安丘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仅23日晚,该院就收治了14名吃野蘑菇中毒的患者。 安丘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王凤华告诉记者,23日晚上来就医的这14名患者中,有的出现了头晕、乏力和呕吐的症状,还有2名患者出现了幻觉,患者均食用了从外面采回的野蘑菇。他们采用了催吐、利尿、输液等方式进行处理,经过治疗,当天晚上这些患者有了明显好转。 王凤华对记者说,雨后确实催生出了一些野蘑菇,但是这些野蘑菇到底有没有毒,从外观很难分辨出来,所以市民要想吃蘑菇还是到超市或商店购买,千万不要擅自食用。一旦有市民误食了有毒的野蘑菇,也不要过度惊慌,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对于如何分辨野蘑菇是否有毒?潍坊市农技站站长郑以宏告诉记者,在潍坊当地,通常情况下,像一些金黄色、红色、白色等颜色漂亮的野蘑菇多为有毒蘑菇,无毒蘑菇的颜色并不鲜艳。此外,毒蘑菇的表面比较粘滑,菌盖上有刺、斑块、瘤等,菌盖大多比较薄,闻起来有一股酸涩等异味和怪味。而无毒的蘑菇菌盖一般比较厚、平整光滑,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郑以宏向记者表示,其实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都很难分辨。所以唯一安全的办法,就是遵循一个原则:在野外不要轻易去采食不认识或者没见过的野蘑菇。 本报记者 王路欣 相关链接 如何判断毒蘑菇中毒 食毒蘑菇发病,一般可见如下症状: 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水样便带血、失水及休克昏迷、发热、呕血、便血等; 心肺症状:流涎、多汗、血压下降、心跳慢、瞳孔缩小、肺水肿、呼吸困难; 神经症状:幻视、幻听、谵语、狂躁、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等; 血液变化:贫血、紫斑等; 肝肾症状:肝大或缩小、黄疸、肝昏迷,少尿、无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 吃蘑菇中毒如何急救 误食毒蘑菇后切不可掉以轻心。除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排毒外,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免肌体继续吸收毒素。有条件时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服用甘草绿豆汤排毒。总之,怀疑自己食用了毒蘑菇后,不要等待自行排毒,要在第一时间就近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排出毒物,接受医生的专业救治。 常见毒蘑菇 粪锈伞 子实体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粘,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2cm—4.5cm,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cm—10cm,粗0.2cm—0.3cm,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 毛头鬼伞 又叫狗尿苔,子实体小。菌盖小,半球形至钟形,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有皱纹或裂纹,干时有光泽,边缘附有菌幕残片。菌肉污白色。菌褶稍密,直生,不等长,灰色,常因孢子不均匀成熟或脱落,出现黑灰相间的花斑。菌柄长可达16cm,粗达0.2cm—0.6cm,上部有白色粉末,下部浅紫,往往扭曲,内部空心。 豹斑毒伞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渐平展,直径7.5cm—14cm,菌盖表面褐色或棕褐色,有时污白色,散布白色至污白色的小斑块或颗粒状鳞片,老后部分脱落,盖缘有明显的条棱,湿润时表面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圆柱形,长5cm—17cm,粗0.8cm—2.5cm,表面有小鳞片,内部松软至空心,基部膨大有几圈环带状的菌托。菌环一般生长在中下部。孢子印白色。 臭黄菇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粗条棱。菌盖直径7cm—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cm—9cm,粗1cm—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 毛头乳菇 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cm—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