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丁戊奇荒中的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救灾迟缓,各地乱象频现
2014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灾迟缓,各地乱象频现
  《掘草充饥图》:粮囤一空,户绝炊烟,田野掘尽无名草,树上剥光未死皮。



  在当时,旱、涝、风、雹、虫、疫等各种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由此而导致的饥荒几乎年年出现。或局部饥荒,或大面积遭灾,持续时间短则仨俩月,长则半年左右,已成常态。一般情况下,官府并无什么作为。几个月的时间,老百姓吃糠咽菜、逃荒讨饭,也就应付过去了。即使有赈济行为,也是地方富绅自发组织,或是官府倡导,或是商绅捐助。这次灾荒之初,府、县官员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一如往常,捱到新粮收获就过去了。灾荒持续发展,官府救灾不力,以致百姓卖田卖地,流离失所,饥馑载道,饿病而毙,各地偷盗、抢夺等乱象频频出现。
潍县开办五处粥厂,四乡饥民蜂拥而至
  1876年4月18日,潍县知县王德功将围堵县衙的饥民引至陈家大院。第二天,他就邀请各富绅商议赈济办法。
  可能考虑到饥民还会聚来,在县衙议事不方便,王德功将地点选在了离县衙不远的潍阳书院。
  最终商议的结果是,从农历四月初一日(公历4月24日)开始,在白浪河大石桥北、南沙滩铁牛处,以及西南关、西关、北关,设立5处粥厂(又称饭厂)。各粥厂分别由丁善宝、郭襄之、刘潓、陈介祺、张仔任董事,施粥一个月。
  任粥厂董事的,皆为潍县城各大家族的掌门人。这董事可不是白当的,粥厂的组织及一切费用全部由其负责。
  这时,清廷腐败,国力衰弱,上至朝廷下至府县,财政普遍吃紧。山东此前9年应还给朝廷的生息银两5.6万多两,尚欠4.7万多两未缴。
  生息银两是清代皇帝拨款给下级官府衙门的款项。各级官府以此作本,营运取息,以用于各种开支。按照规定,须定期将所借本银和“余利银”上缴。然而,清廷工部数次催缴,却一直拖欠。官府财政窘况,由此可见。
  地方官府囊中羞涩,如果大面积施赈,就要逐级向上呈报,申请赈灾款项。
  清代的粮食储存系统,省、府、州、县一级,都有官办的常平仓。另外,各地还有官府倡导、民间筹办的社仓(也称义仓)。遇到饥荒,可以开仓放粮,平价卖出,抑制物价;免费散放或煮粥,临时救济。
  但是,据山东巡抚丁宝桢称,当时官办的常平仓,已经“从前兵燹灾歉,早已动用无存库”。常平仓如此,民间的社仓情况也不会太好。
  难怪潍县知县王德功仅散发了两次钱,就向饥民大诉其苦,让他们向富绅求乞。
  丁善宝是当时潍县的首富。丁善宝膝下无子,他招来侄子丁肇吉、丁敦仁,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除捐钱煮赈之外,丁善宝还施放粮种,待雨后播种。
  郭襄之与陈介祺同岁,曾任甘肃省西宁府知府,署理宁夏府、凉州府知府,护理甘凉兵备道,署西宁兵备道。因病卸任回乡不满一载,他便带领儿子、侄子,筹办起白浪河西岸沙滩铁牛粥厂。
  刘潓一直居潍城,咸丰、同治年间曾因募勇修城、抵御捻军有功,由候选直隶州奖加道衔。这次赈灾,他负责西南关粥厂,不久又从外地购进粮食,平价卖给饥民。
  张仔为广东巡抚张兆栋的长子,不到30岁,是5处粥厂负责人中的小字辈。
  潍县城四乡饥民得知各处开办粥厂,免费供应粥饭,纷纷涌来。后来粮价连续上涨,知县王德功才开仓平粜,抑制粮价。

临朐灾民揭竿而起,青州知府派兵镇压
  与潍县相比,青州府的状况却不乐观。起初灾民还“各安本分,无抢劫吵闹”,不久各地“劫掠叠起”。
  在临朐,“社有流亡,劫夺纷起”。到了6月,马如瑜、吴公仁等招集一批饥民,聚集牛山一带,准备劫掠富户。临朐知县李祜得到消息,立即派兵搜捕。马如瑜、吴公仁等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官兵捕杀。
  另一支饥民队伍由杜来清率领,在临朐与沂水交界处的大弁山起事,于临朐境内四处抢掠粮食。知县李祜见事情闹大,难以收拾,紧急上报。7月,青州府知府富隆阿派兵进剿,杜来清被杀,随从饥民一哄而散。
  旧志中,仅记载了几起大案。李提摩太发往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信函,描述了他在青州的所见所闻,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情况。
  李提摩太称,待到民间物品已经卖完、典尽,一些饥民开始夜间出来偷盗。虽然其目的只是偷粮窃物,但灾荒之中,各家视粮食如性命,一旦遇窃,拼命守护。抢夺之间,不少户主被捅伤。
  个别地方,小麦还算有一点收成。有些人家的麦子刚刚成熟,饥民即随意撸取。户主见人多势众,拦不住也不敢去阻拦;跑去向官府报告,官府也不追究。
  村里野外,能吃的树皮、树叶、青草和野菜早已剥掘一空。少数家中有存粮者,白天也不敢开大门,害怕有人来抢。
  李提摩太曾亲眼目睹,有数人闯入一存有余粮者家中,就像回到自己的家,有的推磨,有的和面,有的烧火,饱餐一顿而去。户主站在一边看着,毫无办法。
  一群妇女实在饿疯了,不顾大门口家丁的阻拦和看门狗的撕咬,蜂拥到财主家,搜刮出囤积在地窖里的粮食。几天后粮尽,又到另一家去掠食。
  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记道:“男人们认为此法不错,便组成了五百余人的‘掠食大队’,像蝗灾时啃食庄稼的蝗虫一样,这家村子富户的粮食吃完后,再移动到下一家。”
  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一些士兵在下级军官的带领下,开始公然抢掠老百姓的食物。
  “报官的抢劫案,不下19起。甚至一个仅仅12岁的孩子持匕首刺伤了一个大人,因为那人对他的抢劫进行了抵制。”在5月9日的日记中,李提摩太记下了他在益都县衙了解到的情况。

益都知县险遭行刺,山东巡抚轿子被拦
  青州府属地,特别是益都境内,盗抢事件频发,官府却很少惩办。或许是考虑到此乃饥民无奈之举,惩之不忍。
  益都知县刘克方,河南卫辉人,署任知县不到两年。《益都县图志》称其“劳心抚字,断狱平允,事有可疑,或微行访询,口碑不没”。士绅、庶民极少直呼其姓名,而称其为“好官”。
  但是,灾祸差点降临到这位知县头上。一天,刘克方刚走出县衙,突然窜过一人,举刀便刺。“幸跟役中有胆力者,以手挡住,始得无恙”。
  时过不久,山东巡抚丁宝桢东行,赴青州、莱州、登州三府勘察灾情,进入益都县境,数百名妇女拦在轿前,求告大人救命。其随员赶紧散发铜钱,饥民千恩万谢,巡抚大人的轿子才得以放行。
  赶到青州城,丁宝桢了解到这里“无法无天”的状况后,摘去了青州知府富隆阿、益都知县刘克方的顶戴,告诫他们如果不能维持社会秩序,就免去他们的官职。
  刘克方只好将所谓的“暴民”抓起来,锁在木笼子里。“暴民”在里边既站不直也坐不下,慢慢地活活饿死。
  行刑的地方,靠近李提摩太的后院。他观察到,“这种可怕的惩罚每天都在进行”。其中,“一个下级军官因为暴力抢劫被斩首”。
  在官府的镇压、威慑下,益都县社会秩序基本恢复了平静。
  知府富隆阿的乌纱帽没有丢掉,但是,知县刘克方、代理县丞乔光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益都县图志》记载,1876年益都知县、县丞都换了人,新上任的知县是徐家杰,县丞为王日华。刘克方、乔光晋二人究竟是调任他方,还是被撤职,尚待考证。
  治安状况有所好转,穷人们的饥饿之苦却日甚一日。李提摩太下乡住在一个村子里,正要吃午饭,发现一群孩子坐在不远处的树下,从篮子里抓出野菜、树叶生嚼着吃。
  李提摩太将饼干分送他们一些,孩子们非常高兴。李提摩太看到一个孩子面色赤红,眼睛浮肿得眯成了一条线。问他什么原因,旁边的大人告诉他,这是吃刺槐叶子中了毒。                李之凡 尚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