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重酸重碱加强漂配出洗衣料
2014年08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酸重碱加强漂配出洗衣料



央视曝光大连黑洗衣厂使用化工原料混洗各类衣物
  近日,大连一黑洗衣厂被央视曝光。记者发现,这家洗衣厂承包了六十余家酒店的洗涤工作,使用的都是自己配制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洗涤化料,水洗车间污水横流,没有漂洗,不中和过酸,并只洗涤一次。不仅如此,一些医院的洗涤物和社会其他来源的洗涤物也混在一起洗涤。更有甚者,将看起来干净的物品,不过水直接熨烫打包。
看着是很白,洗的过程却很黑
  旅游旺季里不少人都会出门住宾馆、酒店,那里的床单、被罩、毛巾、浴巾等换洗量很大。酒店业常把它们叫做布草,一般都会送到专门的洗衣厂去洗。布草洗完了看着是很白,但实际上洗的过程却很黑。
  位于大连市高新园区的一个大院既没有门牌号,也没有单位名。一个简易大棚是洗涤车间,空地上随处堆放着散开的床单、被罩、浴巾、枕套等宾馆用品,还有酒店里使用过的台布,几台水洗机在不停地运转着,看上去这生意还挺忙活。
  据了解,这是一家没有正规手续的黑洗衣厂。记者看到,水洗机的旁边有一个大缸,里面盛着白色的粉末。墙边堆着几个蓝色的塑料桶和装着化工原料的塑料袋,院子里堆着一些蓝色或白色的塑料大桶,里面也装着同样的粉末。这就是洗衣料,但大桶外面却没有任何标志。
强酸强碱配成洗衣“核武器”
  一位业内人士说:“洗衣料是自己配的,成分有重酸、重碱,再加上强漂,洗得又白又快。想快想白让它快速去污,就需要这个强力的成品料。用的都是猛料,我们拿它当‘核武器’使用。”
  这位业内人士称,为节约成本,很多洗衣厂都使用低价购进的化工原料自行配制洗涤剂,行业内有专门配料的人。“专门有一个行当,他掌握了配比的比例,配成没有商标的成品料,用它去洗布草,就便宜很多。”
  这些洗衣厂的化工原料是从哪里买的呢?记者来到大连某化工有限公司。听记者自称是开洗衣房的,工作人员什么都没问,就开了一袋草酸。还热心地说自己认识专门配料的人,价格很便宜,可以帮忙介绍。
医院布草和民用衣物一起洗
  正规的水洗有着严格的流程,要经过分拣装机、预洗、主洗(分为低温和高温两步洗涤)、脱水(一般情况下投水、中脱要三遍,最后一遍要进行中和过酸,再进行高脱)。
  而大连市的这些小洗衣厂又是怎样洗涤的呢?在大连甘井子区海贸路的一个黑洗衣厂里,简陋的水洗车间污水横流。脏的布草直接被扔进水洗机里,半自动水洗机只转动一遍,没有漂水,工人就把里面的布草捞出来,放到脱水机里。水洗过的床单、被罩直接被工人放进熨烫机,直接被熨烫,最后叠好打包。
  据业内人士说,一些小洗衣厂,在分拣时把一些看起来干净的布草,简单过水或者根本不过水,就直接熨烫打包。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种情况:有的洗衣厂,把医院的布草和民用的布草放在一起混洗。在一家洗衣厂的二楼,洗好的布草和衣服捆扎好后堆在墙边,几捆蓝白条纹的是医院的病号服。知情人说,这家洗衣厂是将医院的和民用的布草直接放在一起混洗。
◎专家声音
行业标准不全 监督亟待健全
  我国对洗染行业有明确规定,洗涤化料必须按照科学配比来生产,洗衣厂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成品洗涤产品,而不能使用三无产品。因为洗涤化料既要满足洗涤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而小的黑洗衣厂则直接使用一些非法原料简单配置后进行洗涤。
  专家指出,一些小的洗衣厂使用了正规产品禁止使用的双氧水、火碱等化工原料。还有些洗衣厂自行配制洗涤料,配制比例不当。有的会采用强酸、强碱,使用这些化工原料洗涤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投水,中脱甚至中和,有害物质可能会残留,对人的皮肤是有危害的,造成皮肤瘙痒,出现红疹甚至过敏。
  央视曝光黑洗衣厂后,引发网友热议。网友@呱呱叫的青蛙留言称:“强酸、强碱,这是要我们命的节奏啊!”网友@南暖暖称:“这以后谁还敢去住宾馆啊。”网友@小温情称:“以后衣服还是自己洗吧,别麻烦黑洗衣厂了,说不定会传染什么皮肤病。”
  偷工减料,胡乱配制,只为了节省成本,不顾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黑洗衣厂真是黑;而且洗过布草的化工原料还随意排放,污染环境。这种黑洗衣厂存在的时间并不短,害处也不少,怎么就没人来管管呢?
  采访中专家介绍,现在洗涤行业的标准尚不完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门槛不高,监管缺位,致使该行业乱象丛生。洗衣厂是制造干净的,他们自己得先干净起来。


◎相关新闻
抽检224件充电宝,无一合格
  24日,央视曝光了充电宝电源容量虚标、安全性等问题。在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充电宝的一次摸底检测中,共采样32批次产品、224件样品,结果竟全部存在质量风险问题。质检总局称,抽检的充电宝主要是存在“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塑料外壳不阻燃”以及“重物冲击可能短路自燃”等安全风险。
32批次充电宝都存安全风险
  为了对国内充电宝市场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分别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与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对国内充电宝市场进行全面的质量风险监测。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对全国充电宝的检测,一共采样了32批次产品,每一批次选取7款样品,一共224件样品。
  参照移动电话电池等产品相关标准,深圳和上海等地的检测部门集中对32批次224件充电宝样品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检测,结果发现,32批次的充电宝全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六批次样品内部短路致自燃
  记者了解到,此次32批次充电宝在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中,有6批次发生起火爆炸。在检测过程中,记者目睹了检测人员拆卸一款充电宝进行测试时,样品发生内部短路导致自燃的情况。
  目前国内充电宝市场良莠不齐,质量安全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明确的充电宝生产规范和检测标准,众多小品牌厂商采用劣质电路板、锂离子电芯、不阻燃的外壳等材料,生产山寨产品,甚至是三无产品,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报综合央视、《北京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