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杭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风度不凡的一代名相张九龄自盛唐时有感而作的诗句,穿越了千年历史的风雨,久久传诵不衰,因为它与中华文化中亘古就有的念乡思亲、企盼团圆的大众文化心理相契合,深深触动着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故乡情、团圆情。 去年中秋前夕,我的一位在潍坊主营台湾茶的朋友来电话说台湾友人寄来了几盒台湾月饼,有我的一盒,让我去他店里拿。拿到月饼,我和妻子在家着实细细端详了一番,这是一盒正宗的台湾月饼,寄托着台湾友人漂洋过海的真挚情谊。台湾月饼的包装和内里一面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一面又不忘体现出地道的台湾特色,把两岸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 品着香甜味美的月饼,我们不禁想象着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过中秋时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是一家人围坐一桌静心赏月,互道寒暄?还是一边品着芳香四溢的冻顶乌龙,一边用味蕾感触着月饼的甜蜜,茶馔共品?还是像大文豪苏东坡那样把酒问月,觥筹交错,酣畅淋漓?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那一刻两岸民众的心中拥有一轮共同的明月。 台湾和祖国大陆血脉相连,曾经看过安丘电视台《家乡》栏目那期专访年过八旬的台湾著名画家高滢先生的节目,先生原籍潍坊安丘,与我可谓是地道的老乡。1949年,在那个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里,19岁的他被国民党抓壮丁带到了台湾,当时甚至都还未来得及跟父母亲人道一声别。到台湾后,他做过台北市政府的秘书,退休后,才开始潜心学画国色天香的牡丹,但心中始终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故乡。两岸开放探亲后的上世纪90年代初,先生才终于能够有机会回到自己离别60余年的家乡,见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土和亲人,那时,父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先生来到姐姐家里,咬了一口家乡的景芝三页饼,而后便嚎啕大哭,那个景象让人为之动容。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那年先生在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作画,有围观人群问起先生的籍贯时,他自豪地说是山东安丘,在场民众有的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先生便郑重其事地说道:“你们知道大文豪苏东坡吗?苏东坡在密州做知州时中秋节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时他喝的酒就是我家乡安丘景芝产的美酒。”现场顿时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今年的鲁台经贸洽谈会即将在潍坊开幕,中秋节的脚步也悄然临近,鲁台会适逢中秋节,无形中又拉近了两岸民众的距离,进一步满足了情感诉求。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时,两岸民众通过电视节目可以同步关注到鲁台会的盛况,感受两岸进一步加强交流、密切合作的现实意义,真可谓美事一桩!
作者简介:宋杭之,1986年出生,安丘人,现任潍坊市公安消防支队宣传科副科长,副营职参谋,《潍坊日报·公安特刊》“潍坊消防”专栏主编。先后在《潍坊日报》潍坊周末北海副刊、《齐鲁晚报·今日潍坊》白浪河副刊、《潍坊晚报》艺文流风等报刊上发表散文30余篇,受到报社和读者的好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