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们学校发展历程的旗帜 |
教师节即将来临,本报展示我市部分优秀教师风采 |
|
|
|
武芳和学生们。 |
|

|
|
有人说,老师是烛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有人说,老师是翅膀,让学子在太空翱翔;有人说,老师是阶梯,用自己的身躯托着我们登高的脚步。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历来尊师重教。如今,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为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本报特地展示我市部分优秀教师的风采,把他们的先进教学事迹、教学感悟等,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本报教育热线:王叶妮13806491802;韩青13953610038。 武芳 大家的“老大姐” 武芳,奎文区实验小学一名普通数学教师。她在29年的从教生涯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好评。武芳在奎文区实验小学的发展历程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是该校优秀教师的代表。 住院也不耽误上课 由于奎文区实验小学教师紧缺,作为该校的一名老教师,武芳担任着高年级的数学、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科学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后,由于学校活动太多,武芳累得耳朵突然听不见了,头痛得厉害,人也站不住。“当时我们王校长让我到市人民医院看看,但考虑到我当着班主任,要给孩子们上课;上午第二节课后有课间操要查看;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大课间,班主任也得看着。时间这么紧张,我根本走不开。”武芳对记者说,她最后选择到最近的市中医院就医,每天下午上完大课间、孩子放学后,她才去医院打吊瓶,回来之后就又站在了讲台上。 武芳当时共住院12天,但是她一天也没在医院待过,有几次下午放学她去医院晚了,打吊瓶的护士还很不耐烦。 众人的知心大姐 武芳对工作总是满腔热情、一丝不苟。她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她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并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年轻教师。年轻的教师也总是将“难啃的骨头”交给她,大家都亲切地称她“老大姐”。她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正是因为武芳高尚的人格魅力,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对她倾诉。她也总是耐心地倾听,然后对他们进行开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武芳为了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一致认可。由于她常年如一的敬业、爱岗,教学成绩突出,在每年一度的年终考评中,她多次被评为优秀,而且基本上都是全票。 张春梅 要教纯正的英语 张春梅,青州市北关初级中学英语教师,1999年从昌潍师专英语系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英语教师。15年来,她钟情三尺讲台,勇于实践、创新,在教育改革中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她曾获山东省2013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山东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刚参加工作时,张春梅满怀激情,想好好干一场。但不久,她的心就凉了半截,因为班里很多学生连英文字母都读不准。 英语,正确地听、说、读、写太重要了。学生们发音不准,学习方法不对,怎么办?张春梅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小县城的学生接受纯正的英语教育。 因为不仅要补学生落下的底子,还要保持课程进度,所以张春梅几乎把一分钟掰开来用。为了创造英语语境,她大胆进行全英语口语授课,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回答。日复一日,学生们总算能开口讲英语了。而张春梅的教学实践也日益丰富,取得越来越多成绩。 本报记者 王叶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