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鲁台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鲁台会
 
标题导航
非遗大师秀绝技,市民过把瘾
2014年09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大师秀绝技,市民过把瘾



  9月3日,鲁台会进入第三天。当天上午,记者在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展区遇到了不少“熟面孔”,很多市民之前连续来展区里逛了两天,依然没有逛够。本届海峡两岸非遗联展除了强调原生态的呈现、个性化的布展外,还特别注重现场的互动性和市民的参与,市民跟艺术大师面对面互动,直呼过瘾。
竹编 编件小竹器不用五分钟
  9月3日上午,记者在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展区,看到来自台湾的竹编工艺大师李荣烈正在编制竹器,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今年已80岁高龄的李荣烈双手翻飞,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一件非常精致的小竹器就编好了。他把这件小竹器送给了现场的一名小朋友。
  李荣烈告诉记者,他从事竹编工艺60年,随着时代发展,竹编器具用武之地越来越小。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他创作了篮胎漆器,这是结合竹编技艺和漆艺所形成的一种新工艺。如今,跟他学习的人特别多,他很自豪。
缠花 丝线绕指缠出艺术精品
  在展会现场,记者见到了来自台湾的缠花工艺大师陈惠美。她戴着眼镜,端坐桌前,细细的丝线在她的指间缠绕,任周遭人来人往,她只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
  陈惠美说,她的作品以传统技法为基础,保留了缠花工艺中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同时又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创意,希望在看似普通的作品中展现精巧的美术工艺价值。
  记者看到,很多市民在专注地观看陈惠美创作,不时啧啧称奇。“从这些作品中不但能看出这门艺术的魅力,而且能从中领略台湾的一些民俗文化。”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
苗银 八根银丝合成一根银片
  当日,记者在展区见到来自贵州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大师吴水根时,他正在来回折着一根小银片。吴水根告诉记者,这根银片看上去不起眼,其实是用八根银丝合并到一起做成的,这门独特的技法就是他家传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除了普通银饰,吴水根身前还摆放着不少银饰艺术品,以吉字鸟和龙船最让人称奇,它们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吴水根说,他希望创作出一些银饰艺术精品留传后世,走高端路线也是苗银出路之一。目前,吴水根的徒弟已经遍及全国各地。
市民 现场学习传统手工技艺
  本届海峡两岸非遗联展上除了强调原生态的呈现、个性化的布展外,还特别注重现场的互动性和市民的参与,除了台湾非遗展区内艺术大师现场创作外,“指尖的记忆——传统手工技艺展区”和“流彩的岁月——传统美术展区”中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都在现场创作。
  记者在钧瓷烧制技艺展区看到,一把刻刀在制瓷师傅手中飞舞,优美的形态和线条使泥坯逐渐鲜活。不少市民还在拉胚师傅指导下,在拉胚机转轮前尝试做瓷器。 文/本报记者 韩镇 赵春晖 李早花图/本报见习记者 王雅萍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