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诸城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鲁台会
 
标题导航
“变味”月饼会失去整个中秋
2014年09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味”月饼会失去整个中秋



作家冯骥才接受中纪委官网采访时说,反腐最重要的是树立正气
  “这些年,我们把月饼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了,把我们的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实际上把我们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同时把一些功利主义庸俗的东西偷换到月饼里面去了,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别小看这小小一块变味的月饼,我们失去的是整个中秋。”近日,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接受中纪委官网“聆听大家”栏目采访时说,官场风气清,社会风气才会正,反腐败最重要的是树立正气,“树立一个国家民族的正气、党的正气”。
  以反腐为主要职责的中纪委,为何选择冯骥才作为专访对象?专访重点谈了哪些内容?近日,冯骥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王岐山的决心让我们放心”
  记者:中纪委的职责是反腐,而你是作家、民俗专家,中纪委官网对你进行专访,你当时惊讶吗?
  冯骥才:不惊讶,也不觉得突然。我认为中纪委是想了解一下社会各界对“反四风”是怎么看的,所以找到了我。而且,中纪委官网也不是第一次采访我了。
  记者:上一次采访是什么时候?
  冯骥才:去年中秋前,王岐山书记到天津来,调研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纠正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情况,邀请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谈了谈“反四风”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纪委官网后来刊登了我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记者:这次专访也是到天津找你吗?谈了多长时间?
  冯骥才:大概半个多月前找到了我,谈了好几个小时。讲了很多,有我从事的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我为什么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作家的社会责任,作家和群众的关系,我的作品为什么都是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还有民俗方面的内容,中秋节快到了,重点谈了谈传统文化和社会风气。谈到社会风气,也就谈到了中央整治“四风”,也就谈到了反腐。
  “跟王岐山接触得不多”
  记者:去年的中秋座谈会,你向王岐山直言,节日内涵被奢靡之风糟蹋变味了。这次专访,你还是持这个观点?
  冯骥才:去年我主要谈的是我们的节日内涵被偷换了,比如中秋节,月饼本来是团圆的象征,但却变味了,变成了节日礼物,礼物当然是越豪华越好,这就注入了很多功利性的东西,越来越奢华,月饼原来的朴素的美好的诗意的概念也就被偷换了。月饼表面看来做得挺漂亮,可实际上丢掉的是一种传统精神。这对做文化的人来说,很忧虑。不正之风、奢靡之风,毁坏了很多美好的东西。这跟官场风气分不开,官员之间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推崇权贵。官场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官场风气不清,奢靡之风盛行,社会风气就不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官员的价值观,政绩观,官员是需要有政绩的,但如果官员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从自己的政绩角度出发,那么官场风气就不能好转。这就影响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影响社会的评价标准,风气不正,歪的斜的就都出来了。这次(专访)也讲了不少这些观点。
  记者:除了去年中秋前的座谈会,你跟王岐山接触得多吗?
  冯骥才:我跟王岐山书记接触得不多。但他讲的这条我印象很深,要让官员“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我认为,“不敢腐”就是反腐,只有坚定不移地反腐,才能让官员“不敢腐”;只有依法治国制度反腐,才能让官员“不能腐”;只有真正解决价值观问题,使官员有国家和民族情怀,为国家和民族做事,才能达到“不想腐”。价值观的问题不解决,不可能不想腐。
“反四风才是回归正常”
  记者:在座谈会上,你感觉王岐山整治“月饼腐败”“反四风”的决心很大吗?
  冯骥才:我听王岐山书记的讲话,丝毫不怀疑他的决心。他的决心,让我们放心。这一年多来,从“反四风”到反腐,让我们清楚看到了两条。第一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谁,都不能违反党纪国法;第二条就是党纪国法神圣不可侵犯。中央推进“反四风”和高压反腐,这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使命价值,明天可能比今天看得更清楚。而且从“反腐”到“防腐”,这不是短时期能解决的,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做。
  记者:今年中秋快到了,对这一年的“月饼腐败”治理,你满意吗?今年的月饼有没有被偷换了概念?
  冯骥才:治理效果很明显,月饼店里的豪华月饼少多了。但是现在还是有一些人认为,现在是非常时期,过一段时间还会回到原来吃吃喝喝、吹吹拍拍的状态。怎么样让这些人认识到,原来的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才是“非常时期”;现在的“反四风”,才是回归到正常状态,这是重点。也就是说,怎样让那些被动的“反四风”的官员,从被动的不大吃大喝、公款消费,变成主动的不大吃大喝,这是重点。      本报综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