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微博炫礼”沦为一场闹剧
拾金不昧反被抓让人心寒
为妻买卫生巾咋就“变态”
“商”月□董建国 
“换水”无异作秀
学生生娃谁之过
让座也得分情况
2014年09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博炫礼”沦为一场闹剧



  希望当地教育部门在回应舆论质疑和关切时,能够切实做到客观公开,披露的信息能再详实一点,反思的态度能再诚恳一点。真相只有一个,如果总是沉迷于“遮丑思维”而动辄搞糊弄人的危机公关,则结果只会是:待到无人相信时,千言万语千夫弃。
  教师节即将来临,一位疑似江苏扬州的教师收了学生家长礼物,并将礼物发在微博上炫耀,同时称:“不要说我肤浅,我更喜欢人民币。”9月6日,扬州市教育局官方微博公布对此事核查和处理结果:博文涉及者系一乡镇幼儿园试用教师,9月4日傍晚,确有一学生家长到该同志家送螃蟹,当时该同志不在家,其堂弟用平板电脑发了此博文。该同志回家发现后,当晚即把螃蟹退还家长,并删除微博内容。此事发生后,所试教幼儿园对其给予不再试用并辞退的处理。
(本报今日A15版) 
  眼见“家丑”已经外扬,扬州市教育局赶在民意尚未在网络上大规模发酵之前,就迅速“查明”事情脉络,果断对相关涉事人员作出“严肃处理”,这样的反应也称得上是“迅雷不及掩耳”。但只消稍加琢磨,如此“干脆”地有些反常的“结案”过程,加之语焉不详的细节说明,难以打消公众的诸多疑虑不说,反倒平添了几丝“掩耳盗铃”的味道。
  在扬州市教育局的官方微博回复中,公众迫切想知道的关于事情前因后果关键信息,不过寥寥数语。这几句“惜墨如金”的话,就包括“事发时不在家,微博非本人所发”,这更像是在为涉事者拼凑“不在场”的证据。这样的说辞,在字面上貌似严丝合缝,但不入情、不入理的“硬伤”,确实难以服众。
  就算这名老师当时不在家,那和“不知情”也完全是两码事。站在家长的角度,送礼当然最好是当面送给老师本人,也好当面为孩子“美言”几句,而即便不能当面“交接”,事前事后电话“确认”一下,也算起码的礼节吧?要说家长不声不响,“偷偷”跑到老师家里把礼品“随便一放”就走人,搞得老师还“毫不知情”,可能吗?再者,涉事老师那个所谓的“堂弟”,难道替人收了东西不算完,还要“立此存照”并上网炫耀一番?再者,微博这种隐私性极强的社交方式,岂是别人能随意“冒名顶替”的?更奇葩的是,用的还是第一人称,这种事谁能信?
  除此之外,当地教育部门对这名“闯祸”老师的身份也是讳莫如深,仅仅只说了句“刚被扬州某乡镇幼儿园试用”便“点到为止”,至于是男是女、年龄几何、任教岗位等信息,愣是只字不提。或许在其看来,既然是“试用”,而非“正式聘用”,那出了问题大可以“一退了之”,无关当地整体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但问题是,所谓的调查结果已显示,涉事老师恰恰是“纯洁”的,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为何辞退这名老师?甚至连同其所在幼儿园园长、所在乡镇中心园园长以及镇中心初中校长也一并“连坐”,或行政警告,或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如此处理,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笔者在此绝非是为鸡蛋里头挑骨头而抠字眼,只不过希望当地教育部门在回应舆论的质疑和关切时,能够切实做到客观公开,披露的信息能再详实一点,反思的态度能再诚恳一点。须知,真相只有一个,如果总是沉迷于“遮丑思维”而动辄搞糊弄人的危机公关,则结果只会是:待到无人相信时,千言万语千夫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