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看看绰号就知落马官员嘴脸
2014年09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看绰号就知落马官员嘴脸
  季建业:“季挖挖”等
  李春城:“李拆城”
  沈培平:“拆迁大佐”
  万庆良:“六百帝”
  武长顺:“武爷”
  曾锦春:“曾矿长”
  徐孟加:“徐三多”
  张二江:“五毒书记”



“李拆城”“六百帝”“武爷”“徐三多”“五毒书记”……
  近年来,一些落马官员或多或少都在当地有着这样那样的绰号。透过这些带有戏谑色彩的绰号,往往能“窥斑见豹”,寻到贪腐官员“东窗事发”前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也能读出当地群众对其“是非功过”的评说。这种“坊间口碑”往往寥寥几字,便将一个腐败官员“丑态陋行”刻画无遗。面对这些绰号,领导干部应有所警醒。绰号从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出现了“偏差”,应该及时纠正,发现问题。
那些落马官员的绰号
1 “大拆大建”型
  一些官员把上项目、搞工程作为增添政绩和仕途升迁的手段,绰号也由此而来。

  在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任上,整座城市成了一个大工地,他本人也被南京市民送上了“季挖挖”“推土机市长”和“砍树市长”等绰号。
  季建业并非个案。
  十八大后落马的首位省部级官员、四川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曾是因拆迁而出了名的官员。在其担任成都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因为拆迁而被成都市民称为“李拆城”。
  还有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人送绰号“拆迁大佐”。他曾被媒体曝光在群体性事件中私自“调动警力”,并因大拆大建、学日本语气说话而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拆迁大佐”。

2 “作秀”型  
  此类官员秀“爱民”、秀“清廉”、秀“简朴”,秀自己如“及时雨”般急公好义。

  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是秀“简朴”的典型。
  落马前,坊间就将其戏称为“六百帝”。万庆良在2011年就“房价飙升广州市民幸福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工作20多年还没有买房,还住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的宿舍,每月交房租600元,当然政府补贴一些。”在广州临江地段,珠江帝景小区的市场租赁价格远不止600元。万庆良秀“简朴”未果,“六百帝”的绰号却不胫而走。
  今年7月“落马”的天津市原政协副主席、原公安局局长武长顺,坊间送绰号“武爷”,他“秀”的则是“江湖义气”。
  “武爷”在天津市公安系统工作40多年,加上性格豪爽,外出时经常一身便装,被一群穿着警服的下属簇拥着走在前面,显出一股“江湖气”。
3 “贪腐堕落”型
  此类官员的特点是贪得无厌,独揽大权,且肆无忌惮,几乎在任上时其为所欲为的情形就已经被当地群众熟知。

  已经被处以死刑的湖南郴州原市委副书记、原纪委书记曾锦春曾被当地群众称为“曾矿长”,他曾在担任市纪委书记的同时兼任郴州煤矿整顿小组组长,独揽矿权,借此身份大肆索贿。
  2013年被免职的四川雅安原市委书记徐孟加,被举报称其贪腐、淫乱、以权谋私,因其“钱多、房多、女人多”被坊间戏称为“徐三多”。湖北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被称为“五毒书记”,坊间传他“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
专家声音
“绰号是百姓心目中形象的反映”
  “过度集中而缺乏制约的权力和社会支配能力,使得一些官员能够偏离法律轨道,缺乏有效监督又导致个别官员违法违纪时肆无忌惮。”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杨天保说,“官员是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群众看在眼里,一些地方‘权力的市井化’自然导致民间解读的‘市井化’,由此产生了贪腐官员的绰号。”
  广西师范学院公共传媒学者方邦超认为,坊间绰号是官员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集中反映。这些落马官员的作为,早在被查处之前,就已经以绰号、民谣等方式在群众中口耳相传了。
  近年来,一些城市官员热衷于搞城建,借旧城改造、交通建设等项目塑形象、添政绩,甚至谋取私利,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城建项目多,拆迁征地工作繁重,不少贪腐官员的绰号也由此得来。
  据报道,季建业在“落马”前经常强势推进各种大项目,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现场办公、现场拍板,事后再补手续。
  方邦超说,搞形象工程固然可以因为“看得见的政绩”而受到赏识和提拔,但如果工作中漠视法规,不按程序推进,而是搞起“一言堂”,迟早会因为违法违纪受到相应的处分乃至法律制裁。

“绰号往往是腐败的信号”
  “官员的绰号往往是腐败的信号。”福建社会法学学会会长汤黎虹说,腐败官员的绰号并非案发后才有,而是案发前就在民间流传,路人皆知。
  桂林理工大学教授曾鹏认为,官员绰号是群众对官员形象的另外一种概括,每个绰号的背后都会流传着这样那样的故事。这些绰号反映出的问题已经很集中、很明显。
  一位常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办案人员向记者透露,在日常监督和案件侦办过程中,办案人员收集的大量信息中,就包括官员的绰号、官员所在单位的声望、官员在主管行业领域的口碑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官员是否清廉,是否经得起各种诱惑的有力佐证,也是深度侦办案件的关键因素。”
  杨天保认为,官员绰号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一、二把手有绰号,三、四把手没声音,考察升迁的时候,绰号往往被认为是有魄力、有胆识、有突破能力的标志,但落马之后,绰号就成了贪污腐败的佐证,“可以从这些绰号中及早发现一些官员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
  汤黎虹建议,针对落马官员的“绰号”,应有的放矢地清理这些绰号背后暴露出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干部队伍等问题。

◎王岐山
反腐严惩 “三种人”
  8月25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并作与反腐工作有关的报告。
  王岐山在报告中指出,“反腐工作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立竿见影。”除了要将工作做具体,还要有重点。那么,哪部分人将成为反腐败工作严查的重点?王岐山透露,反腐败要严查三种人,那“就是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手、继续贪污腐败的人,要严查,要从重严惩;再一个,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必须处理,从重严惩;第三个,重要岗位上将要提拔的干部,决不能让他们“带病”上岗,不行就得处理。”
  提问环节,有委员问道“反腐有无时间表”,王岐山简短有力的回答,“反腐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支几招
官员作秀 防范指南
  一条网友“偶遇”江西新余市委书记捡垃圾的微博,从上周末开始连遭网友质疑。其中疑点包括爆料网友发布微博后,新余市委宣传部官微@新余发布6分钟后便作了转发,还称联系上了该网友。此外,有网友发现,爆料网友@橙子loveyou的微博信息显示,她曾在宣传部门实习,工作就是“写微博”……
  不出所料,新余官方并不同意网友的意见,当地党报事后刊文坚称,网友与市委书记确系“偶遇”,当时网友看见书记“为捡一个蛇皮袋钻进树丛里,赶紧拿起手机,抓拍这一美丽的瞬间”。
  当然,这不是个案。官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却屡屡被疑作秀,早已是一个现象级的话题。
  综合诸多“偶遇”案例,官员上街应注意几点。
  首先便是随从要少,阵势要小。虽说在某些地方官民矛盾已是积重难返,没有哪个老百姓会对上街扫垃圾、躬身排涝的官员不客气吧?因此,官员既然是做好事,就没必要让下属层层防范。而一旦人少了,“被偶遇”的概率也会降低。
  二是,官员即便被网友偶然发现,官方也不必通过媒体大肆宣传。在这些年来的“偶遇”中,除了做好事,官员乘地铁、赶火车也曾“被偶遇”。这么正常的事也被广为报道,难免不被质疑另有目的。
  最后一点,无论扫垃圾还是坐地铁,如果官员成年累月地坚持为之,也能堵住他人的嘴。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