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潍坊的七位古代名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王之翰:子承父业教出状元
2014年09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之翰:子承父业教出状元
  王之翰故居。



  王之翰字次屏,号湘筠,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生于潍县城里城隍庙街一书香门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任过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曾在家设馆授徒多年,也曾在外地多处书院主讲,是清末教育家、书法家,状元曹鸿勋的恩师。
出身于名门望族 家中出了俩进士
  王之翰(1819-1884年),字次屏,号湘筠,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潍县城里城隍庙街一书香门第。
  王氏家族是潍县的名门望族,王氏来潍,虽有多种渠道、不同记载,但潍城王氏许多都是祖居在潍州北海北张氏庄,王氏虽比不上潍县丁、郭、陈、张四大家族,却也是潍邑望族。王之翰祖孙几代人也都青史有名。祖父王承德是一硕儒,在地方上享有声望。
  王之翰的家庭是地道的书香之家,祖父教子有方,父亲王延年是嘉庆进士。他家所藏图书甚多,王之翰从小就喜好读书,又加上天资聪明,读书往往过目不忘,人称天才。
  王之翰之父孝廉方正,后以母病告归。少年王之翰在父亲开设的塾馆内读书,受到其父的严格要求、悉心教诲,每考必得案首。
  科举时代人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莫说是全国规模的会试要得个进士,就是一个省的乡试,要中个举人,也难上加难。而在其父亲的塾馆内,46人中竟有8人高中进士,可谓奇迹。
  王之翰十几岁时,就和一些可称其父辈的老童生一起去应府试,被人称为神童。二十岁时就脱颖而出,乡试中举,二十五岁就高中了进士。既有自己的刻苦努力,也与家教和书香门第大有关系。
  王之翰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潍城乡贤曾任闽浙总督的刘鸿翱,听说王之翰中式授官,即为文称:“之翰英年捷南宫,入祠馆,逾科散骑授编修,国朝二百年来潍邑四人而已。”

修书撰史掌管科考,培养状元曹鸿勋
  王之翰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很明显是编修国史,兼礼部的礼仪、祭祀、贡举之事,任的是学官。后来的任职,如同治三年(1864年)和九年的顺天府同考官,光绪二年(1876年)的广东乡试考官,都是掌管开科考试,录取优学生员,也都是学官职责。光绪四年所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任文渊阁直阁士十余年,由于他熟悉典章制度,凡有编辑后辈皆奉为楷模。人们都知道,修皇帝本纪,是一项极为神圣,极其严肃的事情,皇室只相信“为人厚重缄默,不务赫赫名,而胸襟洒落有如光风霁月”的王之翰,要他主修穆宗(同治)的本纪,“其范例皆所手订也”。至于主讲顺德龙岗书院、广平清辉书院,济南泺源书院,则更是教授、训导等学官的本职工作。无论是在哪所书院,任何职务,王之翰扎实的作风,饱学的知识,都赢得了学子和社会的好评,皆负盛名。总起来说,王之翰前后为官三十多年中,所做的事不是礼仪、贡举,就是掌管科考,再就是修国史,还有在外地书院主讲,可以说做的基本都是教育的工作。
  王之翰教书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晚年在外地多处府学从教,是训导、教授,所教生员许多都乡试中举,不少礼部会试考中进士,有的成为朝廷官员,有的成为封疆大吏,有的成为带兵将领,也有的成为著名学者,为各地培育了大量人才,服务国家社会,业绩斐然。
  二是咸丰初年到同治十年,十几年的时间,王之翰在家守孝办学。史载“咸丰初,连遭亲丧,家居不求仕进,教授生徒者久之”。王之翰的父亲,本来就是辞官不做,回家赡养老母的孝廉方正,在家设馆授徒,晚年于春秋三传史汉之文精研不息,并有著述的一位名师。王之翰子承父业又在家教授生徒,从学者皆潍邑出类拔萃的秀士,由于府试乡试中式者多,王之翰的名声日隆,学生慕其名者悉来求学。潍县状元曹鸿勋二十岁考中秀才,才学颇得金石学家陈介祺的赏识,认为前途无量,陈介祺深知王之翰博学多才,在潍县城里,品学皆为翘楚,便把曹鸿勋交给他。在王之翰的培育下,曹鸿勋终于独占鳌头,一举成名,成为状元。故人称王之翰为状元恩师。
诗词书法样样在行,消寒歌家喻户晓
  王之翰是学官、名师,也是诗人、书法家。史书称他“工诗词,精书法,小楷尤妙,向无苟笔,对后世影响很深”。
  其弟子学者张昭潜说:“乃师书精小楷,人得寸纸,珍之兰亭。”王之翰所写《九九消寒歌》为七言绝句,描摹冬日每九中的自然景色,反映农家生活,具有田园之风。
  光绪十年(1884年),王之翰在济南去世后,同里门人在私谥恩师为“文敏先生”的同时,把先生的《九九消寒歌》,刻成《九九消寒图》,以八卦爻象图形,分为九九八十一格,每“九”为一组,并附消寒歌中每九的诗句,用八开纸大量印刷,每年冬至前,由叫花子们分送到各家各户,赚几个铜钱,一来发扬了王之翰的佳作,同时也算是对乞丐的一点接济。
  人们从交九开始每天用笔涂染一格,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出九。因而,王之翰的名字及《九九消寒歌》在潍县一带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相关链接
《九九消寒歌》
  一九冬至一阳生,
万物资始渐勾萌。
莫道隆冬无好景,
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
田间休息掩柴关。
室家共享盈宁福,
预计来年春不寒。
三九严冬水结冰,
罢钓归来蓑笠翁,
虽无双鲤换新酒,
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遍地平,
朔风凛冽起薪晴。
朱绨公子休嫌冷,
山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
茗香椒酒答神庥。
太平天子朝元日,
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元佳景多,
满城灯火映星河。
寻常巷陌皆车马,
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
堤边杨柳欲含烟。
红梅几点传春讯,
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迟迟,
名花先放向阳枝。
即今河畔冰开日,
又是渔郎垂钓时。
九九鸟鸣上苑东,
青青草色含烟萌。
老农教子耕宜早,
二月中天起卧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