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潍坊新闻·重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标题导航
让全市百姓享受更公平教育
自觉当好尊师重教的表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4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觉当好尊师重教的表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杜昌文同志在全市庆祝第30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摘登)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第30个教师节,表彰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潍坊教育改革发展的部门单位、有识之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潍坊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市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称道的辉煌成就,在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诸多方面,都探索创造了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成功经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教育也因此成为了人民群众满意度最高的领域,成为了潍坊文明进步、科学发展最突出的亮点。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进入转型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也有着更为殷切的期盼。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育优先、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把潍坊建设成为教育名城,让全市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公平、更优质、更满意的教育。主要是办好三件事:
  一是适应城镇化进程,优化教育布局。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的过程是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也必然是教育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目前我市正处在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历史时期。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在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在加快聚集,使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优化教育布局提出了严峻挑战,仅潍坊中心城区就亟待建设17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我们必须顺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从调整教育布局入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既要让进入城镇的孩子能上好学,也要下气力办好农村学校,让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是适应转方式需要,完善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我们要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着眼于解决职业教育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三难”并存的尴尬状况,兴办一批“能对路、真管用”的职业技术院校。要着眼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四一三”八大战略重点和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的区域发展战略,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学科设置,面向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不仅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同时还要按照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要求,加快滨海科教创新区开发建设,尽快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公共实训基地和海洋经济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适应现代化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认真总结我市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改革,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使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均等、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要围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自由全面发展,尤其是要打破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天花板”,贯通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使学生都能有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都能掌握一技之长;要围绕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深化改革,实行管、办、评分离,加快建立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真正让懂教育的人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管学校,并且让老百姓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评价学校、评判教学。通过综合改革,让教育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教育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神圣使命,我们特别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只有让最优秀的人才当老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全市人民子孙后代的前途,为了潍坊未来长远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下功夫强化完善教师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引导最优秀的学生上师范院校,选拔最优秀的人才来教书育人,营造最优越的环境鼓励老师们全身心地投身教育,真正使教师成为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真正作为改善民生之首,自觉承担起发展教育的责任,科学把握经济社会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认真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
,当好尊师重教的表率。既要亲自抓发展规划、抓校舍建设、抓经费保障、抓教育改革,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还要注重健全完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责任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形成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二要大力支持和推进教育改革。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专门研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先领域,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都要把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更新思想观念,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破除一切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坚决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无论是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是与教育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都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有序配套的推进,尤其在教师编制、职称评聘、教师招聘、经费保障等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立足优先发展教育,对有关教育改革事项给予积极支持,扫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三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要把投资教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地持续增加教育投入。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在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教育的积极性,畅通社会投资教育渠道,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各项优惠政策,强化对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兴教助学的浓厚氛围。四要切实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坚持从优待师,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教师,把提升教师社会地位与提高教师物质待遇统一起来,在提高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水平的同时,还要及时帮助解决老师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尤其要格外关心和爱护农村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的教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