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潍坊新闻·民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标题导航
政策性农业险咋就“不保旱”
2014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性农业险咋就“不保旱”
  大图:王召滨从地里掰下玉米棒与正常的玉米棒作比较。 小图:玉米粒都是一颗颗小水泡。



潍城南乐埠村逾八成玉米严重减产,大旱面前保险毫无作用
  今年,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南乐埠村全村近2000亩玉米地,有超过80%出现严重减产甚至是绝产的情况。9月7日,记者在村民的地里看到,除了地头上的玉米棒个头、玉米粒比较正常外,离地头两三步远的玉米棒个头要么跟香蕉一样,要么没有玉米粒,而究其原因都是天气干旱所致。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表示,政策性农业险保涝不保旱,对于这些因干旱减产的农户来说,这项政策也是有心无力。

忙活了大半年,种了一地“草”
  “去年秋天太旱,村里的土地没水浇条件,所以绝大多数人家里没有种植小麦,本想积攒地力让春玉米长得好点,没想到春天旱完夏天接着旱,春玉米生长情况非常不好。玉米不结果,跟种了一地草没啥区别。”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南乐埠村的村民王召滨说,虽然村里没有灌溉条件,但若风调雨顺也能保证1000多斤小麦和1000多斤玉米的产量,今年却几乎颗粒无收。
  “因为没种小麦,所以村民大都想用玉米换白面吃,可现在家家户户面临严重减产,都有些慌了。”王召滨无奈地说,本想着辛苦半年换来好收成,没想到大片的玉米地里无收获。
  9月7日中午,记者来到南乐埠村西,远远望去,成片的玉米随风摇摆,煞是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发现除田边的几排玉米棒长得稍微正常外,走进地里两三步就再也见不到大玉米棒,全是刚鼓肚的青玉米棒,又小又瘦,一副难成熟的模样。
  “随便到一块田里看看都是这个情况,而且玉米粒还都是水泡泡呢。”王召滨说,往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春玉米该收获了,可今年却是这个样子,一亩地能产300斤就不错了。

天气干旱,村里缺少灌溉条件
  记者了解到,该村共有玉米地2000余亩,目前超过80%的地块严重减产,其中上百亩地几近绝产。
  “附近几个村子因为靠近庙子水库下游的一条河,有灌溉条件,所以玉米长势不错,我们村的土地却因无水灌溉而严重减产。”村民尹春堂告诉记者,村里大面积玉米减产是因为今年天气异常干旱,而村里的田地又缺少灌溉条件所致。受地形影响,南乐埠村附近打井难见有水,即便是打深水井,井水也不足以用来灌溉。
  尹春堂家种了4亩地,几乎颗粒无收。“这4亩地成本接近800元,现在一斤玉米的收购价格才1元多,就算按照最大的产量算,这4亩地也就能收1000斤,最后收玉米的时候,如果再用机器收,按照去年的价格,4亩地还得花320元,不仅保不住本,这样算来还要亏本。”尹春堂说,他们村给庄稼统一入了保险,一户交了10元钱,今年玉米因为干旱减产,不知道保险公司能不能给赔偿一部分。
  “不用赔多了,一亩地赔偿三百元,我们就知足了。”尹春堂说。
◎市农业局
政策性农业险 “保涝不保旱”
  从去年开始,由于“秋冬春夏”四季连旱,全市部分地区干旱情况严重,潍城区、坊子区和昌乐县部分地区的玉米地出现大面积减产的现象,像是这样十年不遇的天灾连旱,农民们是否有办法减免损失?政策性农业险又是否可以发挥作用?
  潍坊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政策性农业险多针对玉米和棉花等作物,农民如果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一旦遇到因为涝灾和雹灾而导致大面积减产或是绝产的情况,是可以获得每亩地不超过400元的保险补偿,但不包括旱灾。“保涝不保旱是有明文规定的,所以像今年遭遇干旱减产的粮食政策性农业险很难发挥作用。”该工作人员说,由于干旱,导致潍坊全市100万亩土地受灾,一些缺少灌溉条件和无井水灌溉的地区,只能靠天吃饭。虽然各部门都组织了抗旱工作,但旱情严重,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
    文/图 本报记者 窦圆娜 李廷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