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新闻·民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标题导航
设非遗专业,没招起生来
“潍坊通”市民卡将增加金融功能
2014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非遗专业,没招起生来



我市首次在高职院校进行尝试,报名者仅两三人
  今年秋季招生中,潍坊技师学院设立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技艺专业,面向全省招生80人。学生毕业时颁发毕业证书和相关专业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推荐就业。这是潍坊市探索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新途径。但是,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和家长并不买账,非遗专业面临招生困境。9月12日,记者从潍坊技师学院获悉,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目前仅两三个报名者符合条件,因此没法开课了。
尝试 首次设立四个非遗专业,传承人亲授课
  目前,潍坊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省级57项,市级169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省级38人,市级153人。传统的以师带徒、口传手授的传承方式仍在民间进行,而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不仅数量少、成才慢,而且知识结构窄、文化层次低。所以,如何探索一条新的传承道路摆在了众人面前。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招生中,潍坊市文广新局和潍坊技师学院合作,在潍坊技师学院设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潍坊嵌银髹漆、杨家埠木版年画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技艺专业,通过全日制学习,打破传统的以师带徒、口传手授传承方式,以培养非家族传承人为主要目标。据了解,该校招生工作从8月初开始,截止到9月15日。
  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孙俐君告诉记者,四个非遗专业的敲定并不困难,因为这几个专业都已有良好的基础、规模及产业化发展前景,所设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级别高、社会知名度广、具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
  开设非遗专业后,将由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潍坊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亲自执教传授技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掌握相关非遗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绝技绝活”,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次新尝试。
困境 招生情况不乐观,符合条件的仅两三人
  我市在高职院校中首次设立非遗专业,家长、学生是否认可?目前招生情况如何?9月12日,记者采访了潍坊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的相关负责人。
  “目前的招生情况并不乐观,只有两三个报名的符合条件,没法开课了。”潍坊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延安介绍,根据招生计划,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潍坊嵌银髹漆、杨家埠木版年画四个专业各招20人。招生对象为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学制三年。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可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生毕业合格后,将获得潍坊市技师学院毕业证和相关专业工种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外派劳务(研修生)培训合格证》,并推荐就业。
  根据最初设想,如果能开设长期班,将向相关部门申请建立“大师工作室”。但是现在看来,“报长期班的少,咨询大师工作室的却很多。咨询者多数是四十岁左右的非遗爱好者,想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来学校学习。但现在长期班招不起来,大师工作室也无法开设了。”李延安告诉记者。

原因 年轻人对非遗不了解,家长担心就业难
  “非遗专业是什么?毕业后能去哪工作?”、“感觉是爷爷辈的东西,并不合适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学习。”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年轻人对非遗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而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担心的是孩子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学热门专业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非遗专业我们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孩子学完之后能找到工作吗?如果以后找不到工作,浪费了金钱不说,精力和时间也白费了。”家住高新区北海花园的刘先生表示,他支持孩子把非遗专业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但当成一门主业来说感觉不太靠谱。他认为,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说到底还是为了以后能找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
  对此,李延安说,目前不少木版年画以及嵌银的相关厂家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所以说非遗专业的就业前景应该不错。“非遗专业之所以不被认可,除了学生本身不感兴趣之外,更多的原因在家长身上。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更多的考虑是就业问题。目前潍坊最火的应该是会计专业,但毕业后真正从事会计行业的却不到百分之十。所以说,很多家长及学生在选择专业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李延安说。
专家 设立专门课程利于培养非遗专业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瑰宝,不能单单将其束之高阁作观赏用。虽然潍坊目前有不少非遗爱好者,但他们仅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而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设立专门的课程,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核雕名家田洪波表示,之前潍坊技师学院曾与他联系,想让他担任核雕专业讲师,他欣然答应。对于这次该校非遗专业招生不理想,他觉得非常遗憾。
  对于就业前景,田洪波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说,目前非遗专业市场需求较大,很多行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而现在的年轻人过于浮躁,电脑可以整日地玩,但坐下来用几小时雕个东西太难了。
  据了解,为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我市已建立了6个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在40余所中小学开设了传统艺术、传统技艺校本课程。田洪波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非遗专业,家长和学生的观念慢慢改变,高职院校设立非遗专业将会逐渐被认可。    

       文/本报记者 王叶妮
    图/本报记者 张驰 


  潍坊市非遗
传承示范基地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潍坊风筝、木版年画)
  高密市艺术剧院(茂腔)
  潍坊市东方武术学校(查拳等民间武术)
  潍坊嵌银厂有限公司(嵌银髹漆制作技艺)
  潍坊大虞传统手工技艺综合传习基地(民间手工技艺)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景芝酒传统酿造与酒文化)
  山东梦金园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金首饰制作与黄金文化)
  潍坊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小磨香油传统技艺与民俗文化)
  山东默锐盐盟化工有限公司(卤水制盐与盐文化)
  临朐县沂山风景区(东镇文化)
  潍坊市非遗
传承教育基地

  潍坊市育华学校(民间艺术)
  高新区清平小学(花棍舞)
  昌邑市龙池小学(剪纸)
  诸城市明诚学校(古琴)
  高新区实验学校(阴阳鼓)
  潍城区望留中学(民间艺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