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家境贫寒的赵某靠人资助读完大学后,谎称自己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以“办事”为名8年内诈骗资助他读书的好心人1000余万元。看到这则被媒体称之为“新版农夫与蛇”的新闻,不少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笔者认为,赵某受到了资助后,不仅没有报恩,反而处心积虑、别有用心地打着“报恩”的幌子进行诈骗,这样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我们常常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能说到做到的又有几人。更悲观地说,心存“知恩图报”这样想法的人又有几个。面对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恩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回报吗?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许可以助人渡过难关,也许可以成就他人的辉煌。但是作为一个受恩者更应具备谦虚之德,拥有敬畏之情并怀有感恩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无论是那些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的人,还是那些只懂索取不做贡献的人,亦或是一些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人,他们都缺少一颗知恩感恩的心。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并且处之泰然,欣然接受。然而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做理所当然。譬如个别90后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无私帮助,可在她离职后竟授意未婚夫在网上对原单位负责人进行侮辱谩骂,这样的事情已经让人们的善心倒了大半。 无论是“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还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都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知恩图报是华夏民族的一种精神,更是亘古不变的一种信念。只有做到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才能将爱心继续传承。只有做到尽己所能、为人着想,才能做真诚善良之人。我们真诚的呼唤高尚情操与可贵品质的回归,而“高尚情操”并不是遥不可及,“可贵品质”也不是难以企及。只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心存感恩,我们就向高尚情操和可贵品质迈进了一大步。 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传递出了蛇的“忘恩负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毒蛇就是毒蛇,在毒蛇的字典里,一切都是邪恶的,没有善良,没有宽容,没有以德报怨。即使农夫救了它,它也不感恩,一苏醒过来就凶性大发。在此,笔者想对那些曾受到帮助的人说一声,当我们受到帮助的时候,无论事大事小一定要心存感恩。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才能收获感恩。 我们在对赵某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代青年感恩教育是何等缺失。从小,社会、学校、家庭往往都教育孩子要如何成才,却忽视了教育孩子如何成人。在那个理当学会如何做人的阶段,孩子都在努力成才。先成人,方能成才,成人先成德,德才兼备方能成才。有才而无德是废才,不仅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反而会对社会带来更多潜在的危害。 想要“农夫与蛇”的故事不再继续上演,就要重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全力参与,共同构建感恩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唤醒民众的感恩情怀,使无感恩之心的人难有立足之地。 李凯
新闻回放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内蒙古商人包先生的报警,称被朋友赵某多次诈骗。包先生介绍,2002年,他在与几名大学教师聚会时听说一个叫赵某的大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经几次接触后,包先生感觉与赵某很投缘,便答应负担赵某四年的学费生活费。 2006年,赵某找到包先生,自称毕业后到某中央机关工作,为了感谢包先生的资助之恩,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为包先生“办事”。 包先生称,2008年,包先生想承包北京市怀柔区一块地皮,赵某称,可以找中央领导协调解决,索要500万元的“活动经费”,而在帮包先生的两个朋友办理工作调动时,赵某还索要了近150万元的活动经费。在8年的时间里,包先生委托赵某办理多件事情,给了他1000余万元,但赵某收了钱后,却一直找各种理由推脱,直到2014年,包先生向警方报案。 警方核实发现,赵某只是河北省某县文化馆的普通职员。 目前赵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