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老朋友,我等你来相聚”
路上正跑着夏利起火了
街头买“苹果”回家变模型
2014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朋友,我等你来相聚”
  刘均堂



多人借助本报寻友,盼热心市民提供线索
老战友刘均堂,你在哪儿
  9月20日,河北省承德市的毕凤国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称前段时间战友们组织了一场聚会,但是都与老家是诸城的老战友刘均堂失去了联系。毕先生与刘均堂在一起待了10年时间,建立了深厚感情,但是1992年转业后便失去了联系。“老战友你现在在哪里?真希望咱们能再聚一聚!”毕先生说。
  相处十年感情深
  毕先生对记者说,他于1982年到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当兵,那时刘均堂已经当了11年兵。对刘均堂而言,当时的毕先生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两人从那时开始成为了好朋友。
  “与其说我们是朋友,不如说他是我的老师,那时候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没有因为我是新兵而欺负我,反而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在一起的那些年,我从心底把他当成了大哥。他的性格很随和,跟谁都很合得来,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他。”毕先生回忆道。
  毕先生的战友们前段时间组织了一场聚会,毕先生本以为在聚会上能见到刘均堂,或者打听到他的消息。没想到战友们都没有刘均堂的联系方式,都不知道他现在去了哪里。“我非常失望,大家都知道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时间最长,都以为我跟他有联系。现在大家都很想念刘均堂,希望能联系上他。现在我们都老了,变得越来越怀旧,以前的回忆也都很珍贵。”毕先生告诉记者。
发小宋学廷,快来聚一聚
  9月16日,市民宋女士求助本报,表示想寻找52年未见的老友宋学廷。“我们已经52年没见了,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学习。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宋女士说。
  今年已经72岁的宋女士老家是莱州市郭家店镇马台石村,毕业后在村里的幼儿园教学一年,两年后嫁到郭家店镇南胡家村,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见过宋学廷。在约30年前,宋女士的儿子来潍做生意,宋女士和老伴随儿子来到潍坊,并在此定居。从那之后,她见到宋学廷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小了。
  “宋学廷和我是一个村的,比我大六七岁,是一个非常温柔、细心、善良的人。”宋女士告诉记者,当年上学时,宋学廷常到家里找她的哥哥,大家经常一起在院子里打牌、聊天。
  据宋女士回忆,在1960年前后,宋学廷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昌邑一家银行工作,两人曾通过几次信,之后没再联系。“他比我大六七岁,今年在78岁左右,他身高在1.78米左右。”宋女士对记者说。
  今年中秋节之前,宋女士跟好友王淑琴一起聊天时,聊到了宋学廷,想到已经50多年没见,两人都非常想念他,希望儿时的好友能再聚一聚。
  如果有知情者看到报道,希望您拨打本报热线96663联系,帮助这三位久未谋面的儿时玩伴相聚。  本报见习记者 张洁
◎相关新闻
借走摩托,同事你去哪了
  寒亭区的刘先生9月12日将自己的摩托车借给同事,没想到同事借走摩托车后,不见了踪影。“已经过去七八天了,我始终联系不上这名同事。”刘先生无奈地说。目前,刘先生已经报警,同时希望知情者提供线索。
  同事借车后失联
  19日上午,寒亭区的刘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出于好心将自己的摩托车借给一名同事,没想到同事骑走摩托车失去了联系。“都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了,始终没有见到同事的踪影。我尝试着给这名同事打电话,始终打不通。”刘先生无奈地说。
  刘先生说,他在潍城区于河街道一家物流公司上班,这辆摩托车是他上班的主要交通工具。9月12日中午,一名经常给老板开车的男同事找了过来,说是借摩托车骑一下。“到了当天下班的时候,这名同事的电话打不通,我感觉自己可能被骗了。”刘先生说。

定位系统遭破坏
  “摩托车上安装有卫星定位系统,卫星定位显示,我的摩托车在潍坊小商品城附近。”让刘先生感到奇怪的是,之后他再次查看卫星定位系统的时候,却找不到摩托车的位置了,“很可能卫星定位系统被破坏了”。
  刘先生表示,这是一辆“铃木150”摩托车,骑了不到两年,买时花了1.5万元,车牌号是“鲁·VIZ728”。借车的同事大约30岁,是安丘人,姓牛,身高在1.7米左右。
  如果您发现刘先生的摩托车,可拨打本报热线96663。
      本报记者 邓永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